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墨南
內容主編:風清揚
前段時間證監會宣佈,批准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和中小板合併,一石激起千層浪。
不少金融行業人士表示,此次合併主要解決深市主板和中小板趨同問題,區分證券市場的層次,釐清板塊功能定位,夯實市場基礎,讓金融市場質效合一。
01
目前,深交所主要由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構成。
深交所創立於1990年12月1日,是中國第一批探索現代化金融證券制度的機構。
從2000年底開始,深交所因“籌建創業板市場”,暫停主板新股上市業務。創業板對標的是美國納斯達克,不過後來因美國互聯網泡沫破裂,納斯達克指數暴跌,創業板進程中止。
2004年,為尋找突圍之路,深交所設立中小板,將具有高成長性及科技含量的中小企業集中到中小板上市,作為主板的補充,單獨監控,獨立運作。
在經過多年探索後,2009年創業板正式開板,專為有高成長性的創業型企業提供融資和成長空間。
市場的分化,一方面給中小企業帶來了融資發展的機遇,但另一方面也分散了資本的集羣力量。在此後十多年時間裏,深市的主板IPO長期陷入停滯,公司數量和市值規模,已經分別落後於深交所的中小板和創業板。
截止目前,深市主板市價總值為97405.52億元,流通市值87894.66億元,上市公司數468家,平均市盈率22.05倍。
而同期,深市中小板市價總值137455.89億元,流通市值108446.47億元,上市公司數1001家,平均市盈率35.28倍。創業板市價總值109770.18億元,流通市值70033.35億元,上市公司數906家,平均市盈率65.31倍。
翟老師認為,深市主板發行融資功能長期缺位,改革勢在必行,主板和中小板早該合併了!此舉順應時代趨勢,符合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內在規律,可以有效減少股市基礎設施的重複建設和監管資源的浪費,對資本市場有積極的深遠影響。
02
從全世界的角度來看,一般場內市場,都是兩個層次,像美國就是紐交所和納斯達克為主。
而梳理深交所發展脈絡,我們不難發現,從主板、中小板到創業板,資本市場層次越來越多,功能定位也難免出現重疊,一定程度上不利於市場的良性發展。
而中小板本身就屬於主板的一部分,是一種過渡形態,為了標註那些規模相對較小、成長性高的企業。但自從有了創業板以後,這個作用就不明顯了,中小板和主板同質化嚴重。而且主板還存在結構長期固化,發行融資功能長期缺位等問題,因此合併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
官方資料中,合併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合併的總體安排是“兩個統一、四個不變”,這樣僅是對部分業務規則、市場產品、技術體系、發行上市安排等進行適應性調整,儘可能減少了對市場運行和投資者交易的影響。
對此,翟老師認為,此次合併後,資本市場服務實體企業的功能將進一步強化,能夠讓虛擬經濟真正迴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但政策出台時間依舊過“長”。
從2004年中小板創立,到2009年創業板開板,再到主板與中小板2021年融合合併,這個過程中不僅造成了管理的重疊,浪費了不少資源,也對金融服務實體企業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多年來,翟山鷹老師致力於研究適合中國國情的基礎金融理論思想,開創性提出中國特色金融體系,重新塑造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相互關係,讓虛擬經濟回到圍繞實體經濟運行的附屬位置,讓實體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真正主人,改進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現狀格局。
未來,深市將形成以主板、創業板為主體的市場格局,為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主板重點支持相對成熟的企業融資發展,創業板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通過多層次的定位明晰的資本市場服務,為中小企業紓困,解決融資難題。這也與翟老師“中國特色金融理論”的理念不謀而合。
附:每日持續更新翟老師對最新熱門事件的解讀,分享互聯網、金融、區塊鏈等行業趨勢分析,旨在以國學、金融的視角將行業中典型、優秀的產品邏輯及方法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