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將持續釋放重塑力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資管新規”)將在今年底走完過渡期而正式落地實施。

  此前,在“資管新規”發佈之後,有關方面又發佈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等配套細則。監管政策中有幾條原則頗為重要:一是打破剛性兑付,二是拆除多層嵌套,三是限制非標、限制期限錯配和限制槓桿比例並統一槓杆要求,四是定位資產管理業務屬於表外業務和特許經營行業,並提出實行穿透式監管。

  按照初始安排,“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設定在2020年底結束,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資產端與資金端對資管業務形成雙向衝擊,同時因為“資管新規”所涉及的轉型升級產品存量太大,如果剎車踩得過猛,會使得金融機構在短期內難以承受,進而影響對實體經濟服務。因此,過渡期延長到2021年底。回過頭看,延長一年不僅可以讓更多期限較長的存量資產自然到期,另一方面也給資管機構創造了較為寬裕的轉圜之機,從而避免了因資管存量業務的急速轉型而出現增量風險。更重要的是,資管業務的改革方向沒有改變,而且在正本清源、轉型發展、重塑生態等方面,資管機構各類產品的合規程度不斷提高,資管業務健康發展態勢正在逐步顯現。

  “資管新規”之下,資管市場規模依舊有所擴大,但更為亮眼之處在於資管業務質量與結構的優化。一方面,在去通道與淨值化轉型的大方向下,原先通道業務量較大的信託、券商以及商業銀行的資管產品規模分別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與券商、基金公司等紛紛成立子公司,藉此承擔從母行或母公司轉移出來的保本型理財產品的同時,開拓屬於主動性管理業務的淨值化產品。總體看來,“資管新規”頒佈之前的大量剛性兑付以及兜底性產品得到壓縮,而與此同時淨值化產品放量增長。

  資管市場在產品轉型升級步履加快的同時,風險也大範圍出清。限制通道和去除嵌套後,各種資管計劃產品的投資槓桿率明顯下降,如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槓桿率較2018年降低了約2個百分點,券商資管領域的場外配資通道被封閉。而且,影子銀行規模顯著下降,目前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峯值壓降了約20萬億元。

  “資管新規”還將對未來資管市場釋放更大的重塑與再造能量。一來,表外業務外延擴張將被精細化運作所替代,資管機構以錢炒錢的操作難以施展,決定勝出的關鍵除了產品收益外,更有與之緊密關聯的優質資產發現與甄別能力、企業與品牌知名度、團隊研發創新能力等。二來,資管機構迴歸主業,聚焦“專而特”,既要充分利用資源稟賦優勢進行深耕,也要針對不同客户羣體加強產品精準定製與個性化設計,開展差異化競爭。三來,以市值法取代攤餘成本法將是接下來資管行業資產估值的一大變化。未來資管產品的淨值波動將成常態,只賺不虧的資管產品不會再有。(張 鋭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6 字。

轉載請註明: “資管新規”將持續釋放重塑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