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8月26日電(記者 冉曉寧)三安光電8月25日晚發佈半年報透露, 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7.62億元,同比增長10.6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32億元,同比增長5.46%。基本每股收益0.21元。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67.62 億元,同比增長10.60%。其中 LED 整體業務實現收入 53.00億元,集成電路業務(下屬三家子公司合併)實現收入 14.62 億元。受新建項目的影響,公司報告期內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9.32 億元(含當期確認的非經常性損益 7.12 億元),其中湖北三安實現淨利潤 0.03 億元(含當期確認的非經常性損益 0.34 億元)、湖南三安實現淨利潤 0.90 億元(含當期確認的非經常性損益 2.24 億元)、泉州集成實現淨利潤-0.87 億元(含當期確認的非經常性損益 4.68 萬元)。
LED 特種應用業務獲得較大進展 高端 LED 領域佔比持續提升
報告期內,LED 外延芯片業務整體營收同比下降 11.53%,毛利率 32.55%,比上年同期增加 6.40個百分點。高端 LED 領域佔比持續提升,特別是 Mini LED 的應用獲得國際龍頭客户持續推進。國內客户在電視、筆記本 Mini LED 背光解決方案已進入小批量產,並且 RGB 直顯大屏預計年底前會推向市場應用。紅外 LED 廣泛用於安防監視、VR 頭顯、人臉識別以及自動駕駛汽車等場景,紫外以其卓越的殺菌能力正在快速推進商業化;公司所研發生產的植物照明大功率高階產品國內需求穩定,並獲得國際客户的青睞。
公司高端領域營收規模仍具有較大提升空間,未來隨着泉州三安和湖北三安產能的不斷釋放,高端產品的佔比將進一步提高。
報告期內,公司 LED 特種應用業務獲得較大進展,安瑞光電在收購豪華汽車照明系統供應商WIPAC 後,智能化車燈產品在新一代自動駕駛車中的份額提高,客户向高端車型和新能源汽車滲透,車燈業務向國內一線品牌及國際頂級客户導入,與眾多國內外知名車企開展合作,未來將隨着定款車型及產品序列的增加,營收規模和利潤將會同步增長。
集成電路業務快速推進,行業需求強勁
報告期內,公司集成電路業務涉及射頻前端、電力電子、光技術,按照規劃推進產能逐步擴張。目前,砷化鎵射頻產能已擴充到 12,000 片/月、光技術產能 2,000 片/月、湖南三安電力電子碳化硅產能 6,000 片/月、電力電子硅基氮化鎵產能 1,000 片/月。
電力電子業務快速推進,行業需求強勁,供不應求。公司集成電路業務(下屬三家子公司合併)銷售收入 14.62億元,其中第一季度實現銷售收入 6.20 億元,第二季度實現銷售收入 8.42 億元,銷售收入正隨着產能釋放實現。
光技術業務基本涵蓋各個波長、各個速率和各個功率的光發射激光器與光接收探測器。目前,公司激光器及探測器芯片已經成功進入接入網 PON、5G 前傳、數據中心、消費類 AOC 等市場領域。公司充分發揮平台優勢,針對硅光技術積極研發下一代激光器產品,助推更高速光通信應用市場需求。
電力電子類產品碳化硅二極管產品已覆蓋 PFC 電源、車載充電機、光伏逆變器、家電等應用領域;碳化硅 MOSFET 產品已送樣數十家客户驗證,代工業務已與龍頭新能源汽車配套企業合作;車規級產品與新能源汽車重點客户的合作已取得重大突破,業務合作意向深度及廣度不斷延伸。硅基氮化鎵方面,產品的客户工程送樣及系統驗證進程正在加快,公司加快技術投入,持續提升品質,產能正在逐步釋放。公司將着力推動碳化硅的產能釋放,快速推進碳化硅產品的廣泛應用,提升公司銷售收入和盈利能力。
重視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三安光電自設立以來,一直堅持“技術﹢人才”的科技成果產業化模式,以技術創新為手段,以科技成果產業化為目標,不斷開拓新業務,增強實力。近年來,通過投入先進生產設備、優化生產工藝,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產能和產量均大幅增加,研發費用本期數較上期數增長 40.20%,主要系公司加大集成電路及 Mini/Micro LED 芯片、紅外/紫外 LED 等細分領域的研發投入所致。未來將通過積極提升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的水平,保證所生產經營的產品技術水平先進性,穩步提高國內外市場份額,持續優化客户結構,鞏固化合物半導體龍頭企業的優勢地位。
三安光電錶示,近年來,國家及地方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引導和扶持半導體產業發展,進一步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有效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共同推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佈局,為行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雙碳”的背景下,加上通訊升級以及工業產業發展的需要,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以其節能、高效、穩定等優勢,被廣泛應用於移動通訊、大容量信息傳輸、光通訊、工業生產、電力電子器件等領域,未來市場空間巨大。未來,隨着經濟和疫情的好轉,國家相關鼓勵政策的落地實施,以及技術發展和市場驅動,預計行業將會呈現增長態勢。
