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知的養基技巧:每年操作一次 收益率再提高一點

  要説投資人的最大願望,“精準擇時、低買高賣”絕對榜上有名。

  不過,在經歷過市場的一番“毒打”之後,

  尤其是看到上交所做的統計:

  2016-2019年3年時間裏,無論是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公司法人投資者,還是不同資金量的散户,擇時收益都為負。

  投資人漸漸認清了現實:低買高賣?還是想想罷了。

  等會兒!

  可別先急着放棄,這還真有一個策略,能夠幫助我們間接實現“低買高賣”的心願。

  那就是“動態再平衡”策略。

  何謂“動態再平衡”呢?

  其實原理很簡單。

  舉個例子,假如我們給自己設定的股債比例是1:1。

  手裏有200萬,那就是100萬拿來配置股票,100萬配置債券

  某一個年份股票表現特別好,漲了50%,那麼我們的股票資產就變成了100萬*(1+50%)=150萬。

  而債券表現卻很一般,跌了5%,那債券資產變成了100萬*(1-5%)=95萬。

  總資產為150萬+95萬=245萬。

  但是股票資產的比例卻不再是50%,而是佔了61%;而債券的比例也從50%降到了39%。

  大家發現了沒?

  隨着兩類資產的漲幅不同,它們所佔的比例也跟我們一開始設定的比例已經大不一樣了。

  為了還是能夠保持我們一開始設定的“50%股票+50%債券”計劃,那我們就需要手動調整。

  贖回27.5萬的股票,同時將這筆錢買入債券,這樣就能保證兩類資產的比例再度回到1:1。

  這就是“動態再平衡”。

  那為什麼説“動態再平衡”能夠間接實現“低買高賣”呢?

  因為無論是股市,還是債市,都存在着週期,而且它們的走勢是圍繞價值而波動的。

  •   漲得太多了,就會跌下去;

  •   跌得太多了,也會漲回去。

  所以,當某一類資產(如股票)因為漲得太多,導致這類資產在賬户裏面佔比過重時,這時候我們手動調倉,將倉位再平衡,相當於在這類資產的階段性高位時部分賣出,也就是“高賣”。

  什麼時候會加倉再買入股票呢?

  那就得等股票的表現開始回落,落後於債券的時候,這相當於“低買”。

  值得注意的是,這裏的“低買高賣”並不是説“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而是説在一個相對的低/高位。

  這時候可能有小夥伴質疑:

  既然只是在一個相對的低/高位進行買賣,那這個策略真的有用嗎?

  話不多説,直接上數據。

  按照慣例,我們用“滬深300指數”代表股票資產,用“中證全債指數”代表債券資產。

  接着問題來了:既然涉及到手動調倉,那多久調一次比較好呢?

  我們都知道,基金投資不適宜頻繁交易,不僅費錢(持有時間太短,贖回費率越高),而且還費精力,所以頻率不宜太高。

  同時,很多人在每年年底的時候都會有盤點資產的習慣,

  所以以年度為單位,是比較符合實際的。

  大家在年底盤點資產的時候,順便對基金賬户進行一次動態再平衡,再也不怕忘啦~

  瞭解完測算的規則,一起來看看結果

不能不知的養基技巧:每年操作一次 收益率再提高一點

  從表格上,我們能夠得到兩個明顯的結論:

  1

  無論股債資產按照何種比例進行搭配,相比不進行動態再平衡,每年度定期採用動態再平衡策略都能夠大大提高收益率。

  2

  股債資產的比例越接近於1,動態再平衡策略的提高收益效果越好。

  當股債比例達到1:1時,“採用動態再平衡策略”獲得的累計收益率比不進行動態再平衡的提高了近50%;

  當股債比例為1:9或9:1時,提升比例不到20%。

  小編幫大家總結一下“動態再平衡策略”的優勢:

  “動態再平衡策略”的優勢

  1、可以幫助我們間接實現“低買高賣”;

  2、相比“買入後一直不動”,以年度為單位進行動態再平衡可以提高收益率水平;

  3、股債資產的比例越接近於1,動態再平衡策略的提高收益效果越好。

  每年只需要調整一次,卻能夠讓我們的收益率更高,這個小技巧,你們學到了嗎?

(文章來源:廣發基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8 字。

轉載請註明: 不能不知的養基技巧:每年操作一次 收益率再提高一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