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證券又爆雷!風控漏洞頻現,業績跳水式下滑,屢遭股東減持

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孫一鳴

近期,中原證券(601375.SH)再度陷入風波。

據媒體報道,近日,繼營業部總經理失聯後,投資者與中原證券“簽訂”的《資產委託管理合同》忽然不被承認,理財資金逾期無法兑付,涉案資金規模或超過2億元。

據瞭解,事情發生在中原證券南陽分公司。自2014年開始,累計有數十名投資者在中原證券南陽人民路證券營業部簽署了《資產委託管理合同》,合同約定年收益率高達20%;投資者後續多次在營業部續簽合同並持續投入資金,期間這些合同均能還本付息,直至2021年4月9日,投資者們沒有再收到按照合同約定的本息,後被告知曾在合同上簽字的時任營業部總經理楊青已被留置,而中原證券也不承認這些合同。

據投資者披露的書面材料,當時楊青和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公司總部的業務,要求合併開立户頭不低於500萬元賬户,並提供開户人身份證,由他們開立銀行賬户,待資金到位後,由公司總部統一劃走款項,用於投資。

7月7日,河南證監局發佈公告稱,中原證券南陽分公司因管理不嚴,存在印章管理不規範、未及時報告重要事項等多項違規行為,被實施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時代商學院研究發現,近年來,中原證券頻頻踩雷,涉及*ST節能(000820.SZ)、*ST新光(002147.SZ)、銀禧科技(300221.SZ)、長城退(002071.SZ)、雛鷹退(002477.SZ)等多家上市公司,被外界稱為券商中的“雷神”。

本報告試圖回答以下問題:

1. 券商中的“雷神”的稱號是如何冠到中原證券頭上?

2. 是什麼原因使得中原證券頻頻觸雷?

3. 高管離職、股東頻頻減持的背後是否還隱藏着什麼事實?是否還有大雷被隱瞞?

經營概況:上市後頻頻踩雷,業績惡化明顯

自2017年迴歸A股以來,中原證券各種踩雷不斷。

最為典型的是頂風接受輝山乳業(06863.HK)股權質押。2017年2月,冠豐有限公司以輝山乳業(06863.HK)股票為抵押物,欲向中州證券(中原證券在H股的簡稱,以下統一稱“中原證券”)申請5000萬港元信用額度,另加120萬港元額度作為預留扣息。

然而,同期中原證券研究部門專門出具了一份針對輝山乳業的研究報告,而報告的研究結論為研究部對該公司基本面抱有懷疑態度,其有造假嫌疑。

就在中原證券自己的研究部對抵押物定性為可能存在造假的情況下,並在渾水連續發佈做空報告的情況下,中原證券還是鋌而走險審議通過了冠豐公司的融資方案。

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對中州證券的訪談調查資料顯示,初次接觸意向是在當年2月初,當月27號就已經過會,審核通過速度比起一般的單子時間上快很多。

對此,市場普遍質疑中原證券的風控制度形同虛設。

2018年,中原證券踩雷神霧節能、新光圓成、銀禧科技、長城影視四家上市公司,涉及股權質押業務,涉案金額合計7.88億元。

2019年,中原證券在股權質押等融資業務上的風險繼續暴露。

2019年3月,中原證券發佈公告稱,該公司及子公司近12個月內未披露的累計涉及訴訟(仲裁)事項涉及的訴訟(仲裁)金額合計約9.47億元,分別踩雷ST科迪(002770.SZ)、*ST雛鷹、ST森源(002358.SZ)、富貴鳥(已退市)等上市公司。

2019年12月2日,中原證券披露了近12個月未披露的訴訟案件共33件,涉案金額合計約14.03億元。而2019年年報則顯示,訴訟案件涉案金額已增至17.44億元,其中僅ST科迪股權質押糾紛一項就達4.32億元。更讓人詫異的是,ST科迪於2015年6月才登陸A股,中原證券還是其保薦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證券不僅信用業務踩雷,資管業務也踩中了大雷。

公開資料顯示,中原證券踩雷的“聯盟17號”和“中京1號”資管計劃分別設立於2017年12月、2018年2月,到期日分別為2019年4月和5月,募集資金合計2.41億元,均通過華鑫信託設立的“華鑫信託信源39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投資於福建省閩興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閩興醫藥”)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的應收賬款。然而,由於閩興醫藥陷入流動性危機,中原證券的資管計劃逾期無法兑付,損失慘重。

