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虧800億,阿司匹林之父攤上大事兒了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華商韜略”(ID:hstl8888),作者:朱治華,36氪經授權發佈。
現實給了這個急於擴張的老牌巨頭一記響亮的耳光。
01 “拜耳帝國”崛起拜耳股價已經不及最高峯時的一半,在一次股東大會上,55.5%的股東對拜耳CEO沃納·保曼投出反對票。
雖然不信任投票的結果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股東們的不滿卻顯露無遺。
除此之外,今年2月底公佈的財報還顯示,2020年拜耳公司銷售收入414億歐元,同比減少4.9%。
昔日有多拉風,如今的虧損就有多受關注。
拜耳的崛起要從眾所周知的阿司匹林説起。數據顯示,世界上四分之三的人都服用過它。
被稱為“天使藥丸”的阿司匹林,主要用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由拜耳的一名化學家霍夫曼研製。
一百多年前,霍夫曼的父親患了風濕病,飽受病痛折磨,而各種含有水楊酸的止疼藥物雖然能緩解風濕痛,但對胃的傷害極大,服藥後胃痛不已,還經常嘔吐。
1897年,霍夫曼合成出來一種主要成分是水楊苷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水楊酸的鎮痛效果,對胃刺激卻相對較小。霍夫曼給它起名為阿司匹林(Aspirin)。
阿司匹林不但鎮痛功效開掛,在退燒、消炎、治療心絞痛、中風等方面也有一定效果。在人類暴發的幾次大流行感冒中,阿司匹林都立下了汗馬功勞。至今,阿司匹林仍和青黴素、安定一起穩居“世界醫學史三大經典藥物”。
▲早期的阿司匹林廣告
1899年,阿司匹林在全球上市,拜耳也因此名震世界,從一家生產染料的化工公司轉向研究化學制藥。
除了阿司匹林,拜耳還研製過一個名氣更大的產品——海洛因。
海洛因也是霍夫曼的科研成果。據傳,受到研製阿司匹林的啓發,霍夫曼僅用11天就合成了海洛因。上市之後,這款被人們稱為“最強止痛鎮靜藥”的產品,曾經是人們眼中的“萬能藥”。
在它上市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拜耳每年生產的海洛因有一噸左右。不過,因為海洛因使人成癮,社會危害遠高於藥用價值,後被冠以“世界毒王”的稱號,它的藥品身份也被強行結束。
阿司匹林、海洛因等爆款藥支撐了拜耳早期的發展,也讓其積累了快速擴張的資本。
1990年,拜耳收購加拿大Polysar橡膠公司,成為全球橡膠行業最大的原料供應商。
2000年,拜耳併購了美國Lyondell化學公司的多元醇業務,成為世界最大的聚氨酯原材料供應商。
2001年,拜耳花72.5億歐元收購安萬特作物科學公司,第一次進入了作物科學領域。
2009年,拜耳收購了美國生物科技公司Athenix。Athenix具有業內最大的轉基因庫,而北美正是拜耳全球最重要的種子技術市場,這筆併購使拜耳在北美作物領域大展拳腳。
2014年,拜耳又收購了杜邦作物保護的多國土地管理業務,成為作物管理行業的領導者。
靠連續大手筆收購,拜耳營收增長迅速。2016年,拜耳以45.31億歐元的淨收益,位列世界500強的第165名。
2017年,在英國知名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佈的“全球最具價值的十大製藥品牌排行榜”上,拜耳集團名列第三位,僅次於瑞士羅氏和美國輝瑞。
看上去,已經沒有什麼能阻止拜耳成功了,它在成為世界巨頭之後,依然在加速狂奔。
然而,歷史經驗表明,一個成功商業故事的背面,都有一個失敗的故事並行展開。
02 地獄聯姻還是互補聯姻買買買,壯大了拜耳帝國,也膨脹了它的野心。
