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價格波動平穩 金融屬性亟待加強

  新華社北京8月16日電 《經濟參考報》8月16日刊發記者向家瑩採寫的文章《碳市場價格波動平穩 金融屬性亟待加強》。文章稱,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全國碳市場的開啓為低碳轉型注入活力。不過作為起步僅一個月的交易市場,全國碳市場的發展仍然面臨着艱鉅的建設和完善任務。業內人士指出,從運行情況看,全國碳市場價格波動相對平緩,但交易規模偏低,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建議鼓勵開發與碳排放權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鼓勵專業碳資產公司、金融機構、個人投資者等更多元投資者入場,提升市場活躍度。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稱,碳市場交易啓動不久,很多企業處於開設賬户的過程中。目前,企業的交易賬户開户率為80%左右,也就是説2162家企業中約1600家完成了開户。此外,納入交易的企業多數沒有參與過地方試點交易,對碳交易的有關流程、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瞭解還有所欠缺,企業參與交易意願還有待提高。

  賴曉明指出,一個高質量的碳市場應該政策清晰穩定,法規制度健全,同時價格波動平穩,避免市場的大起大落。“要儘量避免單邊上漲、單邊下跌以及市場在一個階段內劇烈波動,這些都不是一個健康成熟市場的表現。同時市場的價格信號要清晰有效,能夠有助於引導企業去節能減排,引導資金技術能夠投入到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他表示。

  業內普遍認為,與普通大宗商品市場相比,碳市場不僅有滿足當前交易市場的基本功能,更應該基於碳價格信號實現跨週期投資和風險管理。應推動金融機構的廣泛參與,能夠形成正向激勵且相對穩定的碳價格,並通過金融監管的理念管理碳市場。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管理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董戰峯指出,當前全國碳市場參與主體限於控排企業,專業碳資產公司、金融機構、個人投資者暫時還沒有入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資金規模和市場活躍度。董戰峯建議,應加快推進碳期貨市場等碳金融創新,鼓勵開發與碳排放權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探索運營碳期貨、碳期權等工具,引導金融機構等探索設立市場化的碳基金。

  此前央行副行長劉桂平表示,發揮金融支持低碳發展的功能,需要“兩條腿”走路,一是綠色金融支持,二是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圍繞發揮金融在碳市場建設中的支持作用,劉桂平認為,碳交易的底層邏輯是排放權的轉移,包含配額分配、登記、交易、核查、評估等諸多環節,實際運行成本較高,限制了市場效率。引入更多金融機構和包括碳衍生品在內的金融產品,有利於發揮碳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降低交易成本。(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21 字。

轉載請註明: 碳市場價格波動平穩 金融屬性亟待加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