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馬夢飛 熊英英
從3月4日開始,全國兩會正式拉開帷幕,“兩會”時間再次到來,這一場“春天的約會”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記者注意到,今年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的提案中,都提到了一個熱詞——碳交易。
據相關報道,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將提交關於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提案,建議有序擴大全國碳市場交易覆蓋範圍。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呂紅兵,準備了包括關於加快建立我國碳排放權交易法律體系、進一步優化投資制度和“集採”政策等多項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建議,加快碳市場相關立法工作;完善市場監管體制,提升監管的專業能力;逐步引入更多市場參與主體。
......
從去年7月全國碳排放交易權市場開市,到今年兩會,我國碳交易市場受到了全國乃至世界的關注。那麼我國碳交易的國內外格局如何?碳市場潛力又有多大?本期《經經“樂”道》,深交所優秀講師洪樂與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董事長何錦峯一起進行了探討。
洪樂(左)和何錦峯(右)
全球已有24個運行的碳市場
中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碳排放交易市場,是指將碳排放的權利作為一種資產標的,來進行公開交易的市場。
“我國碳交易市場在全世界的格局中是一個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全世界現在是個什麼樣的格局?”洪樂提出。
事實上,碳金融的發展起源於國際社會為應對氣候問題所簽署的一系列國際框架協議。何錦峯介紹,在1997年,作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補充條款,《京都議定書》設置了碳排放貿易、聯合履約機制以及清潔發展機制三個市場機制,允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通過碳交易履行減排義務或獲得減排支持,這個時候就形成了碳市場。
“到目前為止,全球已有24個運行的碳市場,還有8個正在推進當中的,也還有一些國家在準備啓動碳市場的建設。”何錦峯表示。
另一方面,何錦峯提到,在全國碳市場第一個產業週期,發電行業內共計2162家單位被列入重點排放單位,預計可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約45億噸,總量已經超過了歐盟的碳市場。“我們從這個量來看的話,現在中國的碳市場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場。”
“其實對於企業來講,我可以把碳交易看成是一個類似於股票一樣的東西。”洪樂解釋道,相當於我發行的一個權益,通過這些權益我可以去進行融資,有更多的資金可以通過碳交易的市場進入到實體企業,幫助他做一些節能減排的事。
八個高能耗行業被納入碳市場
建議企業提前準備減排技術
對此,何錦峯進一步解釋道,目前碳交易市場我們主要還是現貨的交易,但從國際上來看,比如歐盟的碳市場,90%的交易量是來自期貨的交易,交易額同樣如此。所以我們國家從現在的相關政策來看,對碳金融未來的發展已經有一些部署,未來它可能會做碳期權、碳租賃、碳資產證券化、碳期貨等規劃。
當然,現階段除了現貨的交易,也有一些碳排放權質押融資,碳基金這樣的早期金融產品出現。“所以從這個方面看,中國的市場潛力很大,它不僅體現在量非常大,而且它在未來跟金融對接之後,它的產品會非常豐富,所以對接的資金量也非常大。”洪樂總結道。
那麼對於企業來講,是不是都必須要參與碳交易市場?
“現在不是所有企業都要參與。”何錦峯首先回答了這一問題。他進而解釋道,首先全國碳市場按照原來的計劃,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高能耗行業有八個,包括電力、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民航。
對於這些領域的企業,何錦峯分析認為,提前囤積碳排放指標,目前不具備準備條件,應該提前做好能力建設方面的準備。他表示,當碳配額分配下來就意味着約束趨緊,那麼如何減排的技術準備是最重要的。
“所以從長遠來看的話,我們不僅僅把這塊碳資產是看成一個未來的金融資產可交易的,可以給我帶來收益的,更重要的是一個大趨勢下的發展。”洪樂提出,所以未來通過技術手段來節能減排是肯定的,不如提前做準備,還能夠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