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詩田明:房地產是碳排放重兵戰場,做節能建築就是在減碳

中房報記者 焦玲玲丨成都報道

5月18日~19日,第十七屆國際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大會在成都舉辦,“碳中和”不約而同成為本次大會熱議的聚焦點,房地產業和建築業的節能、低碳發展也因此變得更加迫切。

中國氣候變化特使、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解振華在視頻致辭時強調,建築業整體產生的碳排放(包括建築建造、運行、建築材料生產)佔中國社會的五分之二,即40%。

這個數字和國際能源署宣佈的基本一致。局勢迫切,住建部正在緊鑼密鼓制訂建築領域碳達峯行動方案,據悉,“建築領域碳達峯和碳中和實現路徑研究”已經立項。

“房地產是碳減排的重兵戰場、主戰場。”5月18日,朗詩控股董事長田明在綠建大會期間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房地產業和建築業實現碳減排目標,一是降低能耗,二是實現高效運維,三是逐步改變能源結構。“這是房地產業和建築業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的路徑圖。”

不過,一直以來全球的碳交易市場中並沒有建築這個門類,也沒有相應的計算規則。如何在房地產和建築領域形成一套合適的、被大家公認的碳計算規則,這個問題已經列在很多機構的任務表上。畢竟只有統一碳計算方法論後,才能有後續的碳交易和碳資產。

行業已經在行動。5月19日,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築與節能專業委員會綠色建築與綠色金融專業學組在綠色建築大會期間正式宣告成立,田明被聘為學組的主任委員。在成立儀式上他表示,學組將發揮集綠色金融、地產、科研智庫跨界融合的優勢,在推動建築領域碳減排量核算方法論、建築領域碳交易、建築能效標識研究與落地等方面開展工作。

綠色建築與綠色金融專業學組成立儀式合影留念

━━━━
房地產碳減排路徑怎麼走?

“如果把中國的房地產看作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它的碳排放佔全球第三,第一是中國,碳排放佔33%,第二是美國,碳排放佔16%,第三的中國房地產碳排放佔比是13%。”田明説。

目前,中國的碳排放佔全球的三分之一,即33%,中國的房地產整體產生的碳排放佔全國的五分之二,折算起來中國的房地產業和建築業在全球的佔比差不多是13%。

在前不久的“中國碳中和50人論壇上”,田明提出中國房地產業是碳排放的主戰場時,很多院士跟他交流説,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目前大家都普遍認為鋼鐵、水泥、玻璃等這些才是高排放的領域。

田明表示,從鋼鐵、水泥、玻璃等材料的需求端和使用端來看,房地產領域是他們的第一大用户,用量基本佔了這些材料產量的一半以上。

房地產業和建築業的碳排放量主要集中在建築材料生產、建築建造以及後期的運行使用中,這些佔到了全社會碳排放量的40%。

田明在綠建大會上發言時提出,“在雙碳目標下,綠色低碳已經從企業自願模式轉變為必選模式”。

朗詩控股董事長田明在綠建大會開幕式上致辭

目前從中央部委到地方到行業企業,均在加速編制碳達峯行動方案。住建部的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建築領域碳達峯和碳中和實現路徑研究”項目也緊鑼密鼓在進行,2020年3月,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中心在北京召開了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建築領域碳達峯和碳中和實現路徑研究”項目啓動會,為建築領域碳達峯行動方案做基礎準備。

田明告訴記者,不同行業、城市、區域的情況都不同,但一般碳達峯、碳中和框架制訂都會考慮四個方面:一是人口總量,這與人均碳排放有關;二是人均GDP,這與碳排放呈正相關關係;三是人均能源強度,也就是能效;四是能源碳強度/能源結構,就是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與清潔能源佔比。

其中,人口總量和人均GDP是要保持一定的增長,那碳減排就需要在人均能源強度和能源結構兩個方面下功夫。

基於此,對於建築領域碳達峯、碳中和路徑,田明分析,一是要降低能耗,二是實現高效運維,三是改變能源結構。

同時他提醒,碳達峯不是碳攀峯,不是先讓排放衝到一個峯值後再去想辦法中和,而是現在就要按照碳中和的要求,去控制碳排放增值,拉低峯值,同時要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實現相應的峯值。“所以我認為碳達峯一定是在碳中和足跡下實現的,當下階段碳達峯更重要。”

━━━━
建築碳減排量怎麼算?

