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2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就烏克蘭局勢發表聲明。歐洲能源安全問題,也是歐盟委員會關注的重點。圖/新華社
隨着美歐針對俄羅斯的制裁加劇,嚴重依賴俄羅斯的歐洲能源問題愈加凸顯。為此,當地時間3月10日,七國集團在線舉行能源部長會議,重點討論在當前情況下,如何應對原油價格上漲,以及減少對俄羅斯資源的依賴等問題。
而此前兩天,當地時間3月8日,歐盟委員會即已發佈能源獨立路線圖,力求從天然氣開始,在2030年前擺脱對俄羅斯的能源進口依賴。在這份名為《歐洲廉價、安全、可持續能源聯合行動》的行動計劃中,歐盟提出,要在2022年底前減少2/3的俄氣進口,未來則將採取加速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多元化能源供應、提高能效等措施,來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對此,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不能“依賴一個時常威脅歐盟的能源供應者”,要在下一個冬天多元化天然氣來源,並加速能源轉型,“我們越快轉向可再生能源、水電並提高能效,就越早能真正獨立掌控我們的能源系統”。
▲2021年9月19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人們騎車經過歐盟委員會總部大廈。能源供應問題長期困擾着整個歐洲。圖/新華社
一心想“擺脱俄羅斯”
《歐洲廉價、安全、可持續能源聯合行動》,也被稱作“新歐盟能源戰略”,最初於2月中旬由路透社率先披露梗概。當地時間2月23日,也即烏克蘭戰事爆發當天,由《華盛頓郵報》獨家揭曉雛形,並預計將由歐盟委員會最早在3月2日公佈。
但由於烏克蘭局勢的迅猛發展,“新歐盟能源戰略”變得有些緩不應急和不合時宜,為此不得不比預定時間晚了一週披露。而最終發佈的“路線圖”,也較原先披露的雛形版本有了較多細節和策略上的修改。
比如,“2030年前擺脱俄羅斯”的大方向並未改動,但被要求“越早越好”,並具體提出了要在今年內將俄羅斯天然氣減少2/3的目標。為此,“路線圖”建議“儘快尋找替代的天然氣供應來源”和“提高能源效率”,並“在中長期內更多利用清潔能源”。與此同時,“路線圖”還淡化了“將化石燃料使用量削減40%”的目標。
“增加天然氣戰略儲備”的建議仍然保留,同時增加了更具體的操作指南,即“在秋季到來時將天然氣庫存從目前的30%左右提升至90%”,並提出將這項建議升格為歐盟立法。而這需要歐洲議會和全部歐盟27個成員國議會表決通過。
“路線圖”提到的短線解決方案,包括從其他國家進口管道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長線解決方案則提到更大規模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提到人們熟悉的太陽能、風能,以及此前很少被歐盟“綠色能源派”掛在嘴邊的氫能,甚至包括“土得掉渣”的沼氣。
“路線圖”還提出,歐盟各成員國應尋求將“碳排放交易計劃”所獲資金貼補“綠色能源”,使之能更快更好地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從而“多快好省”地達到“擺脱俄羅斯”的目標。
▲2021年10月8日,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家加油站。歐盟近年來一直面臨着能源價格暴漲的直接影響。圖/新華社
為何要“擺脱俄羅斯”
實際上,“擺脱歐洲能源對俄羅斯的依賴”這一戰略構想,要遠比人們所能想象的早很多。
早於1981年,時任美國總統里根就堅決反對並百般阻撓早期蘇聯-西歐天然氣管道的建設,甚至試圖讓中情局秘密炸燬部分管道。但在西德等歐洲國家的抵制和説服下,里根最終在1982年選擇了默認和退卻。