2020年年報顯示,中原證券並無新增的重大訴訟糾紛,內控似乎有所好轉。

然而,2021年,中原證券南陽分公司被曝營業部總經理失聯、理財資金逾期兑付,涉案金額超2億元,再次暴露出該公司的內控頑疾。

從業績看,2015年以來,中原證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不斷走下坡路。2018年,該公司的營業收入僅為16.5億元,較2015年的40.04億元下降58.79%,歸母淨利潤僅6579萬元,較2015年的14.06億元下降95.32%。

2019年,中原證券的扣非淨利潤僅1916萬元,差點陷入虧損;2020年,受益於A股市場行情走好,其業績有所好轉,但扣非淨利潤為9572萬元,仍未過億,相當於2015年的1/14。

中原證券又爆雷!風控漏洞頻現,業績跳水式下滑,屢遭股東減持
此外,中原證券的營業收入、淨利潤和淨資本排名下滑明顯。2017—2019年末,中原證券的營業收入排名在行業內分別為第38位、第43位和第49位,淨利潤排名在行業內分別為第47位、第79位和第81位,淨資本排名分別為第52位、第58位和第61位。

其中,受系列踩雷事件拖累,中原證券的資產管理規模和股票質押業務餘額持續壓降,2018—2020年,其資產管理規模分別為112.89億元、76.18億元、62.98億元;股票質押業務餘額分別為39.67億元、27.08億元、23.84億元,下滑幅度較大。

原因分析:風控合規如同擺設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中原證券頻頻觸雷?時代商學院認為,除外部宏觀誘因外,更多主因是其自身風控、合規能力低下。

作為一個專業投行的金融機構,理應以風控、合規安身立命,但中原證券卻是在合規、風控等方面存在制度不健全、意識薄弱、配置不足、執行不到位、管控有漏洞等諸多問題。

僅2018年,中原證券就遭監管機構連發8道金牌,劍指風控合規漏洞。當年其證監會分類監管評級大跳水,從A類A級降至C類C級,連降6級。

2018年1月23日,中原證券因合規管理制度不健全、機制不完善、合規管理意識薄弱、合規人員配置不足、內控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管控存在漏洞等問題,被河南證監局責令整改。

1月24日,中原證券因存在制度和業務流程不完善、風險管理保障不足、信息系統有待提升、風險監測和計量不到位等問題,被河南證監局發監管關注函。

1月25日,中原證券因公司合規管理制度不健全、合規管理意識薄弱、合規人員配置不足、管控存在漏洞等問題,遭河南證監局責令限期改正。

2月11日,中原證券因公司合規管理制度不健全,機制不完善;合規管理意識薄弱,合規人員配置不足;內控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管控存在漏洞;重業務收入,輕風險控制,考核激勵機制失衡等問題,被河南證監局責令整改;時任中原證券分管投資銀行業務、合規管理的高級管理人員趙麗峯、謝雪竹因未能勤勉盡責遭公開譴責。

4月25日,中原證券因資產管理業務存在盡職調查不充分、發行設立不規範、運行管理不嚴格、內部控制不健全等問題,遭河南證監局下發監管關注函。

6月1日,中原證券因內部控制不完善、信息隔離執行不到位、全面風險管理未有效落實等問題,遭河南證監局下發監管關注函。

7月11日,中原證券因股票質押回購業務在融入資金、盡職調查方面存在不規範等問題,遭河南證監局下發監管關注函。

7月23日,中原證券未能發現天津豐利使用上市公司關聯方傑能科技的資金用於收購徐州傑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股權,遭證監會沒收該公司業務收入10萬元,並處30萬元的罰款;對項目主辦人衞曉磊給予警告,並處以10萬元的罰款;對項目主辦人穆曉芳給予警告,並處以5萬元的罰款。