目前,全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啓動在即。按照國家安排,基本確定在6月底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上線啓動。

不過目前來看,還沒有建築這個門類,因為建築領域的碳排放還沒有被交易機構認可的計算規則。

“建築領域的碳計算比較複雜,建築種類多,並且建築性能差異特別大。”朗綠科技創始合夥人、副總裁、執行董事謝遠建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朗詩擁有將近20年的綠色建築實踐,做了大量節能減碳工程,但沒有一個準確的數據來説明減碳量。目前朗詩正在找第三方機構協助共同核算。

如果找到建築碳排放的計算方法,並且這個計算方法能夠被各界所認可,那就可以進行交易,對於低碳企業是一種鼓勵,對高排放的企業就相對是一種懲罰。

田明一直想用這種市場的機制來推動國內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而不只是依靠政策推動,比如他之前多次提到可以借鑑西方國家的建築能效標識這種模式。

在國外,社會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權威機構會從建築設計、材料、建造、運行全方位評估後,給一個建築貼上相應的能效標識。這個貼了能效標識的建築就是一個抓手,銀行、能源機構、政府、税務部門等都會有區別的對待政策。圍繞建築能效標識,就會產生鼓勵低碳、環保,反對高能耗、高排放的系統性作用,整個社會就找到了一致行動的依據。

目前行業中也有企業或者機構在探索建築碳計算的規則,但還沒有形成一個公認的標準,不能推廣使用。

在5月19日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築與節能專業委員會綠色建築與綠色金融專業學組成立儀式上,田明説會將碳減排量核算方法論、建築能效標識研究落地等作為重點需要攻克的課題。

━━━━
對綠色技術體系是否會帶來影響?

本次綠建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提出,“減碳的第一途徑仍然是節能”,這一觀點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不僅如此,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也提出,建築行業是決定一個城市碳中和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關鍵,綠色建築更是其中的關鍵詞。

謝遠建説,朗詩之前所做的綠色科技住宅、公共建築,其實就是在節能、低碳的路上,打造的綠色建築就是在減碳。

除了新建建築繼續升級適合中國被動式建築體系之外,朗詩控股、朗綠科技最近幾年更是在既有建築改造技術上着重研究。

中國目前600億平方米的建築中,99%是耗能型,既有建築的節能空間巨大。謝遠建説,老建築要達到比較好的節能減碳效果,對科技的依賴性會比較高。

減碳與居住舒適性並不矛盾,注重依靠綠色技術創新來減碳的朗詩綠色技術體系也得到了行業與市場的認可。

據朗綠科技CEO申樂瑩介紹,目前朗綠科技已經形成了從建築本體、高能效設備、智慧運維與室內品質、污染物控制等一整套技術解決方案,已經用到了很多企業總部、公共建築改造中。

申樂瑩表示,朗綠科技提供的技術與服務,一方面節能本身是具備經濟效益的,業主方的節電量等都可以計算成經濟成本,另外,提供的高舒適度產品具備客户價值,並且在目前雙碳目標下,還具備了社會價值。

據瞭解,朗詩每年盈收的6%以上都用於技術研發。目前朗詩擁有60多項發明專利,300餘項相關專利,並且所有的發明專利都是圍繞綠色建築技術體系主業展開。

比如,朗詩開發的所有房子都要做氣密性檢測。當一棟建築不論是窗户、玻璃、窗框、牆體漏風時,從舒適度、温度、濕度、霧霾角度,還是從節能、低碳角度,都是不可控制的。

謝遠建還特別提到物聯網、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與建築融合後,數據效率大幅度提升,能夠通過這些技術實現快速反應,幫助居住者營造隨着氣候變化、場景變化所需要的環境、品質控制,並且高效運維更加節能。另外,本身技術進步也帶來了相關探測設備價格的降低,讓技術成本更加可控。

目前朗詩新一代“自由方舟”健康住宅小區能源站都實現了無人值守機房,實現智能化的遠程雲平台智慧管控,並且有的機房還研發出機器人巡檢。“智慧運維這個領域未來擁有相當大的空間。”謝遠建説。

朗詩自由方舟項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12 字。

轉載請註明: 朗詩田明:房地產是碳排放重兵戰場,做節能建築就是在減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