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司坤
國家統計局1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6%,同比下降0.2%。其中,食品價格下降0.2%。食品價格特別是豬肉價格,是拉低CPI的重要因素。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受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影響,豬肉價格下降14.9%,降幅比上月擴大11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39個百分點。
根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最新公佈的畜產品和飼料集貿市場價格情況顯示,全國豬肉平均價格自1月份第四周開始進入“下行通道”,截至2月份第4周,全國豬肉平均價格為48.50元每公斤,比前一週下降5.1%,同比下降18.7%。
《環球時報》記者10日走訪多家生鮮超市,發現豬肉價格相比節前確有回落。正在豬肉櫃枱前挑選食材的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她明顯感到這段時間豬肉價格有所下降,“比起春節前的確便宜了好幾塊”。
另一方面,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還顯示,2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上漲0.8%,同比上漲1.7%,漲幅比上月擴大1.4個百分點。其中,以原油、金屬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給生產資料PPI帶來的上行壓力最為突出。作為通貨膨脹的先行指數,PPI的上漲也引發國內通脹加劇的擔憂,市場擔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會影響國內工業品的價格水平,並將進一步傳導給終端消費者。
“通貨膨脹真正要成立的話,PPI至少要實現連續6個月較大幅度上漲。”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10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經歷一輪上漲之後,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動力相應就會減緩,畢竟全球市場需求持續保持較大擴張的可能性不大。
連平認為,目前對CPI起決定性作用的各項因素是豬肉價格和翹尾因素。進入二季度後,翹尾因素會慢慢地淡下來,而豬肉到了二季度後,供求關係也將趨於平衡。連平預計,今年二季度,我國CPI會走出一個小幅温和上漲的態勢,下半年將比較平穩。全年來看,CPI保持1%到1.5%的幅度是一個比較温和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