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於全球各國的打擊無疑都是巨大的,不過對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打擊往往是更為嚴重的。據參考消息報道,疫情終於給英國上了一課,其經濟衰退打破了數十年來的紀錄,整個白領階層都陷入了不可知,甚至是黑暗的未來,而千萬英國人正一同品嚐“苦果”。
據悉,數十年來,英國作為一個福利國家的就業保障被徹底擊碎,失業已經從工人開始向着更上層的建築轉移,逐步威脅到了舒適的白領甚至是不少專業崗位的人事變動。英國官方數據顯示,自英國政府開始因為疫情而封閉國家以來,不完全統計,英國實際消失的崗位數量已經達到了75萬個,而因此產生的失業工人肯定是遠遠高出這個數字的。儘管6月份約翰遜政府因疫情穩定而重啓了經濟,但依然有四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勞動力被強制要求休假甚至離職。
而這其中,最先受罪的自然是藍領工人。英國由於下放了大量的低端製造業,導致大部分的藍領工人都是“競爭上崗”,用人的崗位遠遠少於實際需要就業的人數,因此,企業幾乎不需要擔心在解聘之後將來會招不到人。然而,當這一危機從基層的藍領上升到白領甚至專業人士時,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儘管藍領和服務業受到了重創,但依然屬於基礎需求,有不少人其中還有就業機會。但底層經濟受到重創的情況下,以此而生存的管理層也就面臨着裁員的風險。
過去的30年時間內,白領完全可以算是英國的穩定工作,在充滿活力的經濟和福利保障政策的推動下,中層管理崗位或者是行政崗位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做到退休,然而疫情導致英國的整體經濟萎靡,依賴人數作為企業生存動力的各個公司開始出現了基層業務的倒閉或者受損,大量為基層準備的中層管理和行政崗位就失去了其價值,比如英國最大的跨國零售業巨頭瑪莎百貨就打算在未來一個季度內裁掉管理和支持崗位約7000人,即便是英國最大的能源供應商英國天然氣也打算裁撤總人數8%的白領。
更為重要的是,企業規模的建構是需要時間的,從一個普通人上升為管理層所需要的時間並不短,將這些人裁撤之後想要恢復並不是説疫情後重新召回即可。除開人員情緒來講,更為重要的是英國政府整體的福利水平因經濟受挫而下降,這些人將很有可能為了生存而從白領轉為“快遞員”之類的依靠關係和體力還能勉強支撐的工作,而一些經驗豐富和年齡稍大的管理層就沒有這麼幸運,找不到替代工作的這批人或許連房租都不一定能夠還完,畢竟這些所謂的“福利”實際上就是透支信用併為此背上鉅額貸款並長期償還的同時才能享受“福利”,這就更不用提因感染新冠而不幸去世或者背上醫療債務的一些人。
當然,英國政府對此也有相應的支撐政策,比如用強制休假補貼項目來留住管理層等,然而就疫情和英國社會的情況而言,30年間長期享受“福利社會”的人們對於突如其來的打擊很可能會有強烈的失落感,而疫情和失業對於社會整體氛圍的影響是相當強烈的。疫情本身卻很可能不會在短期內消失,約翰遜政府在對外的一些政策上面也令不少英國人或者企業寒心,千萬英國人在這疫情中不知還要品嚐“苦果”到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