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股權轉讓程序存在瑕疵;子公司未依法取得租賃廠房;產品序列“青黃不接”;山東科興製藥衝刺科創板問題多。
5月11日,科興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獲受理。
作為一家主要從事重組蛋白藥物和微生態製劑的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創新型生物製藥企業,科興製藥專注於抗病毒、血液、腫瘤與免疫、退行性疾病等治療領域的藥物研發,並圍繞上述治療領域擁有一定中藥及化學藥技術沉澱。
股權轉讓存瑕疵 租賃廠房存法律風險
上市前整合。
自2017年開始,發行人經過多次股權轉讓、公司重組,於2019年8月正式變更為股份制企業即上市主體科興製藥,控股股東為深圳科益醫藥控股有限公司。
據招股書,科益控股以1元價格於2019年4月受讓了正中產業控股88.43%的股份,成為發行人第一大股東;2018年12月,深圳恆健直接受讓了6.19%的股份,深圳裕早則以增資方式獲得5.38%的股份,成為發行人第二、第三大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科益控股為正中投資集團100%持有的投資平台;深圳恆健、深圳裕早又分別為正中投資集團非醫藥板塊員工持股平台、科興製藥自有員工持股平台。而鄧學勤又99%持有正中投資集團,因此,鄧學勤間接持有發行人88.43%的股權為實際控制人,擁有最大表決權。
據瞭解,科興製藥前身為科興有限,是成立於1997年的中外合資企業,曾用名為山東永銘偉沃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及山東賽若金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由中外股東深圳市永銘實業有限公司、新加坡偉沃生物技術開發公司、章丘經開、海南亞龍實業總公司以及北京百奧特共計投資7,100萬元,註冊資本為6,100 萬元。
2017 年 9 月,股東深圳科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科興有限49%的股權以4,398.56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正中產業控股,完成受讓後,正中產業控全資持股科興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發行人對歷史其他股東持有公司股份事宜在招股書中卻是隻字未提。那麼疑問來了,剩餘的51%的股份皆為正中產業控股所有嗎?而正中產業控股又是怎麼取得這51%的股權份額的?
同時,保薦機構中信建投指出,科興製藥在國有股權轉讓程序上存在瑕疵。
據資料顯示,科興製藥由於歷史原因,存在國有股東轉讓未經審計評估和國資主管部門審批或備案。那麼,這個歷史原因是什麼?為何未經審計審批?是否涉嫌利益輸送不得而知。
據輔導機構的整改建議,科興製藥正積極與有關國資主管部門溝通,爭取儘快取得主管部門對歷史事項的合法性補充確認。
另外,在股份制改之前,2018年12月,科興有限從當時的控股股東正中產業控股有限公司處100%收購了深圳科興、深圳同安。
重組前實際控制人鄧學勤依託正中產業控股控制科興有限、深圳科興工程、深圳同益安,開展醫藥板塊業務。為了滿足上市需要,正中產業控股進行業務重組,新設主體深圳科興藥業有限公司、深圳同安醫藥有限公司,以此來吸收併入深圳科興工程、深圳同益安的醫藥資產,突出主業,組建醫藥上市板塊的資產。
更值得注意的是,發行人除了存在股權轉讓的問題,其營業期間的租賃廠房亦存在瑕疵,面臨法律風險。
據瞭解,公司子公司深圳科興向實際控制人鄧學勤的關聯公司租賃生產廠房,該部分廠房又因為歷史原因無法辦理土地證和房產證,涉及面積15,954.90平米。
雖然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寶安管理局、深圳市寶安區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等政府部門出具證明該部分廠房短期內無拆遷計劃的證明,且公司正在新建新的產能,但是仍存在由於租賃廠房瑕疵面臨停產的風險。
由於前述歷史遺留問題並未得到完全解決便發起衝刺IPO,科興製藥是否有僥倖心理不得而知;但可以説,科興製藥上市顯得有些着急。而以上問題會不會導致其上市進程延緩,還要看公司對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以及監管部門對其的審核。
實控人出身建築行業
據瞭解,科興製藥的實控人及董事會團隊成員多數無相關生物藥行業背景,其中,7名董事會成員中僅2名有相關藥物背景;實控人鄧學勤更是出身於建築行業。
説到實控人鄧學勤,就不得不提到其在建築行業取得成就。據悉,鄧學勤1989年畢業於深圳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結構與市政工程專業,一畢業就選擇去深圳寶安區建委工作。1992年,鄧學勤辭去寶安區城市建設局副局長一職,選擇下海創業。
2003年,鄧學勤創辦正中投資集團,主要從事、經營與房地產相關的業務。2005年正中集團收購上市公司深圳市鴻基股份有限公司5.48%的股份,成為鴻基第二大股東。
正中集團發展多年,公司在房地產開發、物業經營管理、產業服務等方面已經具有領先優勢,已成為國際知名企業。其還曾於2018年參與“黃江智谷”產業園項目的建設,而號稱“全國第一加班樓”的科興科技園正是正中集團產業地產的旗艦之作。
據天眼查顯示,鄧學勤產業佈局廣泛,但大多數還是跟地產業務相關,由其擔任法人及其控股的其他95家企業,也多為工程相關、貿易、投資等,皆與生物醫藥無關。
相比於在建築行業的遊刃有餘以及取得的諸多成就,鄧學勤在生物醫藥領域則顯得像個初學者。
市場滲透率低且產品序列“青黃不接”
招股書顯示,科興製藥2017-2019年實現營收分別為6.2億元、8.9億元、11.9億元;對應淨利潤為6000萬元、9400萬元、1.6億元。近三年公司營收復合增長率為39.05%,業績較穩增長。
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重組蛋白藥物“重組人促紅素”、“重組人干擾素α1b”、“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微生態製劑藥物“酪酸梭菌二聯活菌”。
其中,重組人促紅素、重組人干擾素α1b為公司的兩款主打產品。報告期內,來自重組人促紅素的收入佔總營收比分別為45.66%、48.90%、46.99%;來自重組人干擾素α1b的收入佔總營收比分別為31.88%、30.09%、29.65%。
此外,國內干擾素產銷企業還有三元基因、北京凱因科技股份、未名醫藥、安科生物等,市場競爭可謂激烈。
可以看到,重組人促紅素營收出現明顯的波動,2018年較2019年營收下滑近兩個百分點;而重組人干擾素α1b則是持續下滑。其他產品的銷售佔比均不到15%。
而從公司在研產品的進展來看,目前除了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10000IU臨牀、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36000IU臨牀兩項項目處於臨牀三期以外,其他項目均處於藥學研究階段,包括三項重組人干擾素相關在研產品、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相關在研產品“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項目”、以及微生態製劑相關在研產品“腸溶性雙歧桿菌微膠囊 酪酸梭菌製劑項目”。
從產品序列的角度來看,科興製藥產品存在一定的“青黃不接”風險。
而從科興製藥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的支出正逐步擴大來看,公司產品還處於市場認知階段,產品滲透率不高。2017-2019年期間,公司用於銷售的費用總額分別為3.28億元、4.68億元、6.47億元,2018、2019年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42.86%、38.27%;其中市場推廣費用佔比超85%,且居高不下。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分別為5.25%、4.79%、3.88%,而近3年的研發投入金額累計才約1.21億元。而作為一家創新型製藥企業,在研發成本支出上這般吝嗇,如何給投資者信心?
據悉,科興製藥此次擬募集資金約17.05億元;其中,約5.21億元將用於藥物生產基地改擴建項目;3.47億元用於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