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去年國家提出“雙碳”目標,傳統能源公司加速轉型,三桶油是其中的典型,而中國石化屢屢“出圈”,頗受關注。從三桶油的佈局來看,依託現有完善的加油站體系,拓展加氫、充換電等新能源業務成為順理成章的邏輯。
放在全球視角下考量,傳統能源公司轉型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都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例如,英國石油(bp)提出的未來十年戰略目標,甚至明確到2030年,到那時,其油氣日產量計劃將至少減少100萬桶油當量,較2019年的水平減少40%。
不過,三桶油還擔負着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使命,當前國內油氣對外依存度仍然很高,三桶油很難做出像bp一樣減少油氣產量的目標。同時,三桶油在傳統油氣領域的資本開支依然高位運行,如何平衡在傳統業務與新能源業務之間的資源配比也將考驗三桶油的定力與決心。
中國石化頻頻“出圈”
5月19日,中國石化董事長張玉卓一行到訪中環股份DW智慧工廠,與中環股份總經理沈浩平等人深入交流,雙方對光伏制氫、新能源電站合作等業務進行了洽談。實際上,這已不是中國石化第一次走訪光伏企業,去年12月,張玉卓還曾帶隊前往隆基股份參觀。
中國石化官網顯示,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產品供應商、第二大油氣生產商,是世界第一大煉油公司、第三大化工公司,加油站總數位居世界第二。對於中國石化近期的頻頻出圈,業內也頗感興趣,不妨先看看上述兩次走訪都有哪些關鍵點。
在隆基股份,張玉卓表示,低碳環保和綠色發展已在世界各國普遍形成共識。他指出,目前,全球主要傳統能源企業紛紛開始轉型探索;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企業之一,中國石化提出了打造“世界領先潔淨能源化工公司”的願景目標。
在中環股份,張玉卓強調説,中國石化着力構建以能源資源為基礎,以清潔能源和合成材料為兩翼,以新能源、新經濟、新領域為重要增長點的“一基兩翼三新”產業格局。以新能源作為戰略的新興業務進行謀劃和發展,謀劃在氫能、光伏和風電等方面展開積極佈局,努力打造實現綠色潔淨轉型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從而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面對綠色低碳及新能源轉型的趨勢,中國石化明顯加快了走出去與引進來的步伐。4月12日,張玉卓會見了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一行。另一項進展是,4月13日,中國石化與隆基股份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新能源領域開展合作。
關於減碳,中國石化提出了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較國家總目標提前10年。針對這一情況,張玉卓透露,中國石化梳理了100多個企業的碳排放底數,對每一個領域如何減排及減排時間表都做了認真深入的研究;再加上中國石化技術體系比較完備,已經對全產業鏈的上游、中游、下游如何減排都進行了系統安排。“我們對2050年實現碳中和充滿信心。”
此外,中國石化還在拓展氫能、充換電業務。5月12日,中國石化一口氣邀請了北汽、上汽、長城、蔚來、小鵬等多家汽車廠商,專題研討交通能源轉型,會上的信息顯示,中國石化將聚焦動力電池儲能、氫儲能、移動出行服務等商業模式,並稱其“大有可為”。
目前,中國石化擁有國內最大的制氫能力,年生產量達350萬噸,佔全國氫氣產量的14%,同時在氫的運輸、儲存、加註、使用環節都有堅實的基礎。目標是,逐步培育並壯大中國石化氫能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推進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
全球石油公司的宿命
中國石化可以看作是國內油氣廠商轉型的一個樣本,但實際上,無論是中國石油還是中國海油,都已經把業務轉型放在了關鍵位置。
今年4月8日,中國石油集團召開總部組織體系優化調整部署動員會,中國石油董事長戴厚良指出,要優化調整業務板塊劃分,構建油氣和新能源、煉化銷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務、資本和金融四大業務板塊(子集團)。
在業內看來,這是中國石油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從過去完全以油氣為主業,轉而開始將新能源上升到戰略高度。一個典型的變化就是,中國石油此前將業務分為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等八大板塊,調整後,油氣與新能源並舉,位列新的四大業務板塊之首。
