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8月恆大拋出大手筆,斥資36億元將嘉凱城控股權收入囊中,將近4年的時間恆大派駐的高管如過江之鯽,來來往往。
上個禮拜,來自恆大的許建華和黃濤又向嘉凱城董事會遞交了辭呈。
紛紛擾擾的高管變動背後,折射出恆大對嘉凱城定位的搖擺:一度被猜測為恆大回A的載體,到轉型影院,其間不乏最終會置入金融或者文旅資產的種種傳聞。
許建華擔任嘉凱城的董事僅8個月。他更重要的職務是恆大集團副總裁兼資本運營中心總經理。資本運營中心負責人的辭任,看來暫時嘉凱城是不會進行大的資本運作了。
一同辭任董事的黃濤倒是老人了,已經在嘉凱城呆了3年零2個月,歷任副總經理、總經理、董事長、董事等職,此前是恆大地產集團副總裁兼恆大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
這兩人的離職,意味着嘉凱城的重組和轉型又走向了另外一種可能的選項。
同樣都是許老闆麾下的上市公司,恆大的業績有多亮眼,嘉凱城的擁躉就有多失落。
“承諾做大做強,現實卻是做小做弱,而且一直變賣資產,市值小到不如大股東的一個球場。”“請問嘉凱城高層是不具備項目運營能力還是不願意用心運營,無論哪種情況,其貢獻是否對得上幾百萬薪酬?”諸如此類的問題,常年佔據嘉凱城投資者關係平台的熱門提問前三位置。
壹
別看嘉凱城攤子小,盈利水平差,但管理團隊卻非常龐大,2019年報中的董監高有22人之多,其中10人來自恆大。
來説説投資者熱門提問涉及的薪酬那點事。此番辭任的許建華因同時在恆大任職,不拿工資。類似的還有3位高管。
一同辭任的黃濤拿的年薪則一直是157萬元。
當然也有高的。同樣都是恆大地產集團副總裁出身,嘉凱城現任董事長錢永華的年薪高達789萬元。
深水君翻了一下2019年各大上市房企董事長的薪資,發現錢永華的年薪已經妥妥跑贏了很多千億房企掌門人。
比如,綠地控股董事長張玉良的年薪是739萬元,招商蛇口董事長許永軍才拿576.7萬元。去年,這兩家公司的歸母淨利潤過百億元,而嘉凱城的歸母淨利潤才1.2億元,扣非後是-8億元。就市值來説,嘉凱城才76億元左右,綠地和招商蛇口分別是它的9倍和17倍。
第二高的是副總經理李貴,年薪305萬元。此外,副總經理談博嫺年薪168萬元,副總經理霍東年薪167萬元,財務總監田業年薪95萬元。
其實,嘉凱城的高管起點還是蠻高的,有不少曾任或現任恆大集團、恆大地產集團副總裁。薪資標準也定的很有意思,剛進來時拿多少錢,現在還拿多少錢,無論職位變了多少次,是董事長還是董事,也不跟經營業績掛鈎。
於是,嘉凱城的投資者稱他們為“養老班子”。
但凡業績稍微好看些,高管的薪酬也不會成為股民們發泄不滿情緒的出口。2019年,嘉凱城的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8億元,董高監的年度報酬總額2132萬元,錢永華一人就佔了37%。
對於連年鉅虧下董事長依然領取高薪的質疑,嘉凱城始終避而不答。畢竟,他們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
從恆大來的高管,很大程度上也是優先滿足恆大的用人需要,走馬換燈般輪轉。2016年,來自恆大的第一批10人高管團隊進駐嘉凱城,3年後,新的10人團隊只有4個是當年的舊面孔。來自恆大的第一任董事長甄立濤,做了不到兩年,就被恆大召回接任地產集團總裁一職。錢永華已經是第三任董事長。
貳
最近站在風口浪尖的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説過一句話:地產行業的最大泡沫是人才泡沫,一流的人才和薪酬,卻做出了三流的業績。想必嘉凱城的投資者心有慼慼焉。
3年多前,恆大入主嘉凱城,很多股民衝着恆大殺入了嘉凱城,“當初信誓旦旦承諾3年內做大做強主業。”
如今做大做強不僅沒實現,嘉凱城還差點被“ST”,只能靠着變賣資產勉強度日。
自2016年恆大入主以來,嘉凱城的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暴增,2015年才3億元,2016年便增到26.8億元,2017年達到頂峯——47.2億元,到了2019年仍有10.7億元。如果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嘉凱城2016年~2018年的歸母淨利潤虧損都在15億元以上。
股價自然也令人失望,從2016年的高點近12元,跌到了如今的4.2元左右,縮水了六成多,市值也就76億元左右。
話説,4月16日廣州恆大足球場正式開工,這個蓮花造型的足球場將按照世界最高水準打造,總投資120億元,是嘉凱城市值的1.6倍。
大股東恆大對嘉凱城的扶持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目前恆大為嘉凱城提供的支持,包括融資擔保、委託貸款,以及出租場地給後者開電影院。2019年,恆大為嘉凱城的40多億元貸款提供了擔保,日常關聯交易實際發生總金額僅約1.34億元。2020年,嘉凱城預計關聯交易總額不會超過3億元。
回看這幾年的發展歷程,深水君發現,所謂的做大做強很可能就是個幌子。從一開始,恆大或許就對嘉凱城存了“備胎”的心思,所以任由該公司業績自由落體。
直到2019年8月,夏海鈞在業績會上承認嘉凱城是恆大回A的備選方案,投資者才恍然大悟。
“備胎”的身份一日不變,嘉凱城就只能繼續保持尷尬的經營現狀,既無法大有作為,也不能無所作為。
為了維持住這個“殼”的上市地位,嘉凱城需要繼續變賣資產保持盈利,但也不能賣得太多、太快,因為誰也不知道恆大回A還要花多長時間。
只賣項目也不行,對投資者交代不過去,因此還得發展一下第二產業,收購點影院資產。今年,在疫情衝擊下,電影業虧損嚴重,嘉凱城旗下的影院至今還未恢復營業,想來全年經營狀況也不會很樂觀。
於是,嘉凱城尋思着要找個新的利潤點,計劃打造集投資和資產管理業務於一體的投融資平台。然而截至第一季度末,手頭只有貨幣資金1.21億元,短期借款高達10.4億元。還債都不夠,哪來的錢做投資?嘉凱城的朋友苦笑一番,答不上來。
為了做大做強,嘉凱城的小散們操碎了心,有人問許家印:“能不能和萬科一樣,養豬?”
養什麼其實都不重要,“備胎”就應該有“備胎”的覺悟。不過,如果他們知道有不少恆大員工也被套在裏面,想必情緒會穩定一些。
來源:中房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