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苛刻缺乏活力?中國互聯網巨頭不願赴澳上市 更青睞香港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21日發佈題為《中澳關係:2017年以來中國公司不去澳洲上市的原因何在?》的文章,介紹了澳大利亞對華資本市場和證券業投資疲軟的情況,並簡析了其原因。現將文章編譯如下:

去年,中國公司在全球股市籌措了創紀錄的2816億美元,但是沒有一分錢來自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每年出口產品的三分之一被中國買走,中國是它的最大貿易伙伴。在27年前,中國公司獲准海外上市後,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是最早一批接受中國公司上市的海外交易所之一。

但是,近期中澳關係出現摩擦。北京自此暫停了從澳大利亞進口大麥、牛肉和龍蝦,並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徵收關税。

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和澳大利亞金融專業人士也錯過了中國公司創紀錄的最新上市活動。根據路孚特公司的統計數據,去年中國公司在全球籌措的資金比2019年增長90.4%。香港、上海、深圳和美國的證券市場佔據了主要份額,而澳大利亞顆粒無收。

然而,在此前,中國公司也沒有選擇澳大利亞上市,因為澳大利亞的市場缺乏流動性。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董事總經理克萊門特·陳(音)説:“在澳大利亞上市的公司發現很難開展其他上市後的募資活動。”大約5年前他曾幫助兩家中國公司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

1993年9月,就在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H股2個月後,中國才有第一家公司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去年前10個月,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價值達9713億美元。同期,香港交易所股票交易價值創2.47萬億美元的紀錄。

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統計,就市值而言,香港證交所位居全球第五,為5.6萬億美元;而澳大利亞證交所位居第十六,為1.4萬億美元。

全球規模最大、市值最高的紐約證券交易所成交量創下21.7萬億美元的紀錄,價值22.4萬億美元。位居第二的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同期成交量為20.6萬億美元,市值為16.1萬億美元。

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業務發展部主任彼得·馬克斯1994年在香港的一次研討上會上説:“吸引亞洲、特別是中國公司前來上市,從而抓住世界這個地區的經濟增長機會,這是交易所的業務發展戰略。”

2015年中國公司赴澳上市達到巔峯,當時《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獲得批准之後,有10家中國公司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據統計,1993年以來,共有50多家中國公司在澳大利亞證交所上市,但是仍然掛牌的只有20家。中國公司最近一次在澳大利亞上市是2017年。

此外,幾起引人注目的公司醜聞也導致澳大利亞管理機構嚴格規定了上市條件,包括要求公司20%的股票可自由交易,之前是5%。

澳大利亞證交所的一名發言人説:“過去6年期間,澳大利亞證交所嚴格了上市規定、諮詢及流程,特別是投資者分佈最低限度和股票自由流通最低比例,以解決來自新興市場公司構成的挑戰。每一個在澳大利亞證交所上市的公司,無論來自哪個國家--包括來自新興市場(包含並不僅限於中國),都必須滿足澳大利亞證交所的入市條件,並且要符合當下的合規義務。”

為了維護市場高標準,澳大利亞證交所對部分公司採取了摘牌退市決定。

同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實施了上市改革,為阿里巴巴集團、京東集團和網易公司二次發行股票鋪平了道路。

目前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有1200多家,約佔香港證交所市值和成交量的80%。去年,這些公司佔香港首次公開上市的籌措資金的98%。

香港還千方百計吸引一些在澳大利亞退市的澳大利亞公司前往香港上市。

香港證券商協會主席陳柏楠説:“澳大利亞、英國和新加坡是大力吸引中國公司前往上市的3大海外市場,但是它們未能實現羣聚效應。”

他還説:“因其深度流動性,香港和美國才是首選。”(編譯/鄭國儀)

來源:參考消息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6 字。

轉載請註明: 條件苛刻缺乏活力?中國互聯網巨頭不願赴澳上市 更青睞香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