就具體舉措而言,去年8月,上海中油申能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股東層面,上市公司中國石油、申能集團並列第一大股東,均持有40%股份。充換電方面,今年4月,國網綜能與中國石油就大慶油田電動重卡及充換電建設運營達成了合作。
中國海油的情況是,2019年7月,中國海油旗下全資子公司中海油融風能源有限公司揭牌,資料顯示,該公司將積極穩妥推進海上風電業務,為中國海油構建清潔低碳的多元能源供給體系做出貢獻。另外,上個月,中國燃氣與中海石油氣電集團簽署了氫能合作框架協議。
站在更大的視角,新能源轉型已經成為全球石油公司的宿命。去年8月,bp制定了旨在實現“淨零”遠景的十年戰略目標。bp表示,將集中精力減少業務組合中的石油、天然氣和煉油業務;量化目標是,通過積極的投資組合管理,到2030年產量下降40%。
另一方面,bp計劃在十年內每年在低碳領域投資約50億美元,10倍於現今的年度低碳投資數額,以構建低碳技術的一體化業務組合,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能源,以及氫能和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
在談到全球石油公司的這種趨勢時,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向記者指出,中國的情況與國外並不完全一樣,思路有所不同。“bp可以直接説不在石油方面進行投資,新增投資聚焦新能源;但三桶油顯然不敢這麼講,因為中國的石油大多數還是從國外進口的,如果進口量減少,那麼國內油氣還是要發展的,畢竟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當然,林伯強也強調,全球石油公司轉型的指導思想是大體一致的,最終要往清潔能源方向發展。“哪怕目前有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但從長期而言,隨着電動車的增長,石油消費會越來越小,中國油氣還是要發展,要把對外依存度降下來再去談減少油氣投資。”
三桶油的挑戰
從一系列內容可以看出,三桶油在業務轉型,特別是新能源領域已經做了諸多佈局,甚至可以説是亮點紛呈。但毫無疑問,三桶油的轉型仍會面臨重重挑戰,一方面要完成中央對油氣保供的戰略要求;另一方面,低碳時代,如果不轉型就會被拋棄,兩者應如何權衡?
去年,受疫情影響,國際油價經歷史詩級行情,一度出現負油價局面。同樣的,三桶油去年業績下滑明顯,從上市公司數據來看,中國石油去年淨利潤190億元,下降近六成,扣非淨利潤為-120億元;中國海油去年淨利潤約250億元,降幅同樣近六成。
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由100美元/桶以上跌至30~70美元/桶區間。近期,國際油價在60美元/桶上下震盪,面對這樣的趨勢,傳統油氣行業很難再有暴利,這也推動了石油公司積極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但正如前述,國內還面臨增儲上產、保障能源安全的壓力,如何在傳統業務與新業務之間配置資源,合理“分兵”需要謹慎權衡。今年,中國石油的資本開支計劃為2390億元,相比去年實際執行的2465億元,僅有小幅下降,仍然維持在高位;相比之下,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都調高了今年的資本開支計劃;在這種情況下,又能有多少新增開支覆蓋在新能源領域?
數據顯示,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在2019年突破70%,而石油需求量仍將增長,2030年預計達到6.5億~7億噸。因此,只有在石油對外依存度下降的條件下才能騰出更多的精力發展新業務。
從另一方面來看,石油公司在向新能源業務轉型的過程中,技術儲備與商業模式至關重要,目前,仍處在較為早期的階段。從具體方向來分析,水能和核能屬壟斷性行業,市場較封閉且存在技術壁壘;風能和太陽能等長期由民企主導,市場競爭激烈。
林伯強表示,去年,“雙碳”目標提出後,傳統石油公司都意識到要轉型,並逐步展開佈局。他認為,三桶油作為傳統的能源公司,在能源領域依然是有優勢的,特別是在氫能和充放電領域,可以依託於現有的加油站體系。
林伯強指出,轉型大家都可以做,但是,轉型的前景取決於公司的決心,在業績壓力下如何實施轉型,這將考驗三桶油領導層的決心跟定力。“面對各種挑戰,如何佈局新業務,這是需要權衡的;當然,三桶油作為央企,國資委的態度也很關鍵,比如,國資委是否會更為強勢地要求三桶油實施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