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500,年輕人“逃離”銀行

撰文 / 《財經天下》週刊 張夢依

編輯 / 楊潔

在銀行工作半年後,陳佳佳就決定了“裸辭”。

在號稱“史上最難畢業季”的2020年秋招中,陳佳佳幸運地“殺出重圍”,入職了武漢一家國有銀行。在大眾的普遍印象中,銀行一直是高端“金融行業”的代名詞之一,進入這裏工作,也意味着將擁有豐厚的收入和體面的工作環境,並且還是個穩定的“金飯碗”。

但是,衝着“福利好,補貼多,説出去爸媽有面子”而來的陳佳佳很快就被這份高強度工作壓垮了。作為大學畢業生,她要從一名普通櫃員做起--身上揹負了大大小小十多個營銷指標,每天工作時長達到12小時,卻只能拿到底薪。這段時間一直被抑鬱情緒困擾的陳佳佳最終決定,放棄這份工作。

和陳佳佳相比,於冰心算是業內“前輩”了。在研究生畢業後入職貴陽一家國有銀行的於冰心,已經工作了三年,一路由櫃員升到大堂經理、再做到理財經理。即便如此,她還是在去年年底時,不顧行長的極力挽留,提交了離職申請。“每月到手的工資常常只有2500元,看不到希望。”她説。

又是一年畢業季臨近,2022年銀行春招已經啓動。但是,銀行業“金飯碗”的魅力已經消退。據統計,從2016年起,四大國有銀行的員工人數開始逐年下滑。2021年中報顯示,四大國有銀行較2020年底已減少了5.1萬人。以工商銀行為例,2015年至2020年,該行櫃麪人員佔比從29.8%降至18.1%,在崗員工人數從15萬人減少至8.3萬人,五年累計減少了6.7萬人。

而從中“逃離”的,大多數都是90後的年輕員工。

在微博上,有一個名為“今天你從銀行辭職了嗎”的超話,創建於2018年,至今仍在持續更新中,其中已經發布了6.5萬貼,有3.3萬人參與,閲讀量達到了3.5億。年輕人們在這裏一邊吐槽自己的工作,一邊分享自己離開的決心。

“除了人,我們什麼都賣”

“銀行櫃員要去賣一切你能想到的東西。除了人,什麼都賣。”胡蓉自我調侃説。作為江西一家國有銀行的櫃員,她身上揹負着十多個營銷指標:推銷保險、貴金屬、理財、拉存、信用卡分期,還有交電費、交社保等業務。

月薪2500,年輕人“逃離”銀行

(圖/視覺中國)

為了讓員工完成指標,胡蓉所在的銀行規定,每個員工會有對應的任務指標,每天還會要求員工完成固定的該項任務工作時長,兩項都沒有完成的話,一天要扣款5000元;一項任務沒完成,就要扣款一兩千元。胡蓉説,自己的“保底工資只有3000多元,每個月都完不成,只能拿到底薪”,但是,完不成任務的話,這個月扣完就往下個月扣,直到年終獎扣光為止。

能夠進入銀行工作的應屆生們,大多是從985、211高校的金融、財經等相關專業畢業,經過了多年苦讀後,懷揣“金融夢想”,踏入職場。但讓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在春招、秋招的千軍萬馬之中拼殺而出之後,面對的工作狀態卻和當年的職業理想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我們在學校學的,都是貨幣銀行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等等高大上的理論。”於冰心説,但真正在工作中,她卻發現,工作內容和學習的專業一點都不相關。“在基層網點,甚至省分行,你做的都是金融系統底端的營銷工作。”

“我發現,自己的研究生學歷沒有任何優勢。誰更有人脈和能力,把別人的資源和資金帶進銀行來,誰的收入就高。”失望之下,於冰心選擇了“逃離”。現在,她已經改行去職業學校做了一名教師。而當年和她一起校招進入銀行的兩名同事,在她之前就已經辭職離開。

拉存款、賣理財和保險產品等等任務,瑣碎、壓力巨大又壓低了薪水,讓不少進入銀行的新人們倍感壓力。

“完不成指標,領導就會向你持續施壓。”在新疆某國有行做櫃員的李曉曄透露説,每年、每季度末,銀行都會統計重要指標的完成率;一家銀行縣與縣之間的支行都要互相比拼業績,如果支行業績落後了,壓力就會向下施加,最後每個櫃員的頭上都要攤上任務。

