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醫衞)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怎麼吃?——追問進口冷鏈食品安全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財經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題: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怎麼吃?——追問進口冷鏈食品安全

  新華社記者李斌、王君璐、林苗苗

  截至28日16時,北京本輪疫情累計報告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84例。其中,德爾塔變異株關聯疫情累計報告感染者78例。北京疾控部門研判,德爾塔變異株關聯疫情以冷庫為中心,逐漸蔓延至社區及工作單位。

  進口冷鏈食品再次成為焦點。進口冷鏈物品為何在多地檢出陽性?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怎麼吃?記者採訪專家,追問進口冷鏈食品安全。

  (小標題)進口冷鏈為何頻頻成為焦點?

  疫情以來,多地報告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陽性。專家指出,跨境運輸過程中冷鏈食品及外包裝可能成為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

  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院長王慧分析,由進口冷鏈物品引發的輸入性疫情中,感染人員涉及管理、經營、裝卸等多個崗位。追溯發現,感染人員日常生活工作有所交集,包括共同居住、共同就餐、共用衞生間等。

  北京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研究員、國家衞健委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成員劉珏介紹,新冠病毒在環境中存活的時間越久,人羣的感染風險越大。“低温環境可延長病毒存活時間,目前觀察到的新冠病毒在低温環境下最長可存活約21天。”劉珏説。

  此外,劉珏帶領課題組收集全球不同國家新冠肺炎日發病人數和温度的相關資料,研究表明温度越低,發病人數越高。“温度每降低1攝氏度,發病人數增加0.3%。”劉珏説。

  (小標題)進口冷鏈食品在消費者餐桌上佔比有多大?

  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吃得新鮮、吃得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冷鏈物流在生鮮產品的儲藏、運輸等環節發揮重要作用。

  以春節年貨採購為例,在多家電商平台,生鮮類“洋年貨”逐年走俏,頗受消費者青睞。京東數據顯示,2022年1月9日年貨節開啓至小年夜,進口車釐子成交額比去年農曆同期增長282%,進口冷凍、冰鮮蝦類增長200%,進口帝王蟹類增長162%。

  以肉類為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豬牛羊禽肉產量8887萬噸。“進口的肉及周邊製品為938萬噸,佔我國豬牛羊禽肉產量的10.6%,構成消費者餐桌上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玉鳴説。

  (小標題)進口冷鏈運輸能不能停?

  “有消費者問,進口冷鏈多次出現疫情風險,可不可以停掉進口冷鏈運輸?如果停掉進口冷鏈運輸,將對經濟、產業、消費等多方面造成巨大影響。”秦玉鳴介紹,進口冷鏈產品作為國內相關品類供給的重要補充,在平衡國內市場供需、穩定物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進口蔬菜、水果、畜產品及水產品對冷鏈物流依賴程度較高。如果停掉進口冷鏈物流,相關跨境商貿業務將停滯,港口查驗庫、冷庫、冷櫃等大量資源將閒置浪費,約30萬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人員也將無事可做,會對經濟和產業造成較大沖擊,同時會對國內國際雙循環體系建設造成影響。”秦玉鳴分析。

  此外,專家表示,國內部分生鮮農產品的品類及產量無法滿足國內消費者日常需求,停掉進口冷鏈物流,將對消費者餐桌多樣性造成較大影響。

  (小標題)進口冷鏈產品還能放心購買和食用嗎?

  “總體看來,消費者通過進食進口冷鏈食品而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不高。”劉珏介紹,世界衞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對現有文獻和資料評估後均認為,消費者或公眾通過被污染的媒介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極低。“目前尚未見因進食冷鏈食品,包括冷凍食品、冷藏水果等而感染的個案報道。”劉珏説。

  “目前,冷鏈食品感染風險主要是在搬運、操作等環節,對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表面進行安全有效的消毒,可以將新冠肺炎病毒滅活。”京東物流冷鏈醫藥業務負責人柯睿説。

  專家介紹,經過不斷實踐探索和研究完善,目前國家多部門聯動,通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逐步形成涵蓋消殺防護、日常經營管理、涉疫食品排查、冷鏈追溯體系在內的一整套進口冷鏈食品風險管控措施。

  王慧介紹,目前31個省區市已全部建成省級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台,並實現與國家級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台的數據對接和共享,強化了跨部門跨地區追溯管理協同聯動,提升涉疫食品排查管控精準度和時效性。

  “正規渠道的進口冷鏈產品,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秦玉鳴説。

  (小標題)進口冷鏈產品購買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處理冷鏈產品時,可採取酒精或消毒液對產品外包裝進行消毒,並根據食材類型選擇合適的清洗和消殺方式。同時在消毒清洗過程中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等。

  劉珏建議大家要保持健康的飲食與行為習慣。“比如要到正規超市或市場選購冷鏈食品,不採購沒有明顯信息來源的冷鏈食品;建議食品燒熟煮透後食用,儘量不吃生冷食品,這對於預防一些其他的食源性疾病也會有幫助。”劉珏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