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牛財經
2月13日,據路透社旗下媒體IFR報道,國內共享充電初創企業“怪獸充電”正計劃在美國進行IPO,募資額將達到3億美元。IFR表示,怪獸充電目前正與花旗、中金、華興資本以及高盛等投行協商上市相關事宜,上市具體時間或將定在今年上半年。
截至發稿,怪獸充電方面暫未對上市消息作出回應。
憑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持續不斷的擴張,怪獸充電在共享充電行業內的地位已經相對穩固。易觀國際(Analysys International)在此前發佈的行業調查報告中表示,怪獸充電與諸多競爭對手相比,業務規模以及運營能力均保持優勢,其活躍用户規模也位居行業第一。但另一方面,這家初創企業仍要面對諸多挑戰——快充技術發展所帶來的行業動盪,以及企業和商家之間的話語權問題,這些不確定性都值得怪獸充電未來慢慢思量。
獲得小米系資本青睞的“專業團隊”
怪獸充電的崛起,始於其創始人一次不太愉快的體驗。
怪獸充電創始人蔡光淵,曾在全球最大的網約車公司優步(Uber)工作,任上海總經理兼全國市場總監一職。這個職位為他帶來了豐富的共享經濟相關經驗,也鍛鍊了他對於新風口的洞察能力。蔡光淵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一次外出辦完事時準備打車回家,卻發現手機電量嚴重不足,為此他找了數家商户充電,但都被拒之門外,最後還是找了個美妝櫃枱勉強將電量充至5%,這才如願回家。正因為這次遭遇,蔡光淵才有了踏入共享充電行業的想法。
與同行相比,怪獸充電最初的創業團隊用“豪華”二字來形容絲毫不過分。據公開資料顯示,怪獸充電COO徐培峯曾擔任美團眾包總經理,CMO張耀榆是蔡光淵在優步的同事,CTO李曉煒在進入怪獸充電前,曾在途牛網任研發總經理一職。此外,怪獸充電其餘高層人員也多是科技大廠出身,例如其財務負責人就來自阿里巴巴,供應鏈負責人則來自華為。
怪獸充電嶄露頭角的這一年,是2017年。彼時,共享經濟在神州大地上蓬勃發展,其細分賽道共享充電行業自然也不例外。據市場調研機構統計,2017年4-6月間,國內共享充電行業出現了11起相關融資事件,入場資金高達12億元。縱觀當時行業局勢,小電、街電等先入局的選手早已對市場蛋糕垂涎三尺,更別提還有美團這樣的龐然大物在一旁虎視眈眈。這種背景下,後入場的怪獸充電看上去連生存都顯得艱難,更別提超越那些頭部品牌了。
但這家初創企業確實做到了。憑藉對市場的觀察,蔡光淵和他的團隊認為需要將目光集中在那些巨頭和行業先行者尚未滲透到的商户,甚至一些公眾設施——數據顯示,當時大眾點評囊括3000萬家商家,而共享充電行業對這3000萬潛在客户的滲透率僅為6.5%,零售、娛樂和公眾設施這些場景的滲透率則顯得更低。
正是藉着這些無人開發的空白市場,怪獸充電才得以一路扶搖直上,到2017年底,其服務範圍已經擴大到了數十座城市和幾萬家商户,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一些行業內早期玩家。
當然,怪獸充電能在短時間內追上先行者們,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於各路資本的加持。2017年至今,這家初創企業已經完成五輪融資,金額從數千萬元到5億元不等,參投名單中也不乏軟銀亞洲、高盛中國、高瓴資本、小米集團這樣的知名企業和投資機構。其中,怪獸充電和小米方面的合作最為深入,天使輪後小米系資本就持續加註怪獸充電,後者在供應鏈上多多少少要仰賴前者的支持。一個例子是,據知情人士對媒體透露,怪獸充電的早期產品均是和小米、紫米共同研發。
“三電一獸”格局下,誰將成為共享充電第一股?
