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大口吃肉,有的連湯都喝不到。
文|三木
近年來,國內化妝品行業發展日新月異,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市場,化妝品代工企業數量由1980年的70餘家發展到目前的5000餘家。新渠道、新營銷、新品牌層出不窮,新的商業模式讓化妝品代工企業逐漸走向台前,站在了舞台的中央。
近期,由青眼情報(企業版)發佈的《美妝行業的代工市場洞察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在2012-2018 年間,中國化妝品代工市場規模與化妝品市場規模的增長基本保持一致。而且化妝品代工市場的增速長期維持在14%-24%之間,並始終要高於化妝品市場的增速。
高速增長的三大動力
國內化妝品代工市場之所以能長期保持高速增長,首先肯定離不開快速擴張的化妝品市場這一基本盤。2019年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達到4260億元,近五年複合增速8.6%。每年大量化妝品品牌商猶如雨後春筍般問世。這其中,自身擁有加工製造工廠的化妝品品牌商卻為數不多,巨大的生產需求造就了一大批OEM/ODM企業。
而本土品牌的崛起是另一推動力。隨着國貨化妝品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特別是80後、90後的青年,已經把視線逐漸轉移到國貨化妝品上。於是本土品牌(百雀羚、花西子、佰草集、自然堂等)順勢把握住機遇,獲得快速發展。而本土品牌的崛起,使得它們對代工企業的需求不斷增加。
另外新興線上渠道的快速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近年來隨着電商的崛起,化妝品行業獲得了巨大的成長空間。而渠道拓展則降低化妝品牌進入門檻,眾多線上品牌(完美日記、HFP等)紛紛進入大眾視野。線上品牌大多沒有自建工廠,且品牌認知度不高,需要大型代工企業的生產研發能力作背書,中國化妝品代工企業由此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與韓國代工市場發展路徑相似
在韓國,化妝品市場的不斷擴張也曾為代工領域帶來了繁榮,同時還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值得國內化妝品代工行業學習。
韓國化妝品市場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在2000年以前發展較為緩慢,不過自其對化妝品原料的管理逐步放開後,使得化妝品開發週期加快,行業產值大幅提升。於是韓國化妝品市場便進入了第二階段,即開放發展階段。
對比來看,目前國內的化妝品市場也是處於開放發展階段。並且隨着新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的出台(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國內的化妝品行業整體不久也將呈現出產品開發週期加快、多樣性增加、產值提升的特徵。
到2010年後韓國化妝品市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從市場規模增速來看,2011至2016年間,韓國化妝品市場規模增速為6%-20%,極大地推動了代工領域的發展。
由於韓國化妝品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化妝品企業數量增加;韓國本土化妝品牌針對當地人的需求點,精準開發產品;韓國民眾受愛國文化影響願意支持國貨等原因,使得韓國老牌本土公司逐漸從國外公司手裏搶佔了大部分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提高。其中LG健康生活在2019年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19%,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則佔18%。
再加上實體店渠道佔比下滑,網絡購物和家庭購物渠道佔比上升。而渠道多樣化驅動化妝品市場持續發展,同時使得中小型化妝品公司進入市場門檻降低。當大量品牌進入化妝品領域時,對代工企業的需求就不斷增強。