2015年年底,材料科技業務科思創被剝離單獨上市後,時任拜耳CEO馬爾金·戴克斯稱:“在戰略層面,我們已經採取了所有必要的措施,使拜耳成為一家純粹的生命科學公司。”
然而,戴克斯不知道,在他卸任後不久,這家“純粹的生命科學公司”將被繼任者改寫。
▲拜耳CEO沃納·保曼(左一)
來源:德國商報
2016年5月,沃納·保曼接任拜耳首席執行官(CEO)。保曼26歲起就在拜耳工作,到54歲接任CEO時,他已經在拜耳工作了28年,不僅對拜耳所有業務瞭如指掌,對行業發展趨勢也有自己的見解。
在上任前一年,他就提議收購美國農業公司巨頭孟山都,但遭到了戴克斯的強烈反對。上任半個月後,他再次提出以620億美元收購孟山都。
彼時,全球農業化學行業併購潮風起雲湧,格局正快速被改寫。杜邦公司“閃婚”陶氏,超越孟山都,成為全球最大種子和農藥公司;中國化工集團以430億美元的價格將瑞士農化巨頭先正達收入囊中。
這兩樁交易給全球農化行業帶來巨震,顯然也給拜耳帶來不小的影響,這也是保曼堅持收購孟山都的原因之一。
拜耳的收購計劃披露後,股東們反應強烈。如果收購完成,意味着農化業務將佔總業務的半壁江山,對於拜耳而言,這樣的業務轉型力度之大,無異於“壯士斷腕”。
況且,在拋出收購孟山都計劃的時候,距離上一次140億美元大手筆收購美國默克公司的消費者保健業務剛剛過去兩年,連年併購整合耗資巨大,至2015年底,拜耳淨債務水平已經飆升至174.5億英鎊。
拜耳此時併購孟山都,不但會加重財務負擔,還有可能帶來評級機構下調評級等連鎖反應。一系列擺在桌面上的隱憂,成為投資人反對這樁收購的理由。
但保曼並沒有就此放棄。在他看來,與有着“阿司匹林”光環的醫藥業務不同,作物科學業務是個亟待補強的“偏科生”,如果不加快在農化領域的併購,拜耳將很快被邊緣化。
而且在保曼眼裏,孟山都是作物種子行業的領跑者,拜耳在化學肥料行業佔較大市場份額,兩家公司在農化領域互補性強,收購孟山都對拜耳來説是最好的選擇。
表面上來看,這的確是一門好生意。孟山都是百年老店,產品遠銷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8年拜耳收購前,孟山都已擁有1700餘項種子專利,掌控全球80%的轉基因種子。
從營收看,以2017年為例,孟山都營收上漲8.4%,為146億美元;同期拜耳作物科學業務營收下跌3.4%,為96億歐元;孟山都22%的息税前利潤率也同樣遠高於拜耳作物科學的12.9%。
收購的過程幾經波折。為了成功收購孟山都,頂着巨大債務壓力的拜耳,向高盛、匯豐和摩根大通等機構尋求了570億美元的過橋貸款。拜耳甚至做好了和談不成將繞開孟山都管理層強行收購的準備。
曾有人預計,收購孟山都,拜耳用七年時間,才能償還清債務。但保曼憑藉其深厚的財務背景,最終成功説服了投資人。
拜耳和孟山都的聯姻,在當時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讓拜耳陷入了輿論的漩渦。靠轉基因種子和與之捆綁的含草甘膦的除草劑的孟山都長期以來飽受爭議,有環保人士把他們的聯姻稱之為“地獄婚姻”。
地球之友組織(FoEE)的食品和農業領域活動人士艾德里安·貝布説,拜耳放棄孟山都公司名稱的決定並不能改變孟山都的本質。如果它繼續銷售危險的農藥和不受歡迎的轉基因作物,那麼它自己也會成為全球抗議的對象,像當初孟山都那樣。
然而,市場的擔憂和抗議,並沒有影響保曼做全球農業帝國的野心。
2018年,拜耳獲得了約30個主要國家的反壟斷機構批准,歐盟有條件通過了拜耳對孟山都的價值630億美元的收購案,代價是拜耳以76億歐元的總價剝離部分數字農業業務。
保曼曾雄心勃勃地表示:“收購孟山都是一個戰略里程碑,將加強我們在健康與營養領域領先的業務組合。我們的農業業務規模將翻倍,打造引領農業創新的引擎。”
03 孟山都的“原罪”陰影孟山都謝幕,拜耳以更龐大的身姿站上了世界舞台。
