過去10多年,園林行業由於民營企業的靈活性,20多家園林類民營企業紛紛上市。隨着我國的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體量比較大的園林企業逐步開始進行產業轉型。涉足行業從傳統園林綠化業務、市政建設與施工等,向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橫向拓展。而在2018-2019這兩年間其實是「園林資本的寒冬」。
1
2015-2017 年間,在建築行業負債率下降的背景下,園林行業整體資產負債率從 2015 年初的50.9%迅速提升至 2017 年末的 61.3%;
園林行業 2015-2017年整體股票質押率在 30%水平,與之相比作為大哥的建築業整體僅為 5%左右,比園林的情況要好很多。
園林子行業及建築業整體資產負債率
2018 年初,PPP 熱的退潮使地方及金融機構暫停對 PPP 項目的資金支持,同時資管新規限制了流向基建的表外資金,行業的外部輸血和資金迴流均受限制;資金緊張下業務收縮、利息費用高企導致收入利潤下滑,同時市場擔憂行業的高質押及資金鍊斷裂風險,業績估值遭雙殺。
2018年5月,某園林企業計劃發行的10億元債券,實際發債僅募集到0.5億元,接近全部流標,被稱為「史上最慘發債案」。按照原有計劃,此次發債所籌集到的資金,其中將有5億元用於償還一筆即將到期的超短期融資券,資金鍊就這麼斷了。
兩年間,企業因為資金鍊斷裂拖欠工資,從業人員網上罵戰,街頭示威,業內一度亂象頻生,嗡嗡嚷嚷折騰了一年多,最終以國資救市收場。不少園林企業也紛紛引入國資作為戰略股東。
這就是「園林資本的寒冬」的始末。
2
至於什麼叫「春天」,我們不妨打開腦洞,大膽暢想:遍地都是金子,等着我們去撿,所有的園林企業都去撿了,還是撿不完。要想看到這種情況,只有可能是出現了一種新的「需求」的形態。
第一種情況,是我們突破了用地類型。現在只能在城市用地類型為G綠地的場地上建設公園,那麼如果能夠在其他的用地類型上開展大規模的園林綠化工作,那麼就會出現一個新的市場。
比如屋頂綠化、立體綠化,現在受限於技術困難、無國家政策支撐,但如果突破了這些壁壘,必將會迎來下一個春天。
第二種情況,是我們突破了地球疆域。如果要在短時間內將星球的一半人口遷徙到火星,那麼火星上的城市建設就會伴隨着大量的園林市場。
第三種情況,是我們突破了現實邊界。如果能夠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在商場、街頭那種共享按摩椅、唱吧小包廂大小的空間能,濃縮進一個公園,人們能夠在裏面散步、奔跑,可以看見美景,聽見鳥叫和水聲,能夠聞到花朵和青草的氣味,能夠還原和現實中完全一樣的公園體驗,那也將會出現一個完全嶄新的市場。
2021年,園林行業雖然沒有以上暢想的那麼美好,但也不至於太糟糕。行業仍在發展,苗木人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