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項目挑起穩投資大梁 高質量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年開工忙。2022年元旦剛過,多地重大項目紛紛集中開工,靠前發力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基礎設施、產業升級、新基建、重大民生項目等成為重要佈局領域。專家表示,今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投資將以更大力度支持穩增長成為共識,基建投資增長預計迎來“開門紅”,並將為全年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重大項目火熱開工
1月4日,四川省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共組織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00個、總投資2322億元,涉及基礎設施、現代產業、民生及社會事業等領域。當天,安徽舉行2022年第一批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動員會,集中開工重大項目731個,總投資3760.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262.5億元,涉及戰略性新興產業、交通、社會事業等領域。
1月5日,浙江省358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638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921億元,計劃3月底前全部實質性開工建設。1月6日,上海五個新城新年首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40個重大項目涉及高端產業、科創、基礎設施、重大民生等領域,總投資額1328.2億元。
廣東、河北等地也陸續公佈了新一年重點項目的投資計劃。比如,廣東初步安排2022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9000億元,比2021年增加1000億元。將加快推進在建工程,抓緊新開工一批成熟項目,提前開工建設一批重大交通、能源水利、城市管網等重點項目。《河北省2022年省重點建設項目名單》顯示,2022年河北重點建設項目共安排695項,總投資1.12萬億元,年內預計完成投資2500億元以上。
“新年伊始,各地頻傳重大項目開工消息,表明投資開始加力提速。”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表示,一方面,穩定經濟增速必須加大力度提振內需,投資要發揮關鍵性作用,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都要積極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年初集中開工重大項目,加大相關領域投入,是落實政策發力靠前和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的具體體現,有助於加快形成有效投資,穩住經濟基本盤。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當前一定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和重大工程建設仍然非常有必要。重大項目加快落地並形成實物工作量,尤其是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實施“雙碳”戰略的投資,重點建設面向未來、面向國際競爭的重大關鍵性、跨區域基礎設施項目,將有效發揮重大項目的“壓艙石”作用。
靠前發力穩投資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此前表示,一是靠前加強基礎設施。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水利、交通、生態環保、農業農村、市政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二是靠前下達資金。加快中央預算內投資下達進度,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節奏。三是靠前安排項目。堅持項目跟着規劃走、資金要素跟着項目走,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拉動有效投資。
據瞭解,2021年底,財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達2022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46萬億元。根據財政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通知,2022年專項債券資金繼續重點用於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城鄉冷鏈等物流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9個大方向。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此前表示,已形成2022年專項債券準備項目清單,為2022年專項債券加快發行使用打下紮實的項目基礎。
“2022年上半年經濟下行壓力比較突出,因此要求政策發力適當靠前,把政策用好用足在壓力增加之時,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温彬表示,提前下達了專項債務限額,提前形成專項債券項目準備清單,這些舉措都有助於專項債券儘早形成實物工作量,發揮穩投資穩增長的作用。
王軍認為,2022年的資金下發節奏理應前置,加快進度、提前發力。從政策角度看,2022年的財政政策應更加積極、支出強度更大、支出進度更快,確保中國經濟能夠運行在合理區間。
在王軍看來,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將凸顯基建投資作為穩增長關鍵變量和逆週期調節重要抓手的獨特作用。隨着政府加大跨週期調節力度,逐步放鬆財政政策和加快財政支出進度,將有助於改善基建投資資金來源、助力基建投資增速企穩回升。特別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建設很有必要,並有望在未來逐步承接部分傳統基建投資放緩的市場空間。
“考慮到專項債發行到形成基建投資之間通常會有一到兩個季度的時滯,預計最早在2022年二季度、最遲2022年下半年基建的逆週期屬性將充分體現,基建投資增速或反彈至5%到6%。”王軍説。
高質量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
記者梳理發現,以高質量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各地重大項目的普遍特點。例如,河北省表示,將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突出項目先進性和整體性,優先安排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優先安排建鏈延鏈補鏈強鏈項目,優先安排產品、技術填補國內外空白項目,優先安排民生重大工程。浙江省重點項目主要集中在清潔能源、軌道交通、安瀾工程、公共衞生、基礎教育、文化旅遊、城市有機更新、數字經濟、新材料、生物醫藥等。
王軍認為,2022年,財政政策的重心應聚焦重大項目建設,適度超前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應重點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綱要重大工程項目,聚焦“兩新一重”等重大項目和補短板領域有效投資,加快5G、千兆寬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等建設,以公共支出帶動民間資本投資。
温彬表示,擴大有效投資,要聚焦重點投資領域,對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補短板成效顯著的領域、拉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明顯效果的領域、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作用突出的領域,持續加大投資規模和政策支持力度。在資金來源方面,要根據項目特徵,有效運用公共財政、專項債券、銀行信貸、產業基金、社會資本等多種資金,在保障資金來源的同時,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避免盲目投資、重複投資、無效投資。此外,還要形成政策合力。對於重大、優質、效果明顯的項目,政策支持要儘量覆蓋投資的全流程,避免出現堵點和不暢環節,影響投資效率。
“2022年,投資將以更大的力度支持穩增長已成為各方共識,擴大有效投資將成為做好逆週期調節的有力抓手。”温彬表示。
展望全年投資,温彬認為,當前部分重大項目已經開工或蓄勢待發,基建投資增長預計迎來“開門紅”,全年在託底經濟中有望產生明顯成效。總體看,預計資本形成總額對2022年GDP同比增長的貢獻率將比2021年明顯回升,投資將在穩增長中發揮關鍵性作用。(經濟日報記者 熊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