摩根士丹利的研報曾指出,合併後的新公司或佔據全球約28%的農用化學品市場,以及約36%的美國玉米種子市場和28%的大豆種子市場。
全球農化格局再次被改寫,拜耳成為全球最大的種子和殺蟲劑生產商。用保曼的話説,是全球農業創新引擎。
或許對於保曼來説,併購孟山都只是拜耳長期投資的一部分。這一點,從拜耳對農業研發的投入可見一斑:2018年,拜耳以23億歐元投入作物科學研發,在業界首屈一指。拜耳還計劃在此後十年內,在該領域累計投入超過250億歐元。
從收購初期的財報看,這局大棋也的確物有所值。
2018年第三季度,拜耳在完成孟山都收購後首次將新業務納入季報,作物科學事業部的營收大幅增長,取代醫藥業務成為拜耳最大的業務部,貢獻超出預期。作物科學事業部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税折舊攤銷前利潤增長了25.7%,成為拜耳息税前利潤最多的業務部門。
2020年,在拜耳整體銷售收入減少4.9%的情況下,農業業務仍然增長1.3%,實現銷售額188.4億歐元。
孟山都不僅成為拜耳業績增長的新引擎,也使拜耳作物科學業務一躍成為全球農化市場的新霸主。
如果沒有接連不斷的訴訟,轉型中的拜耳已經實現農業帝國的諾曼底登陸。對於保曼本人來説,也必將在商業史上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遺憾的是,保曼有保曼的計劃,市場有市場的打算。
2018年8月,拜耳完成對孟山都的收購剛剛兩個月,就捲入了鉅額賠償訴訟。美國一所學校的園丁因使用除草劑罹患癌症而發起訴訟,要求拜耳賠償8900萬美元。
2019年3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聯邦陪審團裁決,拜耳賠償一名男子8000萬美元,緣由是含草甘膦的除草劑農達導致他罹患癌症。
2019年5月,美國加州一陪審團裁定,孟山都的除草劑設計有缺陷,沒有對含有“草甘膦”這一致癌成分發出警告,對當地一對夫婦罹患淋巴瘤負有責任,陪審團判決拜耳公司支付超過20億美元的賠償金,創下當時美國陪審團對同類案件作出的最高判決金額。
但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孟山都除草劑捲入可能致癌及損害農作物的民事訴訟越來越多。
事實上,孟山都產品的隱患一直在桌面上,只不過拜耳低估了它。
早在2015年3月,世界衞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對草甘膦的信息進行了一項系統性審查,最終將草甘膦歸為2A類,即“人類可能致癌物”。
▲圖為反孟山都遊行
來源:wisconsin gazette
儘管2020年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得出結論,“沒有發現接觸草甘膦會給人類健康造成任何風險”,但這一反轉,讓環保人士把反抗草甘膦的轉基因性狀擴大為反對所有轉基因作物,草甘膦被捲入更深的漩渦。
拜耳用“廣泛的科學證據表明,草甘膦產品農達不致癌”作為證據,對已經審理的三起案件進行上訴,這對拜耳來説意義重大,決定其能否在眾多訴訟中儘快抽身。
04 巨大的代價自收購孟山都以來,拜耳股價大幅下跌,目前不到2017年最高峯時的一半,市值甚至比孟山都的收購價還低。
伴隨拜耳業績坍塌的,還有股東們對保曼的信任。不少人認為保曼和其他管理層人員在收購孟山都時,低估了法律風險而草率收購。
▲拜耳2017年最高時每股股價為116.39歐元,2021年4月23日每股股價為54.51歐元。截圖來源:英為財情
一邊是股價暴跌,一邊是股東們的責難,再加上四面八方蜂擁而來的訴訟,拜耳四面楚歌。
而眼前亟需保曼解決的,是努力減少孟山都法律訴訟帶來的巨大風險。
去年年中,拜耳對大約12.5萬件以“除草劑致癌”為主的訴訟試圖和解,最終與75%的當事人達成協議,賠償總額最高達109億美元。這也造成拜耳公司2020全年淨利潤創歷史紀錄地虧損了105億歐元(約合820億人民幣)。
