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投資者或個人,都能進入碳市場!從業者呼籲:碳信用和個人碳賬户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徐美娟

從聯合國的COP26氣候峯會到中國政府的雙碳目標設定,對新興國家經濟體而言,除了雄心與計劃之外,面對的挑戰常常是“三缺”(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那麼在路徑實施、資金籌集、技術創新與法治規範如何落實呢?

“這是一次盤點與尋找解決方案之旅——距離實現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只有不到8年的時間。”2022年4月23日,在社會影響力投資與可持續發展2022年會(SIISC 2022)上,本次峯會聯席主席羅響博士這樣表達。

產業綠色化

“一座面向未來的城市,需要零碳的能源提供動力,需要零碳的工業提供發展基礎,也需要零碳的數據中心、物流中心打通虛擬和現實,更需要綠色的農業提供健康的食品。”金風科技股份副總裁馬金儒表示,碳中和正倒逼各行各業提質增效、節能減排,從使用綠電到降碳技術,實現碳中和需要各行各業的努力。

以中國的交通能源為例,能鏈集團CEO王陽表示,中國的交通碳排放佔國內整體碳排放的10.4%,低於全球的交通碳排放16.2%,而中國卻是全球能源消耗第一大國,佔全球能耗的26%。這意味着中國的交通碳排放壓力非常大,並且未來會越來越大。

王陽認為,要提高交通行業的能源週轉效率,產業鏈的數字化管控很有必要,即從上游的煉廠到中間油站的SaaS,再到下游的物流公司和車隊,都用物聯網的方式將其連接起來,以此提高週轉效率。“跑同樣的里程,使用最少的油,效率更高,實際上就能夠減碳。如果説交通碳排放佔中國碳排放的10%,成品油佔中國的交通碳排放的90%以上,那讓成品油的效率提高10%,就能影響中國碳排放減少1%。”

此外,食品行業、固廢垃圾行業也積極投入到減碳行動中。據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徐誠直介紹,垃圾燃燒發電也是減碳的一種方式,有數據顯示,每一噸焚燒垃圾大概會減少0.12噸二氧化碳的排放。由於過去傳統的垃圾填埋會造成對地下水等的二次污染,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推崇垃圾焚燒發電。

隨着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成為各行各業的共識,推動科技創新、促進數字化新業態的融合升級、完善人才培養系統,以及建立可持續的金融投資生態,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企業、投資者或個人,都能進入碳市場!從業者呼籲:碳信用和個人碳賬户

綠色資產化

當前,碳中和已成為國際發展的大趨勢、大潮流。雖然全球超過2/3碳排放所在的地區和國家,承諾在某一個時間段在本世紀中期左右實現碳中和,但這距離實現1.5攝氏度的目標仍然遙遠。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佈的報告《氣候變化2022:減緩氣候變化》,要實現1.5攝氏度的目標,除非全球温室氣體排放量在2025年前達到峯值,並在2030年之前減少43%。這意味着全球碳排放承受重壓,加快產業轉型、開展技術創新迫在眉睫,而這離不開資本的助力。

目前,萬科集團董事會名譽主席、深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王石正運用實業+金融投資的方式,為優秀的企業和技術實現碳中和提供土壤。據王石介紹,他正在開發碳中和社區案例,將以深圳大梅沙萬科中心為改造項目,完工後其綠色能源利用率將由18%提高到85%,碳排放量由929噸/年降低到63噸/年,“樣本只解決了一個社區的零碳化,但社區是個小城市,城市是個大社區,模式走通了,就能為中國碳中和、社區碳中和城市碳中和提供一個可行的模式解決方案。”

“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需要大規模的低成本的長期資金,而碳交易市場可以滿足這一點。”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總經理梅德文表示,在中國的碳中和投資中,可能10%是財政資金,90%是市場投資,市場化資金需要價格信號、穩定預期、引導投資、風險管理等,而碳市場具備這些功能。

那麼,如何建立一個活躍的碳市場,華軟資本董事長王廣宇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儘可能擴大市場的參與者,不論是企業主體、投資者或是個人,都能進入碳市場。第二,豐富碳市場的產品。除了目前市場上已有的CEA(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還可以增加碳信用、碳匯、個人碳賬户等。第三,擴展碳税的討論意義和應用範圍。碳税的存在,可能某種程度上對企業來講是一種負擔,但如果將其放入到社會福利中、納入到企業的成本範疇、並列入到碳關税當中,它就不再僅僅是負擔了。

國際合作化

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國際共識,這是一場全球化的經濟社會系統性的變革。在這場變革中,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唯有開展融合發展的國際化合作,才是共建綠色世界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加強國際援助。聯合國項目事務署前南亞代表Hubert STABERHOFER表示,首先,聯合國需要採取足夠多的舉措來鼓勵跨國合作。如今,政府正掌握碳中和主動權,聯合國可以提供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為政府成功實現其國際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氣候目標提供必要支持。其次,聯合國需要協調各界,尤其是企業界開展合作,共同執行環境及氣候變化方面的項目,以推動最佳實踐等。

不過,Hubert STABERHOFER認為,不管聯合國提供了什麼樣的協同,最終還是需要各個國家的政府來推動他們的發展議程。

另一方面,充分的資金支持至關重要。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執行監督局局長方可提出,在利用資金的槓桿撬動作用,推動區域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方面,國際合作和國際組織的支持非常重要,但國家和地方政府作為主導力量也不容忽視,此外,還需要調動私人資本的參與。

此外,多邊協商推動碳定價、碳貿易、碳關税,有利於推動全球的碳中和進程。深圳國際低碳發展研究院院長王東談到,當前,歐洲在碳關税這方面很領先,其初衷可能是防止碳泄漏,讓企業競爭更加公平,但很多研究發現,這有可能會進一步拉大貧富經濟體之間的差距,所以他認為應該多邊參與到碳關税等規則的制定當中,保證制定的協調合作和公開透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92 字。

轉載請註明: 企業、投資者或個人,都能進入碳市場!從業者呼籲:碳信用和個人碳賬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