想起行內對業績的考核情況,李曉曄忍不住苦笑。她説,領導會在會議上覆盤整個網點的業績,以及每個人的指標完成情況;業績不好的員工需要一一站起來解釋自己為什麼沒有完成任務、原因是什麼。“像小學生回答問題一樣。”任務一直不達標的員工,還需要去支行參加考試。但儘管如此,在她所在的支行,“30多名員工中,只有兩三個人能完成全部指標。”

為了完成業績,銀行員工們也需要進行超長時間的工作。到了週末,胡蓉這樣的新人會被派去外拓營銷,向商户推銷各種二維碼、信用卡、特色卡,完成任務後才能休息。

胡蓉覺得,自己工作以來,感受到的不僅是疲憊,還有難言的委屈。在支行中,像她這樣的新員工們,包攬了一切“雜活兒”,包括統計表格、上報數據、寫文章、剪視頻、推銷信用卡分期等,但這些零零碎碎的事情卻都無法計入她當月的績效。

入行一年多以來,胡蓉説,自己幾乎沒有度過完整的雙休日,“不是在上班路上,就是在開會和考試,到後來我已經分不清每天到底是星期幾,只知道機械地按照排班表上班”。

虎年春節的除夕夜,胡蓉就被排班做年終結算,加班到晚上十點多才回家,第二天六點多繼續起牀上班。

“剛入職的第一個星期,我經常在家裏哭;每當想到上班要一直在監控下活動就焦慮。”入職半年後,在單位安排的體檢中,她發現以前一向健康的自己,患上了乳腺結節、肺結節。因為失眠,她還找醫生開了抗焦慮的藥。

胡蓉也打起了備考公務員的心思。“如果能上岸,我就離開了。”胡蓉説。

銀行裏越來越“留不住”人了,而其中流失的,絕大部分都是年輕人。

以農業銀行為例,它的員工平均年齡正在不斷提高。2017年至2019年,數據顯示,農業銀行30歲及以下的員工佔比分別為20.7%、20.0%、19.3%,比例逐年下降;而51歲及以上的員工佔比則分別為24.5%、25.2%和27.4%,呈逐年上升的態勢。長期以來,農業銀行中超六成的員工年齡都在40歲以上;年齡分佈在30-40歲之間的人羣佔比最少,其次就是30歲及30歲以下的人羣。

每年都有無數年輕人湧入銀行,最終卻有不少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留下。

“每年六七月份,分行都會進一些來輪崗的管培生,但好多人做着做着就不見了。”林秋説。她在武漢一家股份制銀行做了十多年,年輕人來來去去,她已經見怪不怪。“銀行招進來的應屆管培生,大多數是做了幾個月到半年後,有的連輪崗都沒輪完就走了。很多人發現,銀行不是他們想象中的樣子,壓力也特別大,每天早上要開晨會、晚上要開夕會;而且付出和回報在他們看來是不成正比的,他們入職的工資都不高,大約在3000元左右。”

“很多人都是研究生學歷,心高氣傲,自然會想着離開。”林秋説。

“金飯碗”也沒有高薪

月薪2500,年輕人“逃離”銀行

(圖/視覺中國)

於冰心這些年輕人們,沒有趕上銀行業的“黃金時代”。於冰心在職的時候,也常常能聽到銀行老員工們提到他們過去的高收入。“感覺銀行最輝煌的時候是2010年之前,我同事當時拿到的工資就比我現在還要高。”

在2003年,國有商業銀行紛紛進行股份制改革,以進一步完善資本實力、改善資產質量,國內商業銀行也正式迎來了“黃金十年”。

根據Wind數據顯示,從2003年到2013年,國內商業銀行的淨利潤從63.05億元增長至11356.08億元,十年時間暴漲了近180倍,且一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平均不良率也從17.9%下降到了1%。在2011年環球企業家高峯論壇上,民生銀行行長洪崎當時曾感慨道:“企業利潤那麼低,銀行利潤那麼高,我們利潤太高了,有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佈。”

彼時,收入豐厚、體面穩定的銀行工作,也吸引了大量的高校頂尖人才加入。據原銀監會數據,2006年商業銀行從業人員數量為172萬人,到2017年時已經增長至315萬人,翻了將近一番。

