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劉明 實習生 趙心怡
2022年上半年收官,A股IPO情況出爐,各家券商也交出了投行業務的“半年考”成績單。IPO承銷費用方面,收入前十家的券商佔據更高市場份額。
根據wind數據顯示,按上市日期,截至6月30日,A股首發融資家數為171家,融資規模為3119.2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59家,融資規模2139.63億元相比,數量有所下降但募資總額上升。
按發行日來看,上半年主承銷券商的承銷收入達130億,較去年的124億有所增加,並且更加向頭部集中。按發行日計算,IPO承銷收入前十大的券商佔據市場份額高達73%,而去年前十大券商只佔59%的份額,並且份額超10%的券商由2家增加了到3家。
“三中一海”IPO承銷收入領先
頭部效應更加明顯
從IPO承銷數量排名來看,投行業務的分化現象繼續存在,中信證券、中信建投繼續領跑。按發行日計算,中信證券擔任主承銷商首發的IPO數量達25家,中信建投以22家緊隨其後。中金公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承銷保薦的首發IPO數量均在10家以上。從數量上看,這6家券商就佔到一半的市場份額。
從券商IPO承銷募資規模來看,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穩居前三,首發募集金額分別為650.57億元、401.64億元、222.25億元。上述三家券商首發募集金額合計就佔一半的市場份額。
從主承銷合計收入來看,中信建投以18.09億元穩居頭把交椅,中信證券以16.39億元位居海通證券、中金公司位居三、四名,IPO承銷收入也都超過10億元,分別為13.5億元和12.04億元;其後是國泰君安證券、華泰聯合證券、民生證券、招商證券、光大證券和東興證券,都超過3億元。
“IPO大單”基本專屬頭部券商
和去年同期259家IPO數量相比,今年的數量明顯減少,僅有171家。雖然上市數量有所下降,但是融資規模卻逆勢增長高達3119.2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近46%,創同期歷史新高。
大型IPO和IPO超募助力了券商承銷規模的增長。具體來看,“IPO大單”更青睞於中信證券、中信建投等頭部券商。
截至6月30日,年內上市新股募資總額前三名是中國移動、中國海油和晶科能源。其中,中國移動由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聯合保薦,募資總額為519.81億元。中國海油的主承銷商為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和中銀國際證券,募資總額為322.92億元。晶科能源由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聯合保薦,募集總額為100億元。
上述幾家“IPO大單”就為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分別帶來超3億元和超2億元的承銷保薦收入。
中小券商差異化發力北交所
不少機構表示,隨着A股市場的逐漸完善,註冊制的全面實施,券商投行業務有望迎來新的增長。
普華永道中國北部審計主管合夥人王崧指出:“上半年得益於多個大型上市項目的支持,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總融資額佔全球近一半。鼓勵紅籌迴歸及註冊制改革的深入將持續利好A股市場,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主力板塊的推動下,下半年新股發行有望提速,我們預計2022全年A股市場IPO企業數量將達330-380家,全年融資額有望再創新高,達到5600億-6350億元人民幣。”
中原證券研究所負責人牟國洪表示,投行業務業績大幅增長主要與近年來國家大力鼓勵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相關,具體舉措包括鼓勵IPO和併購重組,再融資制度持續優化;在科創板和創業板推行註冊制,2022年註冊制有望全面實施等。
中原證券認為,IPO將進入全面市場化時代。在持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動直接融資比重不斷提升的政策導向下,IPO通過率有望維持相對高位。IPO項目儲備的數量、質量以及梯次是券商推動投行業務持續增長,有效帶動另類投資、私募基金、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等多項業務協同發展,積極探索券商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的關鍵。由於券商投行業務集中度持續提升,預計頭部券商與中小券商在投行業務領域的分化現象將持續存在,但創業板、北交所為中小券商的投行業務發展提供了較為廣闊的舞台。
平安證券認為,全面註冊制預計年內落地,整體制度設計進一步接軌海外成熟市場,全面助力經濟轉型升級。具體來看,科創板定位硬科技,註冊制試點取得積極成效,主要體現在上市包容性加大以及審核效率明顯提升。創業板的行業對標與科創板略有不同,主要定位“三創四新”,實踐註冊制存量改革。北交所完善了多層次資本市場,助力中小企業融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