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長期以來認為擺脱政治干預是理所當然的中央銀行們來説,今年真是糟糕透頂的一年。
從華盛頓的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到東京的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 ,官員們越來越多地被迫為表現不佳的領導人服務。
然而,即便以這些標準衡量,印度央行(Reserve Bank of India)的權力爭奪也是驚人而危險的。
在全球多重危機之際,印度政府實際上拒絕為央行配備人員,就為了迫使央行推遲了本週的關鍵政策會議。
自2014年以來,印度總理納倫德拉 · 莫迪毫不掩飾他將印度儲備銀行直接納入勢力範圍的願望。
當他第一次掌權時,印度儲備銀行正由受人尊敬的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管理,而且運行良好。
2003年至2007年間,拉詹在華盛頓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期間聲名鵲起。在那裏,他是唯一一位發現並確信地對外警告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可能因次貸危機破產的經濟學家。
2013年,當印度央行的“削減怒火”正席捲新興市場之際,他重返孟買執掌印度央行。
拉詹採取了有力的行動來抑制通貨膨脹,穩定盧比,穩定銀行體系。他冷靜而透明的努力讓信用評級公司打消了對印度貼上“垃圾”標籤的顧慮。
莫迪於2014年來到印度,對拉詹的獨立傾向頗為不滿。他不願意在急於加速經濟增長的新政府面前扮演 ATM 的角色。
到2016年9月,拉詹發現自己被撤到了私營部門,莫迪找了一個更順從的印度儲備銀行行長替代了他。
Urjit Patel 也來了,他對“盧比印刷機”的態度也不夠“開明”。Patel 在2018年12月也離開了,取而代之的是 Shaktikanta Das。從那時起,Das 就被證明更願意聽從莫迪的貨幣政策,儘早大幅削減借貸成本。
也許現在就連 Das 也無法證明自己在莫迪眼中是絕對順從的。在某種程度上,新德里的絕望是可以理解的。
今年第二季度,印度經濟增長率暴跌23.9% ,輕鬆躋身亞洲最差之列,冠狀病毒危機也對印度經濟造成了破壞。印度現有超過620萬病例,僅次於美國。
然而,不應該藉着引發經濟衰退的疫情扼殺這家印度最受全球尊敬金融機構的時候。
本週早些時候,印度央行發現自己缺少三名決策者按計劃召開利率前景會議。
印度政府未能為任期屆滿的貨幣政策決策者指定替代人選,給這個亞洲第三大經濟體注入了新的不確定性。
瑞穗銀行的經濟學家 Vishnu Varathan 説,在最糟糕的時刻,這帶有“魯莽忽視”的意味。然而,這也象徵着莫迪經濟學的前景一年比一年黯淡。
莫迪之前在位於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是印度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他憑藉多年的管理經驗當選國家總理。
作為領導人,他無法管理陷入困境的經濟。希望到2025年將印度變成繁榮的5萬億美元大國的念想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是印度試圖統治高新科技市場的目標日期。
如今,人們的話題集中在印度能否成為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中第一個被降級為垃圾級的國家。
隨着消費、出口、私人投資和其他關鍵增長引擎的不斷髮展,莫迪計劃如何穩定經濟還不清楚。鑑於新德里的債務負擔,印度將很難通過支出手段來恢復穩定增長。
因此,印度儲備銀行有責任採取更多措施刺激企業和家庭需求,這是很正常的手段。只可惜,他們不能。莫迪對經濟的不當處理使印度儲備銀行人手不足,全球投資者對印度的情況都不知所措。
印度儲備銀行也確實有進一步放鬆的空間。
目前印度基準利率為4% 。一個問題是: 目前的通貨膨脹率趨向於2% 到6% 的目標。更多的刺激可能是不可取的。即便如此,印度儲備銀行確實可以向不穩定的經濟注入更多的盧比,如果不是因為冠狀病毒危機的話。
莫迪所在的政黨提名的新政策制定者,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削弱印度儲備銀行嗎?
這誰也説不準。但是為什麼莫迪的印度政府會認為,在這個舉步維艱的時候,他們最重要的外部機構不能插手製定經濟復甦的政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