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投入“創公益”值得悉心呵護

郭海英

聯交所近日披露的公告顯示,美團創始人兼CEO王興簽訂股票轉讓計劃,將其個人持股的10%約5731.9萬A類股轉為B類股,將此部分B類股注入王興基金會。據悉,目前注入王興基金會的股份市值約合147億人民幣,該基金將專門投入科研和教育等公益事業,現已完成約935萬股(市值約合23.9億人民幣)的公益捐贈。

研究者將近年來中國企業家注重投入科研和教育兩大領域公益事業概括為“創公益”。此前,今年3月拼多多創始人黃錚及其創始團隊捐贈成立繁星公益基金會,致力於生命科學、農業科技等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去年11月,人稱“中國芯片首富”的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虞仁榮宣佈捐資200億,在寧波籌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理工大學,都被視為中國企業家投入“創公益”的典型案例。

企業家注重投入“創公益”,既是公益模式的創新,也是公益理念的創新。一種模式是,“創公益”以科研、教育兩大領域為投入重點,與企業家所在企業的主營業務和發展方向有直接關係。如黃錚及其創始團隊捐贈成立繁星公益基金會,主要投入生命科學、農業科技、食品安全等領域科技研發,這些領域也是拼多多核心業務發展所在,因此基金會投入既體現了公益目的,也有為企業未來高速高質量縱深發展探索新空間的動因。

另一種模式是,“創公益”與企業家所在企業的主營業務和發展方向沒有直接關係,或暫時未見有直接關係。如王興將個人持有部分A類股轉為B類股並注入公益基金,美團回應稱,此次股本轉換屬於高管個人出於公益目的所做的資產規劃,不會對其繼續推動公司發展有任何影響。無論與企業家所在企業發展有無直接關係,“創公益”以企業家個人(或與其創業團隊)捐贈形式加大投入科研和教育,都體現了公益模式的重大創新。

“創公益”是公益領域貫徹創新驅動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到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科研”“教育”“人才”等關鍵要素,形成了一個創新驅動發展生態平台,為企業家投入“創公益”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中國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投入“創公益”,其積極性值得悉心呵護。“十四五”規劃綱要專門部署“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要求實施更大力度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税收優惠等普惠性政策,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上下游企業共建國家產業創新中心,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等政策措施等。落實這些政策措施,有利於推動企業積極投入“創公益”,切實履行創新驅動發展的主體責任。

相應地,“創公益”也對企業家和企業施加了更大的壓力,要求他們全面兑現向受捐主體和社會公眾作出的承諾,及時足額投入公益基金,嚴格依法依規推進相關科研和教育項目建設。政府部門、第三方部門和社會公眾應充分發揮監督作用,推動“創公益”項目落地實施,使之成為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的重要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4 字。

轉載請註明: 企業家投入“創公益”值得悉心呵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