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5月國民經濟多項指標出爐。數據顯示,5月,受疫情影響,消費業態承壓明顯,但同時,城鎮調查失業率出現小幅下降,工業生產由降轉增,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5月,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生產需求逐步恢復,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主要指標邊際改善,國民經濟呈現恢復勢頭。
工業、固投指標呈恢復勢頭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生產供給逐步回升。在工業方面,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4月同比下降2.9%轉為同比增長0.7%,工業生產由降轉升。“這個指標超出市場預期,環比增長5.61%,是2020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中國民生銀行高級宏觀研究員王靜文解釋道。
“多地實現動態清零防控措施之下,5月新增確診較前大幅下降,疫情形勢逐漸好轉。”王靜文表示,“疫情對物流和供應鏈的擾動減弱,原材料漲幅放緩,企業面臨的成本衝擊相對減小。”
而在投資方面,前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205964億元,同比增長6.2%。從環比看,5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增長0.72%,上月的負增局面得以扭轉。
經濟指標好轉離不開穩經濟政策的持續發力。5月下旬,國家層面密集部署穩經濟大盤。隨後,全國財政支持穩住經濟大盤工作視頻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加快推動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涵蓋助企紓困、物流保供、促消費回暖、保就業民生就業等多個層面,為全社會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但同時,王靜文認為,前5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相比前4月較低,回落幅度更為顯著,顯示民企信心有待進一步穩固。對此,5月31日,《國務院關於印發紮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公佈,其中提到,要穩定和擴大民間投資,鼓勵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並鼓勵民間投資以城市基礎設施等為重點,通過綜合開發模式參與重點領域項目建設。
消費仍待回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47億元,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05%。
“受疫情影響,5月,接觸型、聚集型特徵明顯的餐飲消費降幅依然較大,商品零售增速仍未轉正。”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統計師付加奇表示。數據顯示,5月,商品零售30535億元,同比下降5.0%;餐飲收入3012億元,同比下降21.1%。
消費仍未反彈,影響因素源於多個方面。王靜文認為,疫情衝擊尚未扭轉,消費場景仍然受限,儘管日均確診病例大幅減少,但線下服務型消費受到抑制。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對此進行了進一步闡釋,他表示,疫情之下,多地暫停堂食,導致這一部分的線下消費增長几乎停滯。
一家烤肉店的店長王先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暫停堂食期間,每天的收入只能靠外賣,其店內流水幾乎降到正常水平的1/10。“好在疫情好轉,堂食也逐漸開放,否則可能會走向資金鍊斷裂。”王先生表示。
此外,王鵬認為,國內外局勢波動之下,人們更加嚮往穩定,因此儲蓄意願上升,消費意願也處於低迷狀態。
“央行調查數據顯示,一季度城鎮居民儲蓄意願已經上升至有統計以來最高水平。4月居民消費信心和消費預期指數均降至1990年代初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王靜文表示。
為了提升居民消費意願,我國出台多項穩經濟促消費措施。如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其中提到,將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促進新型消費,培育壯大消費新業態。同時提出,鼓勵城市羣、都市圈等開發跨區域的文化和旅遊年票、聯票等。
此外,各地密集發放各類消費券,促進居民參與消費。5月,貴州、山西都曾發放上萬張消費券,北京也將於今年4-9月面向在京消費者發放超過3億元北京綠色節能消費券。
“目前來看,雖然受疫情衝擊,消費仍然處於恢復之中,但是還應看到,隨着疫情防控效果逐步顯現,就業保持穩定,消費恢復仍然會持續。”付凌暉表示。
城鎮調查失業率小幅下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
其中,外來農業户籍人員調查失業率為6.2%,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
“這部分人員主體是農民工,農民工主要從事製造業、建築業和批發零售業等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以私營、個體户和靈活就業居多,就業穩定性相對較差。5月農民工羣體的就業改善,也反映出經濟運行出現改善,穩就業政策措施顯效。”付凌暉解釋道。
但總體失業率小幅下降背後,部分具體數據卻不算樂觀。“16-24歲人口的失業率由上月的18.2%上升至18.4%,繼續刷新有統計以來的最高水平,顯示大城市和年輕人口的失業情況更為嚴峻。”王靜文表示。
外賣員有有(化名)此前從事的工作是二手車買賣,“疫情之下沒有人出門,也都不太願意一次性花很多錢,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影響,只能另闢新路。”
對此,付凌暉表示,疫情的衝擊對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失業率總體還處於較高水平,年輕人的失業率偏高也需要高度重視。“在疫情影響下,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吸納就業能力有所下降,而年輕人求職更傾向於穩定性強的崗位,加劇了供需矛盾。”付凌暉表示,“今年我國大學畢業生達到1076萬人,隨着畢業季的到來,大學畢業生集中進入勞動力市場,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就業壓力。”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5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提出一系列促就業措施。此外,河北省於5月16日印發《關於做好失業保險穩崗位提技能防失業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上海市於5月29日介紹了《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有關情況,多措並舉,均指向穩就業保民生相關問題。
就業問題關係民生福祉、經濟發展和國家未來。付凌暉表示,面對複雜的局面,下一步要增強就業的吸納能力,加強援企穩崗,還要做好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勞動力市場供求有序銜接。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冉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