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邱月燁 編輯/ 譚璐
2020年的黑天鵝太多,但是對於科技互聯網公司來説,情況好像並不太壞。截至2020年12月中旬,以科技股為主的美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飆升了41.08%,漲幅居三大股指之首。
但有一家老牌科技巨頭的處境有些尷尬——英特爾。近一年來,英特爾的股價下跌了12%,在美股科技股普漲的一年裏,業績不及預期、相關製程推進延期等等,讓華爾街對其信任不再。
時代要拋棄你,可能不會説一句再見。
大公司看起來高枕無憂,卻無時無刻不在擔憂:誰會幹掉我?即使是曾經的寡頭,轉型,甚至失敗,都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兩次大跌:市場在害怕什麼?
今年下半年,英特爾的股價有兩次較大的跌幅。
第一次大跌發生在7月下旬,正值英特爾公佈第二季度財報。正是“7nm芯片工藝進度較預期有所延遲,7nm的CPU產品的生產時間大約將向後偏移六個月以上,明年將加速10nm產品生產”的消息,直接導致了英特爾的股價跳水。
財報發佈第二天,英特爾開盤瞬間暴跌超15%,收跌16.24%,49.89美元的股價創下近四個月以來的新低,公司市值一日蒸發415億美元。直至12月下旬,英特爾的股價仍然徘徊在50美元左右,市值約為2076億美元。
不漲反跌,英特爾是美股上市公司中,今年表現最差的半導體公司之一。
英特爾是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製造商,稱霸市場數十年之久,其最大的兩個競爭對手——英偉達和超微半導體(AMD)一直緊隨其後。
但就在最近十年,在移動市場全面敗給ARM後,英特爾面臨空前的挑戰壓力。尤其是最近三年,英特爾在人工智能賽道上被英偉達反超,在性能上被AMD大幅縮小差距,在製造上被台積電逆襲。
英偉達與AMD都在今年發佈了基於7nm製造工藝構建的產品,英特爾顯得更加被動。
從市值來看,英特爾滑落至在美上市半導體行業中的第三位,遠低於台積電的5388億美元和英偉達的3303億美元。
而截至12月11日,今年英偉達的股價漲幅達129.17%,AMD漲幅為99.87%,台積電漲幅為82.2%。
事實上,7月份的大跌中,英特爾披露的第二季度財報,數字並不算難看:
營收197.3億美元,同比增長20%;淨利潤為51.05億美元,同比增長22%;調整後的每股收益為1.23美元,同比增長16%;其中數據中心事業部(DCG)收入增長43%,非易失性存儲器解決方案事業部(NSG)收入增長76%。
但是,市場為什麼對英特爾這麼悲觀?
在10月22日美股盤後,英特爾公佈了2020財年第三季度的業績報告:
營收183.3億美元,同比下降4%,稍高於7月份的市場預期;淨利潤為42.8億美元,同比下降28.6%;核心業務數據中心營收為84.22億美元,同比下降10%。
這次,英特爾的業績出現了比此前更大的不確定性,未來戰略不明,於是市場反應又回到了熟悉的劇本,財報發佈次日,股價大跌10.58%。
被浪費的優勢,能否重拾活力?
作為一個單季仍然淨賺近50億美元的公司,英特爾的賺錢能力仍然很強。但股價反映的是預期,也表明市場對其未來預期的不看好。
從目前外界最關心的製程問題來看,製程落後,是外界對英特爾扣上的最大一頂帽子。
英特爾確實落後了——台積電的5nm正在如火如荼地出貨,3nm研發已在推進,而作為芯片行業的傳統老大,英特爾竟然連7nm都延期了。
但製程落後是英特爾最大的問題嗎?顯然不是。
英特爾一直以來的強項在於芯片設計,而不是製造,這與專注於芯片製造的台積電不同。
外界常拿來與之比較的英偉達、AMD,都專注於芯片設計,而非製造,這兩家企業都沒有自己的生產線。而英特爾有足夠大的市場和出貨量,來建設和養活自己的生產線。
這就是兩種不同的半導體運作模式。英偉達、AMD用的是Fablees模式,主要特點是負責芯片的電路設計與銷售,將生產、測試、封裝等環節外包。這種模式相對來説資產較輕,企業運行費用較低,轉型相對靈活。
而英特爾採用的是IDM模式,集芯片設計、芯片製造、芯片封裝和測試等多個產業鏈環節於一身,優勢在於設計、製造等環節協同優化,有助於充分發掘技術潛力,有機會率先搶佔技術先機。
早期多數集成電路企業都採用這一模式,但如今僅有極少數企業能夠維持。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公司規模龐大、管理成本較高、運營費用較高、資本回報率偏低。
Fabless模式也有明顯劣勢,與IDM模式相比,設計無法與工藝協同優化。
不止一位業內人士指出,7nm的芯片在性能上未必會比10nm好,英特爾在設計與產線一體的把控上,做得非常好。英特爾也試圖向外界傳遞出這樣的信息,顯然市場並不買賬。
IDM模式的缺點,如今幾乎都發生在英特爾身上,船大難掉頭。甚至有媒體把矛頭對準IDM模式,認為堅持這一模式註定了英特爾的失敗。
創道投資諮詢總經理、北京郵電大學經管學院特聘導師步日欣認為,IDM模式的價值不需要質疑,英特爾的問題在於沒有有效地利用好這一模式。
“IDM模式對於生產大批量高工藝製程的芯片來説,是很有優勢的,因為產線跟設計是一體的。英特爾完全可以更好地發揮它的優勢,但是現在卻把這個優勢浪費掉了。”步日欣説。
英特爾浪費的優勢可能不止這一個。
芯片是一個利潤率很高的產業,每一個環節都存在鉅額利潤,芯片設計如此,代工更是如此,把全部環節牢牢掌握在手中,這也是IDM模式的優勢。
有消息稱,蘋果曾拿着ARM架構的芯片訂單上門,希望英特爾能夠合作代工,卻吃了閉門羹。為了鞏固X86架構優勢和摩爾定律,為了留住所有利潤,英特爾反而將自己畫地為牢。
英特爾也並非不努力,近十年來,英特爾一直努力轉型,佈局了很多領域,不停嘗試,但目前都不算成功。
近兩年,英特爾把業務重點放在數據業務上,公司戰略“從以PC為中心轉型到以數據為中心”。對此,步日欣認為,這並不是一個戰略調整和戰略轉折,做數據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未來數據量的需求會越來越大,數據中心本來就是個趨勢,很多新的競爭者都在佈局,包括華為。”
步日欣指出,如果英特爾沒有佈局,那可能是戰略出了問題,但英特爾佈局了,卻仍然錯過,問題應該出在體制和機制上。
北京科技圈也流傳過一個段子:自從甲骨文撤出後,外企最大的養老院就是英特爾。
“沒有狼性,活力受限,就跟其他電信運營商無法跟華為競爭,是一個道理。”步日欣説。在狼性和人性之間,企業永遠面臨着靈魂拷問。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半導體市場上,英特爾曾經的寡頭地位,不會再出現,後來者正在將其瓦解,蠶食。未來的半導體市場,競爭還會加劇。
當然,憑藉過去的儲備和根基,英特爾不會輕易被打倒,土崩瓦解也不太可能。但在逆境當中,能否激發活力和競爭力,能否改變其出現問題的體制,或許決定了英特爾未來的命運。
題圖來源:英特爾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