經過數年時間的發展,共享充電行業已經邁入成熟期。目前的行業格局,可以用“三電一獸”(街電科技、小電科技、來電科技以及本文的主角怪獸充電)來形容。2018年下半年,包括小電科技、怪獸充電在內的多家共享充電企業均已宣佈整體盈利。
同時,資本對於共享經濟的熱情逐漸冷卻,投資機構們開始傾心那些經營能力較強的企業,一味追求點位以及用户規模增長的選手則受到冷落。數據上來看,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業內融資事件數量降到了最低點,三年來僅有怪獸充電完成兩輪融資(均是在2019年)。投資數量的減少,意味着先行者們必須儘快擺脱對資本的過度依賴,建立起自身完善的造血體系。當然,直接上市,尋求來自二級市場的援助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目前來看,行業內的幾家主要平台均採用了兩條路並行的方式——一邊展開精細化運營,追求盈利及現金流,另一邊則摩拳擦掌準備登陸二級市場。
以怪獸充電為例,其COO徐培峯就是精細化運營的強烈推崇者,他使用系統和數據管理和考核全國數千名員工,運營精細程度細化至每一台充電寶。
選手們對盈利的追求,則體現在漲價上——2019年下半年起,“三電一獸”極為默契地同時上調充電寶租賃價格,先是從1元漲至2元,2020年間甚至漲到了4-6元。
另外,在本次怪獸充電曝出上市消息前,小電科技已經先一步同浙江證券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擬在創業板掛牌上市。根據小電科技官方數據顯示,其已覆蓋全國超過1600座城市,用户量超過2億。2019年第三季度,其營收同比增長300%,峯值日訂單量超過200萬。
綜合幾家調研機構的行業報告來看,小電科技的市場份額也領先於怪獸充電與來電科技,僅次於街電科技。對於有着上市想法的怪獸充電來説,小電科技是一個不得不正視的強力對手。
漲價難題未解,技術革新又至,共享充電行業的未來在哪裏?
整體來看,整個共享充電行業似乎已經邁入良性增長期,但包括怪獸充電在內的幾位頭部選手,仍然需要面對眾多令人頭疼的問題。
前文已經提到過,企業為了保證共享充電業務能獲得充足的盈利,已經將租賃價格上調了不少。但實際上,在這兩年的價格變動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反而不是平台方面,而是商家——他們在議價上的話語權越來越重。有從業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些商家甚至會主動要求提高充電寶租賃價格,特別是那些消費人羣水平較高的商家,“他們不喜歡自己店裏擺着價格低廉的充電寶,那樣會顯得很沒面子。”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着市面上幾家主流平台競爭的加劇,共享充電行業的成本結構已經有了不小的變化。為了爭取市場,各大平台開始向商家讓利,甚至繳納“入場費”獨家買斷商家的共享充電寶品牌選擇權。“以前用户花錢租賃充電寶,平台能賺到100%,現在可能只有50%,剩下50%都落到了商家的口袋裏。”
本質上,共享充電行業並沒有什麼門檻和護城河,幾家頭部平台從運營模式到產品大同小異,難以形成獨特的品牌差異化。在盈利壓力和競爭對手的威逼之下,漲價是無法避免的結局。但這又催生了一個問題——消費者會不會接受租賃價格過高的共享充電寶?那些平時需要高頻使用手機,又不喜歡隨身攜帶充電寶的用户暫且不提,一些忠誠度沒那麼高的用户會不會就此“脱離苦海”,購買屬於自己的充電寶?(畢竟目前充電寶的價格並不貴,廠家自身出品的充電寶質量比共享充電寶還好上不少)
此外,還有一個更遙遠的問題等待着怪獸充電們——快充技術和電池容量的進步。
目前來看,包括OPPO、小米在內的多家手機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快充技術,其中OPPO甚至亮出了史無前例的125W快充技術,被業內人士視為“智能手機邁入百瓦快充的第一步”;另外,各大手機廠商在電池容量上也下了很大功夫,4000毫安基本已經成為行業標配。具體來説,快充技術的進步使得用户花在充電上的時間會越來越少,大容量電池的出現讓用户甚至一天不必充電,這對於共享充電平台們來説無疑是個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