2009年,俄歐天然氣危機導致西歐冬季供暖緊張,尤其2014年克里米亞和東烏危機爆發後,歐美呼籲“擺脱歐洲對俄能源依賴”的呼聲更高。但也在德國和法國的堅持下,最終非但未採取擺脱措施,反倒推動“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上馬,試圖“繞開麻煩直奔主題”,一勞永逸地解決“俄羅斯能源來源受干擾”問題。
而自2021年起,歐洲“供暖季”能源危機,再次讓“擺脱俄羅斯”成為熱議焦點。
2022年2月15日,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主席梅德韋傑夫在社交媒體上聲稱,“如果歐洲膽敢杯葛‘北溪2號’,就將面臨1000立方天然氣售價2000歐元的美好新世紀”。
2月19日,在以“安全”為主題的歐洲政策制定者會議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一個強大的歐盟不能如此依賴一個可能在歐洲大陸上發動戰爭的能源供應商”。2月22日,德國總理朔爾茨也改變初衷,宣佈凍結對“北溪2號”的授權。
自俄烏軍事衝突前的構想雛形,到如今的“升級版”,歐盟“擺脱俄羅斯”的構想明顯變得更具體、更迫切,也更堅決。
而且,3月8日,美英同時宣佈停止進口俄羅斯油氣產品,也對歐盟決策層形成了“倒逼”。英國是油氣可以自給自足的國家,美國則早已實現化石能源進口渠道多樣化,其“擺脱俄羅斯”代價有限,因此,只有歐盟進退兩難,不得不另尋出路。
▲“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的一波三折,也是歐盟與俄羅斯能源博弈的真實體現。“北溪2號”資料圖。圖/新華社
“擺脱俄羅斯”有點難
但是,歐盟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實在太深了。
2021年,歐盟石油的27%、天然氣的41%、煤炭的47%來自俄羅斯。這意味着,即便德國咬牙推翻此前剛剛制訂的“消滅電煤”計劃,決定“短期”恢復他們心目中“骯髒的煤電”,也會發現電煤同樣無法擺脱俄羅斯的影子。
由於環保派的巨大能量,歐盟各國近年來加速下馬煤電、核電甚至水電,但擬取而代之的風能、太陽能等卻仍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飯”。而“路線圖”則被夾在“綠色能源”和“去俄羅斯”兩大“政治正確”間,左右為難。
正因如此,不僅是一直猶豫不決的德國,荷蘭、保加利亞和意大利等國也相繼對“路線圖”提出保留意見,或要求“暫時豁免”。
“擺脱俄羅斯”對歐盟而言有點難,但也正如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蒂莫曼斯所言,“太難太難,但如果我們真的願意還是可以努力做到”。
在全球範圍內,不論油、氣、煤炭,都只是“相對稀缺”而非“絕對稀缺”資源。歐洲煤炭行業貿易組織也表示,美國和澳大利亞現在就可以共同替代70%俄羅斯出口歐盟的煤炭。國際能源署的數據也顯示,如果推遲關閉並全速運轉歐盟現有煤電廠,即可在年內減少俄羅斯天然氣進口量15%——當然,歐盟能源成本將為此額外增加220億美元。
理論上,沙特、阿聯酋和伊拉克的備用產能,也可以在幾個月內彌補俄羅斯對歐洲的石油出口。儘管沙特和阿聯酋已表示“無意增加石油產量”,但美國已着手放鬆對伊朗和委內瑞拉的石油制裁。屆時,不僅這兩個飽受制裁之苦的國家會開足馬力產油賣油,沙特和阿聯酋為保住市場份額也只能跟進。
管道天然氣方面,挪威、阿爾及利亞和阿塞拜疆都可能成為俄羅斯的替代者,而這幾個國家也正躍躍欲試;液化天然氣方面,美國、卡塔爾、澳大利亞和尼日利亞都可以填補空缺。
簡單説,歐盟“擺脱俄羅斯”實現能源多樣化並非不可能,關鍵在於其27個成員國是否能長久保持一條心,以及願意為此承擔多大的痛苦和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