但在2013年以後,商業銀行們業績增速高達兩位數的時代結束。在產業轉型和市場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也開始進入變革轉型期,2014年,16家上市銀行的淨利潤同比增速放緩4.1個百分點,開始進入個位數增長的時代。

2020年之後,在疫情的影響下,銀行業再度面臨發展的艱難爬坡。

普華永道《2020年半年度中國銀行業回顧與展望》報告顯示,在2020年上半年,中國上市銀行淨利潤同比減少9.05%,是銀行業歷史上首次整體下滑。

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在2020年,商業銀行累計共實現淨利潤1.94萬億元,同比下降2.7%,降幅較前三季度收窄5.6個百分點。平均資本利潤率為9.48%。平均資產利潤率為0.77%,較上季末下降0.04個百分點。

銀行業員工也普遍面臨降薪趨勢。2020年半年報顯示,36家A股上市銀行給付員工的現金同比下降了5.9億元;36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23家銀行出現降薪,佔比為63.8%。

於冰心説,她的老同事們心理落差也很大,“他們也感受到自己的工資在一點點減少”。

“我們同事間經常笑稱我們行是‘2500行’,意思是如果你完不成目標,拿到手的錢就只有2500元錢。以前大家完不成還會均分,現在已經不可能了。”她説。

林秋也感覺到,她自2010年入職後,工資基本沒有怎麼漲過。“以前銀行還會給員工發各種禮品,福利和待遇都很好。但現在,年終獎也變得很少,有時候中秋節連月餅都不發了。”

銀行中的晉升通道也變得狹窄,這份工作對他們來説,缺乏成長性。“如果想接觸到銀行系統內更高端的工作,只有去總行做金融產品設計。但總行、投行等部門的產品設計工作,似乎只有清華、北大畢業生才進得去。從底層幹起的人,大概率升不上去。”於冰心説。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則分析,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再留在銀行,一方面是因為數字經濟時代,各種新職業形態層出不窮,很多比銀行更能兼顧財經、金融行業年輕人興趣和專長的工作湧現;此外,近年來銀行領域屢屢曝出“關係户吃空餉”、“酒文化”等相關弊病的報道,引起熱議,部分機構存在的這些“沉痾舊疾”也損害了銀行業的形象,使得傳統銀行對年輕人們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含金量下降的銀行業“金飯碗”,失去了誘惑力。

銀行網點“縮水”

眾多商業銀行急着推動員工們去“內卷”做營銷,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銀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商業銀行們不僅要面臨銀行業內部的競爭,還要面對互聯網巨頭憑藉流量優勢拓展和吸引線上用户的挑戰。這是商業銀行強調全員營銷的重要原因之一。”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強調。

在蘇筱芮看來,銀行業在不斷加大對科技人才的招聘,在線上渠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傳統網點則出現了“關停並轉”的現象。在此背景下,傳統一線人員的地位有所下降,壓力卻絲毫不減,也造成了銀行業的人才不斷流失。

近年來,隨着商業銀行存款利率持續下降,定期存款對客户的吸引力顯著下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通過互聯網平台理財。

線下銀行網點正逐漸落寞。林秋記得,以往線下網點裏總是人來人往,來銀行辦理各項業務的客户絡繹不絕,大堂經理或理財經理在大堂忙碌個不停,一邊幫助他們做業務指引,同時還順便可以向客户推銷理財和其他產品。“但現在,有的支行一天來的人都不到100個。等着客户上門的機會已經很少了,銀行員工完全要靠自己的人際關係網去做營銷。”

年輕人們越來越少光顧銀行網點了。他們很少會來銀行辦理現金業務,大多數業務都可以通過手機辦理,也不需要專程跑一趟銀行。

客户少了,越來越多的線下銀行網點開始被裁撤。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國內銀行的網點數量連續三年出現下滑, 減少了近3000家。截至2021年12月24日,商業銀行機構中的網點,已有2459家終止了營業。

尚存的銀行網點中,也大多進行了智能化改造,用機具替代櫃枱成為了大趨勢。早在2014年,招商銀行就將網點開進了咖啡廳,在那之後,諸如書房銀行、蛋糕銀行、藝術銀行、花店銀行等花樣,在網點中層出不窮。