即便頻收監管罰單,中原證券仍觸雷不斷。

2020年,中原證券因在資產管理業務中存在對投資標的真實性核查不足、盡職調查缺失,債券交易管控存在漏洞等問題,再度連收5份警示監管處罰文件。

其中,張愛民、朱建民、王曉剛均為中原證券的相關負責人被出具警示函,朱建民作為時任分管高級管理人員,王曉剛作為時任總裁助理,分管資產管理業務,張愛民作為時任資產管理業務部門負責人。而該公司投資經理姜東、趙陽被列為不適當人選,並被免職。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踩雷及違規行為均發生在中原證券董事長菅明軍的任職期間。菅明軍於2008年10月至2012年8月任該公司總裁,2012年8月至今任該公司董事長,2014年11月至今兼任該公司黨委書記。其任職期間,曾引進多位證監會系統的人才,但多數已離職。

6月9日晚,中原證券公告稱,該公司董事、副董事長、總裁常軍勝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該公司一切職務。常軍勝於2018年3月任職中原證券,曾在證監會任職多年,歷任發行監管部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發行監管部審核二處助理調研員、副處長、調研員、處長,非上市公司監管部監管一處處長,發行監管部副主任等職務。

而去年曾被河南監管局出具警示函的副總裁朱建民則代為履行總裁職責,期限至新任總裁正式就任之日止。

除常軍勝外,周小全、趙慧文等高管早已相繼離職。2017年9月,中原證券原總裁周小全辭職。公開資料顯示,周小全有多年的證監會任職經歷。2019年1月,原證監會機構部監管六處處長趙慧文加盟中原證券出任副總裁,但於2020年4月離職,任職時長僅1年3個月。

內控如漏篩的中原證券似乎掣肘頗多,難以留住人才。

後續:大股東頻頻減持,內控嚴重缺失再遭警示處罰

6月18日,證券業協會發布了《證券公司2020年經營業績指標排名情況》,中原證券2020年營業收入在行業內排名第56位,較2019年下滑7位,已連續三年下滑。

6月26日,中原證券發佈公告稱,該公司第三大股東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渤海公司”)自2021年4月9日至2021年6月25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該公司4790萬股股份,減持後的持股數量為3.45億股,持股比例從8.47%減少至7.44%,合計套現2.31億元。

事實上,這並非渤海公司第一次作出減持動作。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渤海公司持有中原證券5.34億股,持股比例為13.81%。自2020年三季度開始,渤海公司不斷減持中原證券,僅當年三季度就減持了中原證券2.58%的股份。

可見,第三大股東渤海公司對中原證券的未來發展並不看好,僅一年時間,就減持了約一半股份,未來不排除其繼續減持。

受頻頻踩雷事件和業績下滑影響,2017年上市以來,中原證券股價大幅下挫後長期萎靡,成交清淡。截至7月12日,中原證券的總市值為215億元,在A股上市券商中幾乎處於墊底。

需注意的是,中原證券在港股的總市值僅67.32億港元,A股股價較之溢價較高,不排除其A股股價繼續下挫,市值向港股靠攏。

7月7日,河南證監局發佈公告稱,中原證券南陽分公司內控和合規管理不完善,存在印章管理不規範,財務專用章部分用印記錄未登記,辦公室印章部分用印記錄僅由經辦人簽字,無批准人簽字;客户資料管理不嚴格,部分客户資料中項目未勾選、客户未簽字、日期簽署不準確;發生工作人員被紀檢監察部門立案調查等情形後,未在規定時間內報告,決定對該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總結

作為專業的投行機構,2017年上市以來,中原證券卻屢屢踩雷,內控合規制度飽受詬病,業務風險持續暴露,相關信用減值損失對該公司淨利潤侵蝕明顯,盈利能力持續惡化,在二級市場上慘遭投資者用腳投票。該公司董事長菅明軍任職長達13年之久,期間是否有失職失察之過錯?

如今該公司再陷理財騙局風波,涉案金額巨大,並被監管機構出具警示函,尤其是其印章管理不規範,財務專用章部分用印記錄未登記,背後還有多少雷未被揭露尚未得知,但投資者需引以為警,注意防範踩雷。

參考資料:

1. 中原證券歷年年報

2. 證監會關於中原證券監管處罰文件

3. 《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股份比例達1%的提示性公告》.上交所

4. 《中原證券多項業務違規頻遭處罰多名高管被實施警示函》.中國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52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原證券又爆雷!風控漏洞頻現,業績跳水式下滑,屢遭股東減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