目前共有約9萬個索賠被納入和解協議,其餘尚未達成協議的訴訟將會繼續在法院體系中進行。保曼公開承認:“高調訴訟已經給拜耳的生意和聲譽帶來了負面影響,和解方案終結了長期的不確定性。不幸的是,我們不得不為一個受到完善監管的產品付出鉅額金錢。”
也就是説,即便達成了和解協議,拜耳並不承認農達或其活性成分草甘膦致癌,其仍將繼續銷售由孟山都開發的農達,也不會在產品上添加致癌警示標籤。
根據拜耳和解計劃,2020年支付了不足50億美元,2021年將繼續支出50億美元,其餘將在2022年或之後支付。換句話説,只要反孟山都活動未畫上句號,綁在拜耳身上的炸彈就不會解除。
歷史上,和拜耳有過一樣境遇的,還有瑞士-瑞典電氣工程巨頭ABB。
ABB是《財富》500強企業之一,由國際性企業瑞典的阿西亞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BBC Brown Boveri)合併而成,這兩家公司歷史都超過100年。
ABB崛起始於這次合併。併購後的幾年裏,ABB營收增長翻番,最高達到347億美元。淨利潤增長3倍,股價平均年上漲23%,業務遍及100多個國家,曾被稱為“歐洲的通用電氣”。
1990年,ABB大舉進入美國,花15.6億美元收購美國燃燒工程公司(CE),這在當時實屬大手筆。
美國燃燒工程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前生產含有石棉的熱電鍋爐,雖然此後不再生產這種鍋爐,但還是被無數工人告上法庭,因為美國人發現,石棉可以導致肺癌與其他疾病。
事實上,石棉訴訟早在ABB併購前就開始了,但急於擴張的ABB顯然低估了它的風險。收購美國燃燒工程公司的同一年,ABB完成40起收購,如此多的併購還要對每家公司瞭解透徹顯然不切實際。
後來,石棉案起訴方的理由不斷更新,案情牽涉面越來越大,賠付額也越來越高。開始只是那些直接接觸過石棉的工人起訴,後來演變上升為工作環境危險訴訟。
從1990年到2003年,ABB在石棉案上累計支付10億美元以上,起訴案件總數也達到13.6萬件。沒完沒了的石棉案賠付使ABB的日常營收不足以還債,股價也一度跌去70%,只能忍痛變賣資產,將燃燒工程公司申請破產。
直到2003年,美國匹茲堡一家法院同意ABB與石棉案索賠方以13億美元和解。
石棉訴訟接近尾聲時,ABB股價曾創下1.1美元的歷史最低價,市值一度低於40億美元,僅是它巔峯時期400億美元的1/10。
2005年秋季開始,ABB逐漸扭虧為盈,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擺脱鉅額債務後的ABB,只能從15年前的位置重新出發。
如今,ABB已走出泥沼,再次站上了全球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領導者的位置,其業務遍佈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值超過660億美元。
但是,在人類商業史上,永遠記載着ABB曾經經歷了怎樣的涅槃和重生。
對於拜耳來説,清償完孟山都遺留的訴訟債務後,又會回到哪一個歷史起點?
英國商業哲學家查爾斯·漢迪説:“當我們明白該走哪條路的時候,我們常常已經喪失了走這條路的機會。”
參考資料:1、《債務高築,拜耳為何執意收購孟山都?》騰訊財經
2、《醫藥巨頭拜耳ceo遭遇不信任危機》華爾街見聞
3、《支付百億美元和解,草甘膦再次引爭議》科技日報
4、《13萬起官司顛覆ABB傳奇》維普網
5、《孟山都:拜耳的現金牛還是滑鐵盧?》界面新聞
6、《阿司匹林與海洛因之父:天使or魔鬼?》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