新華網北京8月26日電(記者 冉曉寧)三安光電8月25日晚發佈半年報透露, 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7.62億元,同比增長10.6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32億元,同比增長5.46%。基本每股收益0.21元。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67.62 億元,同比增長10.60%。其中 LED 整體業務實現收入 53.00億元,集成電路業務(下屬三家子公司合併)實現收入 14.62 億元。受新建項目的影響,公司報告期內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9.32 億元(含當期確認的非經常性損益 7.12 億元),其中湖北三安實現淨利潤 0.03 億元(含當期確認的非經常性損益 0.34 億元)、湖南三安實現淨利潤 0.90 億元(含當期確認的非經常性損益 2.24 億元)、泉州集成實現淨利潤-0.87 億元(含當期確認的非經常性損益 4.68 萬元)。
LED 特種應用業務獲得較大進展 高端 LED 領域佔比持續提升
報告期內,LED 外延芯片業務整體營收同比下降 11.53%,毛利率 32.55%,比上年同期增加 6.40個百分點。高端 LED 領域佔比持續提升,特別是 Mini LED 的應用獲得國際龍頭客户持續推進。國內客户在電視、筆記本 Mini LED 背光解決方案已進入小批量產,並且 RGB 直顯大屏預計年底前會推向市場應用。紅外 LED 廣泛用於安防監視、VR 頭顯、人臉識別以及自動駕駛汽車等場景,紫外以其卓越的殺菌能力正在快速推進商業化;公司所研發生產的植物照明大功率高階產品國內需求穩定,並獲得國際客户的青睞。
公司高端領域營收規模仍具有較大提升空間,未來隨着泉州三安和湖北三安產能的不斷釋放,高端產品的佔比將進一步提高。
報告期內,公司 LED 特種應用業務獲得較大進展,安瑞光電在收購豪華汽車照明系統供應商WIPAC 後,智能化車燈產品在新一代自動駕駛車中的份額提高,客户向高端車型和新能源汽車滲透,車燈業務向國內一線品牌及國際頂級客户導入,與眾多國內外知名車企開展合作,未來將隨着定款車型及產品序列的增加,營收規模和利潤將會同步增長。
集成電路業務快速推進,行業需求強勁
報告期內,公司集成電路業務涉及射頻前端、電力電子、光技術,按照規劃推進產能逐步擴張。目前,砷化鎵射頻產能已擴充到 12,000 片/月、光技術產能 2,000 片/月、湖南三安電力電子碳化硅產能 6,000 片/月、電力電子硅基氮化鎵產能 1,000 片/月。
電力電子業務快速推進,行業需求強勁,供不應求。公司集成電路業務(下屬三家子公司合併)銷售收入 14.62億元,其中第一季度實現銷售收入 6.20 億元,第二季度實現銷售收入 8.42 億元,銷售收入正隨着產能釋放實現。
光技術業務基本涵蓋各個波長、各個速率和各個功率的光發射激光器與光接收探測器。目前,公司激光器及探測器芯片已經成功進入接入網 PON、5G 前傳、數據中心、消費類 AOC 等市場領域。公司充分發揮平台優勢,針對硅光技術積極研發下一代激光器產品,助推更高速光通信應用市場需求。
電力電子類產品碳化硅二極管產品已覆蓋 PFC 電源、車載充電機、光伏逆變器、家電等應用領域;碳化硅 MOSFET 產品已送樣數十家客户驗證,代工業務已與龍頭新能源汽車配套企業合作;車規級產品與新能源汽車重點客户的合作已取得重大突破,業務合作意向深度及廣度不斷延伸。硅基氮化鎵方面,產品的客户工程送樣及系統驗證進程正在加快,公司加快技術投入,持續提升品質,產能正在逐步釋放。公司將着力推動碳化硅的產能釋放,快速推進碳化硅產品的廣泛應用,提升公司銷售收入和盈利能力。
重視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三安光電自設立以來,一直堅持“技術﹢人才”的科技成果產業化模式,以技術創新為手段,以科技成果產業化為目標,不斷開拓新業務,增強實力。近年來,通過投入先進生產設備、優化生產工藝,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產能和產量均大幅增加,研發費用本期數較上期數增長 40.20%,主要系公司加大集成電路及 Mini/Micro LED 芯片、紅外/紫外 LED 等細分領域的研發投入所致。未來將通過積極提升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的水平,保證所生產經營的產品技術水平先進性,穩步提高國內外市場份額,持續優化客户結構,鞏固化合物半導體龍頭企業的優勢地位。
三安光電錶示,近年來,國家及地方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引導和扶持半導體產業發展,進一步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有效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共同推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佈局,為行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雙碳”的背景下,加上通訊升級以及工業產業發展的需要,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以其節能、高效、穩定等優勢,被廣泛應用於移動通訊、大容量信息傳輸、光通訊、工業生產、電力電子器件等領域,未來市場空間巨大。未來,隨着經濟和疫情的好轉,國家相關鼓勵政策的落地實施,以及技術發展和市場驅動,預計行業將會呈現增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