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6日10點03分,連續飆升了28個多月的上證指數見到了歷史性的大頂6124.04點後,便踏上了漫漫熊途,時至今日該指數仍在3300點附近,且呈現出欲振乏力的局面。不過,儘管6124點這個牛市大頂屹立了整整13年之久,然而在這13年裏,A股市場還是有過多次“中興”,每一次“中興”伴隨的都是結構性牛市行情,也可稱之為“熊市中的牛市”。具體來看——
第一輪“結構牛”產生於2008年10月28日,結束於2010年11月11日。受決策層力推四萬億財政政策、十八萬億信貸投放、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全國性區域振興規劃等多項政策利好刺激,A股市場出現了一輪跨期長達2年的結構性牛市行情。其中,當時代表新興產業的中小板市場成為行情的絕對主力。中小板綜從1959.13點漲到了8017.67點,2年時間漲幅高達309.24%,牛冠全球。
第二輪“結構牛”產生於2012年12月4日,結束於2015年6月15日。受管理層新一輪大規模寬鬆政策力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4G技術革命的刺激,A股市場走出了一輪長達30個月的結構性牛市行情。其中,當時代表新興產業的創業板市場是行情的絕對主力。創業板綜從575.82點漲到了4449.42點,30個月漲幅高達672.71%,位居全球榜首,147倍市盈率打破了世界紀錄。中小板綜也從4013.49點漲到了18437.60點,30個月漲幅高達359.39%,排名全球第二位。
第三輪“結構牛”產生於2016年3月1日,結束於2017年3月23日。經過三輪震驚全球的股災後,在“十三五規劃”利好與寬鬆貨幣政策結束利空的對峙下,A股市場結構性牛市範圍進一步縮小,次新股成為當時的“香餑餑”。次新股指數從2858.58點漲到了7616.89點,短短1年時間漲幅就達到了166.46%,位居全球榜首。
第四輪“結構牛”產生於2016年2月29日,結束於2018年1月24日。受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提振,長期低迷不振的傳統週期性藍籌終於在A股市場慢慢綻放出價值的光芒。其中,當時代表傳統藍籌的上證50,從1891.10點漲到了3202.47點,區間漲幅為69.34%,與當時全球範圍內價值投資的浪潮交相輝映。
第五輪“結構牛”產生於2018年10月19日持續至今。受三部門全力紓困小微民企和5G技術革命等多重利好刺激,調整了長達40個月之久、區間跌幅高達68.27%的創業板市場走出了一波長達2年的慢牛行情。創業板綜從1411.64點起步,至本週最高見到了3232.91點,區間漲幅多達129.02%。其中,代表核心資產的創業板指於2018年10月19日至2020年7月13日區間漲幅更是達到了144.43%。
毫無疑問,從上述數據來講,過去13年熊市,A股市場不乏賺錢效應,並非很多投資者和分析人士抱怨的那麼不堪。可是,為什麼5輪結構性牛市下來,廣大散户依然是虧損累累呢?
對此,富鼎資管經濟學家李維夏在接受上游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了三方面因素。他認為:“首先,中小投資者對信息的瞭解往往具有滯後性,這並不是A股獨有的特徵,發達國家資本市場都是這樣,中小投資者對信息瞭解滯後無疑會導致盲目跟風,一旦行情發生轉折就很可能成為高位接棒者或者低位割肉者;其次,隨着市場日益成熟,炒低炒小的風險日益增強,即或是在上漲市道,只要資金面不夠充裕,那些沒有業績支撐的小股票和低價股,一旦爆雷就是血本無歸,恰恰小股票和低價股是大量散户的集中營;最後,一些經濟學家股評家的言論存在誤導股民的事實,每一次宏觀政策發生較大變動時,總有一些知名的經濟學家股評家用‘針砭時弊’的方式批評政策,以此迎合受眾,蠱惑散户與政策作對,這樣做的後果是廣大散户一次次追漲殺跌,鉅額虧損也就難以避免了。”
那麼,經過了5輪結構性牛市後,假設6124點熊市仍未結束的話,誰將成為下一輪“結構性牛市”的聚寶盆呢?
為此,銀河證券江南大道總經理唐賀文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就目前來講,A股市場真正的價值窪地已經比較少了。因為在過去13年時間裏,無論藍籌股還是題材股,無論傳統股還是新興股,很多個股的股價都曾大幅超越6124點這個高峯;所以滬指一直未能突破6124點的直接原因在於大小股票始終未能形成合力。從這個角度講,不管是站在過去13年還是站在最近2年來看,真正趴在地板上還沒有突出表現、且股價和估值嚴重偏低的,只有我們前期提到的有色、煤炭、鋼鐵、電力、建材、建築、航運、港口等二線藍籌板塊。這些板塊大多數股票的價格,連白菜價都不如。倘若此時大盤見頂,恐怕日後一旦深調,這些股就很容易觸及‘面值退市’。出於這個細節上的考慮,預計這些二線藍籌股有望在10月剩下的時間裏,走出一波的升勢,看能否讓上證指數刷新年內高點。”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