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11月23日,宜華健康發佈公告,全資子公司達孜賽樂康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達孜賽樂康”)擬轉讓合肥仁濟腫瘤醫院99%出資份額,交易價170萬元。宜華健康稱,此次轉讓是綜合考慮合肥仁濟腫瘤醫院未來盈利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為優化資源配置而做出的決定。歷經瘋狂併購轉型、持續虧損的宜華健康何時才能迎來“春天”?
達孜賽勒康是宜華健康開展醫療機構投資及運營業務的子公司,旗下業務包括醫院託管服務業務、合作診療中心業務和醫院投資運營業務。合肥仁濟腫瘤醫院是達孜賽樂康出資設立的非營利性醫院,後者擁有其99%的舉辦者權利。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該醫院淨利潤分別為-224.93萬元、-1516.32萬元。不過宜華健康表示,該醫院未納入上市公司合併報表範圍內。此次轉讓主要是因為合肥仁濟腫瘤醫院的經營辦公場所租賃期因不可抗力因素提前到期,宜華健康綜合考慮目前合肥仁濟腫瘤醫院的經營情況,並結合公司未來戰略部署,合肥仁濟腫瘤醫院短期未能為公司產生收益,為有效優化資源配置及避免投資損失,公司決定轉讓所持有的該醫院出資份額,合肥中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接盤”。
這一舉動,也反映出了宜華健康目前所處的尷尬境地。在歷經瘋狂併購轉型後的宜華健康,並未像當初所設想的局面發展,反而因為併購帶來的鉅額商譽值而承擔了更多的商譽減值風險。在其2015年開始將醫療大健康定為主業方向時,就曾有醫療業投資人士認為,公司“不是在炒作,就是在冒進”。而此後該公司因瘋狂併購所帶來的高值商譽隱患頻頻爆雷,也印證了這一點。
宜華健康前身為主營光電產品研發銷售的麥科特,2007年借殼上市,更名為宜華地產。自2014年開始,該公司轉型醫療大健康領域,於2015年將原有地產業務全部置出,並更名為宜華健康,先後以7.2億元併購了醫療後勤服務商眾安康,以16.25億元收購醫療投資管理公司達孜賽樂康,以3億元收購血糖血壓監測器械商愛奧樂,以7億元將養老服務提供商親和源集團納入麾下,從地產商變身為醫療及養老企業。2018年,宜華健康的營收及淨利潤均出現小幅上漲,其中歸母淨利潤為1.77億元,達到歷史最高值。2014年到2018年間,宜華健康直接或間接控制(包括託管)的醫院達23家。
但是,此前瘋狂收購的“後遺症”逐步顯現。2019年,因多家併購企業虧損計提鉅額商譽減值及長期資產計提減值,宜華健康虧損額高達15.72億元,同比下滑986.19%。2020年,宜華健康仍處於虧損狀態,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6.25億元。在2020年10月,宜華健康發佈多個公告,涉及轉讓和田新生醫院有限責任公司和餘干縣楚東醫院有限公司股權等事宜。此舉被解讀為年底賣資產保業績,宜華健康也在公告中提及,公司此舉是為穩健經營需要,回籠資金用於支持核心企業,保證業績增長。
近日,宜華健康又以合同糾紛為由提起訴訟,將親和源的兩個原股東訴上法庭,要求其以現金支付業績補償款共計約1.75億元及20.3萬元律師費。原因是宜華健康曾斥資7億元分兩次併購的親和源連續虧損,2019年虧損9611.17萬元,業績完成率為-120.8%;2020年虧損1.95億元,完成率為-586.51%。
今年,宜華健康未能扭轉局勢,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為-2.25億元,仍處於虧損狀態,但同比增長8.57%,虧損幅度收窄。宜華健康稱,受新冠疫情及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公司流動性較為緊張,自2020年陸續出現部分有息負債逾期,導致本期財務費用及營業外支出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另外,受部分醫院託管服務業務及診療中心業務終止影響,導致公司醫療投資業務利潤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而且公司及子公司出現部分訴訟和仲裁案件,導致訴訟費用有所增加。
淨利潤持續為負,公司將面臨“披星戴帽”風險,積極自救的宜華健康,“春天”何時才能到來?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