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的最後一週,或許是能在中國餐飲發展史上留下濃重印記的一週。這一週短短4天內,就有5家餐飲企業被報道獲得融資(以下日期均為媒體首次公開報道時間):
在這5起融資案例中,要説帶給餐飲業更大震動的,那無疑是7分甜與和府撈麪的融資,因為它們這次的投資方背後都是互聯網巨頭,沒想到巨頭也會關注茶飲和麪食這兩個非常“接地氣”的品類。可以預見,後續將會有更多互聯網背景的資本進入餐飲行業,餐飲企業在尋求融資時也可以主動去接觸這類資本。
在這5起融資案例中,要説融資金額最大的,那無疑是自嗨鍋的超5000萬美元。自嗨鍋可謂是資本的寵兒,從A輪到C輪融資,時間還不到一年;融資金額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從數千萬元到過億,再到如今的逾5000萬美元。本輪融資完成後,其估值達5億美元。
1 自嗨鍋為什麼需要這麼多錢?
自嗨鍋以自熱火鍋起家,2018年1月第一批產品問世,如今已不僅僅侷限於自熱領域,正慢慢跨越到方便速食領域,擁有火鍋、煲仔飯、便當、粉、面等多個品類產品。
作為自熱食品行業的頭部品牌之一,自嗨鍋過往的成績不可謂不亮眼。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雙12期間,自嗨鍋銷售額超過7000萬元,全年全渠道銷售額近8億元;2020年上半年,其銷售業績達6個億。另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自嗨鍋曾向武漢以及湖北其他地區抗疫醫務人員捐贈35萬份自熱火鍋。
這樣的業績也反映出自熱食品市場的火熱。自熱食品自2007年誕生以來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7年市面上開始出現海底撈、大龍燚、小龍坎等餐飲品牌火鍋,才開始被廣泛關注。數據顯示,2017年僅成都市自熱火鍋的銷量接近4400萬盒,總銷售額達到15.6億元。
今年春節期間,因為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小龍坎和海底撈的自熱火鍋產品銷量大幅增長,自嗨鍋的訂單量在1月20日到2月2日之間則增長超200%。NCBD(餐寶典)預計,2020年自熱食品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億元。
零售和餐飲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行業,它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來鋪渠道或做推廣,或者兼而有之。“我們一開始只做線上,2018年開始逐步佈局線下渠道,包括商超、便利店、加油站、旅遊景區等,這些渠道鋪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大龍燚副總裁雷星在接受“創業最前線”採訪時表示。
做推廣,則是為了增強品牌力。像自嗨鍋就盯上了各種綜藝,比如《高能少年團》《青春環遊記2》《未知的餐桌》等,讓參加這些綜藝的明星在節目裏吃自嗨鍋。而要想取得這種“半個娛樂圈都在吃”的效果,砸錢無疑是必須的。
增強品牌力的目的,主要有兩個,其一是提高對渠道的議價能力,像海底撈和小龍坎,在銷售自熱火鍋產品時,因為自身品牌力夠強,所以在渠道方面有一定的話語權;其二是趁着自熱食品領域格局未定,儘快佔領用户心智,即使不能做到“品牌=品類”,起碼也要做到該品類的數一數二。
上述第二點,也是零售和餐飲截然不同的地方,看上去零售甚至跟互聯網有點像,到最後自熱食品領域將會只剩下屈指可數的幾個玩家(很可能一隻手都數得過來)。而説到互聯網,自嗨鍋的百度百科上有這麼一句描述——
當然,這裏説的公司指的是自嗨鍋所屬的重慶金羚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這自然可以稱作“互聯網公司”,而且也許從一開始,自嗨鍋給自己的定位就是“互聯網公司”——既然是互聯網公司,在發家之初大把“燒錢”,也就一點都不令人意外了。
2 自嗨鍋為什麼要開線下餐廳?
據《聯商網》報道,自嗨鍋最近在杭州開了幾家餐廳,名叫“自嗨鍋火鍋煲仔飯”,主營菜品是以自嗨鍋食材為主的煲仔飯。其中第一家店今年6月在杭州文三路開業,大眾點評數據顯示人均28元。
不過,零售餐飲化目前尚無成功的案例可循,曾經紅極一時的泡麪小食堂也不過是曇花一現,最終留下一地雞毛。餐飲跟零售不同,跟互聯網就更不同了,做餐飲需要沉下心來,最近幾年有一些習慣了賺快錢的人“跨界”來做餐飲,卻發現結果並不能如他們所願。自嗨鍋的線下餐飲之路到底能走多遠,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名接近自嗨鍋的人士向《聯商網》表示,線下餐廳是自嗨鍋今年的主要項目之一,剛開始打算以自營為主,但是目前看加盟的更多。第一家店當時是自營門店,目前已經轉為加盟。而且在加盟費方面,第一批的加盟費是8萬元,現在已經降到了6萬元。
這裏且不説自嗨鍋沒有遵守關於加盟資格的“兩店一年”的規定,單説以上關於加盟的兩點變動,很難不讓人認為這是準備“割韭菜”。
其實在自嗨鍋的主業零售方面,因為發展過快,目前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關於自嗨鍋的投訴有56條,其中投訴吃出異物的最多,有20條,佔35.7%;其次是投訴加熱包等包裝質量問題,有17條,佔30.4%。
在這周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時,自嗨鍋方面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產品力的深耕,重點投入到產品研發和創新。我們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