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廣宇發展終退地產,轉投新能源發電賽道。
12月6日早間,廣宇發展連發96條公告,宣佈將與魯能集團、都城偉業進行資產置換,其將置出所持有的23家地產子公司股權,並置入魯能集團與都城偉業合計持有的魯能新能源100%股權,估值差額部分以現金方式補足。
通過本次交易,不僅可以解決廣宇發展與魯能集團的同業競爭問題,同時可以拓寬廣宇發展的盈利來源,在享受政策紅利實現業務轉型時提升其可持續發展能力與抗風險能力,開啓發展新徵程。
近年來,隨着樓市調控政策的全面化、精細化、常態化,房地產行業步入全面調整期。隨着廣宇發展的退出,聚焦地產的魯能集團來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有相關人士表示,未來魯能集團或將側重綠色地產進一步發展。
剔除風險+業績兜底
根據公告,廣宇發展置出的23家子公司股權合計交易對價約249億元,置入魯能新能源100%股權交易對價約117億元。
其中,廣宇發展將以6家全資子公司股權來置換都城偉業所持有的魯能新能源81.36%股權;將以7家全資子公司股權來置換魯能集團持有的魯能新能源18.64%股權;剩餘10家子公司股權將以現金交易方式出售給魯能集團,交易對價132.3億元。
本次交易完成後,廣宇發展將持有魯能新能源100%股權,並全面退出房地產市場,主要業務將變更為風能和太陽能的開發、投資和運營,實現迴流現金132億元。數據顯示,廣宇發展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29.1億元,同比降6.03%;歸屬股東淨虧損9.33億元,同比降148.86%。在營收、淨利“雙降”的情況下,此時的現金迴流可以改善廣宇發展的運營情況。
此外,本次交易過渡期間產生的損益風險,皆被剔除;另外魯能新能源資產產生的盈利將由廣宇發展所有,但產生的虧損則由都城偉業、魯能集團按交易前持股比例承擔。
不僅如此,廣宇發展與魯能集團、都城偉業簽訂《盈利預測補償協議》,交易對方承諾魯能新能源在接下來的三個年度業績承諾資產產生的淨利潤之和分別不低於7.68億元、8.08億元和8.665億元。如果業績承諾未達成,都城偉業和魯能集團將按其所持魯能新能源的股權比例承擔。
可以看出,轉型新能源賽道的廣宇發展從一開始就選擇輕裝上陣,在剔除損益風險疊加業績兜底等一系列利好下,廣宇發展將會更加順暢的步入發展新賽道。
證券機構西南證券發佈研報,給予廣宇發展“持有”評級,認為廣宇發展新能源轉型可期。西南證券預測魯能新能源2021-2023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3.4億元、19.9億元、28.7億元。
政策風口下的發展快車道
近年來,國家先後頒佈多項法律法規和政策,鼓勵開發風能和光伏資源,推動風電、光伏裝機容量快速增長,新能源行業的發展風口已至。特別是在“碳達峯、碳中和”大背景下,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2021年利好新能源行業發展的相關支持政策更是從未間斷。
今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將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提升風電、光伏發電規模,有序發展海上風電,加快西南水電基地建設,安全穩妥推動沿海核電建設。
10月26日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於印發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的通知》中也明確指出,全面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加快智能光伏產業創新升級和特色應用,創新‘光伏+’模式,推進光伏發電多元佈局。
在此背景下,廣宇發展選擇退出房地產行業,佈局新能源發電賽道,可以説是搭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值得注意的是,魯能新能源是國內最早從事新能源開發的企業之一,在政策的支持下,魯能新能源將實現更快發展。
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魯能新能源實現營收17.6億元,同比增50.6%;歸母淨利潤8.2億元,同比增182.1%。此外,單位裝機量利潤提升明顯。2021年上半年魯能新能源單位裝機量利潤為2.0億元/GW,較2018-2020 年的0.9-1.3 億元/GW實現大幅增長。
公告顯示,魯能新能源擁有36家直接控股子公司和7家參股子公司,其中除自行設立20家外,於2014年5月都城偉業無償劃轉其持有的甘肅、新疆、陝西、河北、內蒙古、江蘇等地12家公司;於2020年末及2021年初魯能集團和都城偉業以股權出資及增資的方式向魯能新能源轉讓將其持有山東、汕頭、江蘇、內蒙古、青海等11家公司。
從公司分佈可以看出目前魯能新能源業務範圍覆蓋西北、華北、華東等區域。據悉目前魯能新能源合計權益裝機量約4.2GW,其中自主運營裝機量3.4GW,7家參股公司權益裝機0.8GW。“十四五”期間計劃新增裝機30GW,預計2022年底全口徑裝機量可達10GW。
同時魯能新能源也加大研發投入,已經構建多能互補集成優化能力、深遠海風電開發能力、先進儲能技術等方面構建起核心優勢。
十字路口的魯能集團
隨着廣宇發展的跨界轉型,聚焦地產的魯能集團未來發展備受關注。眾所周知,為借殼上市,廣宇發展與魯能集團先後於2009年、2013年、2016年進行3次重組,並最終於2017年11月完成。
但重組完成後,魯能集團的部分地產業務由於規劃等歷史遺留問題並未全部裝進廣宇發展,多年來一直存在同業競爭的問題。有相關人士表示,此前魯能集團旗下還有蘇州、南京、武漢、鄭州、大連等20多家房地產公司;都城偉業旗下在北京、天津等地還有部分房地產項目。
不僅如此,在重組後的4年,廣宇發展運營並未取得較大改善。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廣宇發展的中期營業總收入始終在100億元左右徘徊;而歸母淨利潤則連續四年持續下降。截至今年6月底,資產負債率為79.38%。
此次資產置換,在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後,將會更有利於廣宇發展、魯能集團的未來發展。
但隨着近年來宏觀調控的常態化,特別是在“三線四檔”、“兩集中”供地、金融嚴監管等政策的影響下,2021年房企更是步履維艱。重組完成後的魯能集團想要獲得長遠發展也並非易事。
魯能集團成立於2002年12月,擁有多年的城市開發運營經驗。目前已經形成了住宅地產、文旅地產、商業地產等多個主導產業。
根據公司官網消息,魯能集團現在已經在北京、天津、濟南、上海、杭州、武漢、重慶、成都8個城市佈局魯能城項目;在長白山、泰山、神農架、千島湖、九寨溝等9個地方擁有·魯能勝地文旅產業項目。此外,魯能集團還佈局了13個美麗匯、4個康養項目等。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末,魯能集團土地儲備為402萬平方米,廣宇發展的土地儲備為290萬平方米,相對而言規模都較小。
發展規模較小,疊加市場環境低迷,魯能集團想要取得較大的發展存在非常大的阻力。有相關人士表示,魯能集團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沒有清晰的定位,但是或許會更加側重綠色地產。
綠色地產,是以保障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為原則、以循環經濟為基礎、和諧社會為內涵、節能環保技術為支撐,按照綠色建築標準建立起來的住宅、公寓等商業地產項目。在“碳達峯、碳中和”大背景下,綠色地產符合未來發展方向,是房地產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