同時在過去的十年間,韓國化妝品代工企業堅持大量研發投入,使其研發能力世界領先。但在這方面,目前國內的代工企業是很欠缺的。
市場大熱,但研發投入不足
從下圖可以看到,化妝品OEM的百度搜索指數在2014年年底達到了頂峯,之後趨於平穩,整體在均值附近徘徊。
但化妝品ODM的百度搜索指數從2017年4月至今,一直呈上升趨勢,並且目前熱度已達到頂峯。
做化妝品ODM,研發能力無疑是關鍵因素之一。研發能力強大的代工企業有更多機會獲得訂單,從而擴大營業收入並提升利潤率。但目前在研發投入這一塊,中國化妝品代工企業卻略顯不足。
即便是中國化妝品代工的龍頭企業——諾斯貝爾,在2019年研發費用率也只有3.3%,相比於韓國科瑪集團的7.12%和科絲美詩(韓國)的4.36%,依然有不小的距離。
另外從研發團隊的人數來看,國內的代工企業相比國際龍頭企業也差了不少。從下圖可以看到,像科絲美詩、科瑪、瑩特麗這三家的研發人數動輒上百,其中瑩特麗的研發人數更是達到了900+;而國內的代工企業除了諾斯貝爾和太和生技的研發人數超過100,其它大多在100以下。
隨着市場集中度增高,一大批小企業將被淘汰
造成大部分國內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的很重要一個原因是,目前中國化妝品代工市場的集中度較低,行業格局較為分散,且以中小企業為主。其中科絲美詩(中國)在2018年是市場佔有率最高的企業,佔5.26%的市場份額。作為本土的龍頭企業,諾斯貝爾的市場佔有率為3.65%。而其他中小型代工企業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
從營收來看,根據2019年的財報顯示,國內龍頭企業諾斯貝爾的營收為21.8億,比起科絲美詩(韓國)的78.9億和科瑪(韓國)的91.4億,差了好幾倍。
根據報告,目前國內化妝品代工企業的營收普遍在20億以下,且基本可以劃為四個梯度:
第一梯隊:銷售規模在20億元左右,主要是諾斯貝爾和韓國科絲美詩中國分支;
第二梯隊:銷售規模在10億元左右,主要是中國台灣製造企業,包括台灣系代工太和生技、大江生醫、全麗等;
第三梯隊:銷售規模在5億元級別,包括外資企業在中國分支機構,科瑪中國分支、瑩特麗中國分支和本土彩妝代工上海臻臣等。
第四梯隊:有大量銷售規模在1-2億元的化妝品製造商,包括新三板上市的棟方、芭薇、美愛斯等。
不過,隨着新條例的出台,很多研發不過關、玩虛假概念宣傳的中小企業將無所遁形,要麼出局,要麼被迫加大投入,走向規範;而且隨着市場競爭趨於激烈,生產配置條件較低、管理流程不夠規範、研發能力低的小企業將被淘汰出局;再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以低價為核心競爭力的中小型代工企業將更加難以為繼;除此之外,新鋭品牌也更願意與名氣大、口碑好的大代工廠合作,讓代工廠商為品牌背書。
因此,未來國內化妝品代工行業將像韓國那樣,集中度會大幅提升,並出現更多大企業。
全產業鏈佈局是發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代工廠將首先會在全產業鏈進行佈局。目前在國內代工行業,除諾斯貝爾外,少有佈局全產業鏈的企業。不過隨着企業資金實力的增強,及業務拓展的需要,一部分企業會開始佈局下游或是投資相關領域,並最終朝着全產業鏈佈局邁進。
同時在代工品類上,雖然現在國內化妝品代工企業也少有能覆蓋全品類的,但近年來不少企業拓展品類的步伐明顯加快。未來那些大的代工廠也會逐漸發展為包括護膚、彩妝和醫美在內的全品類佈局。
而且當這些研發實力較強的化妝品代工企業在 OEM和 ODM 業務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將會通過整合上下游行業資源,逐步退出 OEM 和 ODM 代工業務,向 OBM 轉型升級,以提升公司毛利水平和綜合競爭力。
當然這一切的根基是要建立在整個化妝品行業持續增長的前提下。如果未來宏觀經濟低迷,勢必會對化妝品消費產生不利影響,並進一步影響代工行業的發展。另外線上、線下渠道銷售的增速如果下滑,將導致中小型化妝品公司進入市場門檻變高,使得大量品牌可能會退出化妝品領域,而這也會削弱對代工企業的需求。
因此可以預料的是,在接下來的化妝品代工市場,將有人大口吃肉,也會有人可能連湯都分不到。
注:本報告部分數據來源:Wind,上市企業公開財報,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申萬宏源研究,中貿合規中心、青眼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