但網點的裝修越來越好了,設備越來越智能,服務也越來越“不務正業”,到網點的客户還是越來越少。網點的員工,也不能再“守株待兔”,必須要“主動出擊”去做營銷工作了。

網點的銀行員工們自己的認知,也受到了衝擊。於冰心就和同事們常常感慨,現在電商、手機支付、互聯網金融都很發達,它們在相當程度上已取代了實體網點的部分職能。“在銀行買基金和在支付寶買基金是一樣的,客户為什麼要去銀行而不是去支付寶買?而且支付寶的手續費要比銀行更低。”實際上,轉賬手續費也一直是銀行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微信和支付寶等支付方式的興起,也意味着銀行的吸儲能力和手續費收入也受到了影響。

於冰心解釋説,自己離職時,也是因為銀行業受到互聯網金融的衝擊太大,感覺看不到它的發展前景了。

現在來銀行辦理存款的客户,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老年客户。他們面對很多新興的智能化設備,也頗為煩惱。

胡蓉每天接待的大多數都是老公公、老婆婆,有的不會寫字,有的聽力和視力已經很差,她光教他們如何按確認鍵,都要重複很多次,十分考驗耐性。她最委屈的一次,就是一名客户非要她一張一張地數錢、存錢,一邊大聲斥責着她,一邊拿着手機拍下她的每一個動作,準備一不滿意就打電話投訴。

月薪2500,年輕人“逃離”銀行

(圖/視覺中國)

為了獲取客户,商業銀行之間的“內卷”也愈演愈烈。

於冰心説,自己在向客户推銷產品時越來越難了,小微客户們經常在一些“小事”上,和她計較個沒完:銀行給他們的利息有沒有比其他銀行高一些,是不是存款會多送一袋米、一袋油等等。客户之間還會相互討論,哪家銀行送的東西最多。“現在銀行產品同質化很嚴重,大家就開始在這些方面‘內卷’,用‘小恩小惠’來吸引客户。”在她看來,這並非是一種“良性競爭”。

林秋也告訴《財經天下》週刊,她所在的地區如果有高檔居民小區落成,本地各個銀行的支行員工都會率先進駐進去,給客户送米、送油,推廣產品、拉存,只為了能夠打開其中高收入人羣的錢包。為了能夠完成任務,有的員工還會自掏腰包購買禮品贈送給客户。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商業銀行現在的“內卷”,歸根結底還是它無法脱離賺取息差的模式,業務缺乏創新、商業模式高度同質化造成的。伴隨着房地產貸款、企業貸款管控的加強,這一銀行傳統商業模式的盈利能力正在下降。

對此,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也曾公開表示,在利率市場化疊加去年以來推動資產端貸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銀行目前面臨着淨息差收窄的挑戰,意味着銀行需要尋找非利息收入來應對。

商業銀行近年來也進入了洗牌期。加以疫情的衝擊,不少業務和資產結構單一的中小銀行感到了經營壓力,紛紛進行合併重組。近年以來,四川、遼寧、山西等多地的中小銀行報團取暖,合併重組成為省級城商行。

有業內人士指出,隨着國有行、股份行不斷下沉,中小銀行的經營狀況遇困,合併重組能夠有效減少運營成本,網點疊加、產品同構、客户重疊現象,減少區域內多銀行主體的競爭成本,溝通成本和多崗位之間的摩擦。

對商業銀行而言,差異化、精細化經營或許是破局之道。2020年10月16日,監管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改建議稿)》,提出商業銀行應當根據本銀行類型、規模和業務實際,制定特色化、專業化的發展戰略。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的業務範圍、可接受的存款類型和金額、客户羣體的類別和規模等分別制定具體規定。

2022年的春招已經啓動,包括農業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南京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總行以及各省分支行,都已陸續開展“招聘大戰”。但在今年的春招中,銀行們對櫃員的需求程度已不如從前,在招聘的崗位中,更“吃香”的是IT架構專家、運維開發架構師、金融科技崗等相關人才。

銀行是一座圍城。當外邊的人越來越難進入時,裏邊的人也在想着離開。“今天你從銀行辭職了嗎”在超話裏,3月11日一張新發布的帖子上,一位準備考公離職的網友寫道:“已經在路上了家人們,這次無論如何也要上岸!”

(應受訪者要求,於冰心、李曉曄、林秋、胡蓉、陳佳佳為化名)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374 字。

轉載請註明: 月薪2500,年輕人“逃離”銀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