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億!又有新能源車企下場造電池

引發全行業“搶投”的埃安不想“打工”了。

10月27日,廣汽埃安官宣,已成立因湃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因湃電池),展開電池自研自產產業化建設,總投資達109億元。而在幾日前,蔚來剛宣佈由創始人李斌掛帥成立電池公司,親自下場造電池。

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漸進入“拼刺刀”時代,競爭日趨激烈。而動力電池在整車成本中佔比最高,自然也成為車企控成本的首選優化環節。在業內看來,車企自研自產動力電池似乎已成趨勢,未來將有越來越多車企在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佈局。

完成融資便發力動力電池

據瞭解,由廣汽埃安、廣汽乘用車、廣汽商貿聯合投資,並由廣汽埃安控股的因湃電池近日註冊成立,註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該公司業務範圍涵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製造、電池材料研發及相關產品的技術服務等,總投資109億人民幣,開展電池自研自產產業化建設以及自主電池的生產製造和銷售。

109億!又有新能源車企下場造電池

埃安方面表示,電池是動力來源,也是關乎生產製造成本的關鍵因素。未來新能源車行業競爭的核心是科技和成本,能否在疫情反覆、供應鏈緊張、資源成本上漲等環境下,實現動力電池等核心技術以及相關產業鏈的自主可控,對車企至關重要。

在7月舉行的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曾公開吐槽稱,“現在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嗎?”該言論引起市場熱議,新能源車企被冠以“打工人”稱號。

為改變“上游吃肉、下游吃土”的局面,廣汽讓旗下埃安親自下場造電池。埃安方面稱,因湃電池公司的註冊成立,將助力埃安完成電池自主產業化佈局,進一步形成產業鏈優勢。

近日,埃安剛完成了A輪融資引戰,此次融資也引發了全行業“搶投”,共引入53名戰略投資者,融資總額182.94億元。以此估算,廣汽埃安估值已經達到1032億元

廣汽埃安的A輪融資戰略投資者中,背景繁多。諸如國投創益、人保資本、贛鋒鋰業、深創投、中交資本、中芯聚源、南網能創等企業的身影紛紛出現,有的是埃安供應鏈夥伴,有的則是資本市場重要玩家。

其中,市值逾1500億的贛鋒鋰業將與埃安從動力電池最上游材料端展開合作。按照合作方案,贛鋒鋰業發揮在碳酸鋰等電池核心原材料上的優勢,向廣汽埃安或其(潛在)供應商提供兼具可靠性及性價比的原材料。

同時,埃安支持贛鋒鋰業子公司贛鋒鋰電在新型電池領域(如固態電池)開發工作,優先引入贛鋒鋰電新型電池方案。贛鋒鋰業確保100%供應贛鋒鋰電生產所需的碳酸鋰或氫氧化鋰。

不難看出,從動力電池到上游碳酸鋰,廣汽正通過埃安這枚重要“棋子”垂直整合新能源產業鏈,大有徹底改變“打工人”角色的意圖,欲將錢留在自己的“口袋”中。

蔚來造電池又“玩礦”

不願做“打工人”的新能源車企還有蔚來。根據天眼查顯示,蔚來電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蔚來電池)在10月21日成立,註冊資本20億元,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親自掛帥,擔任該公司董事長。

109億!又有新能源車企下場造電池

實際上,早在今年6月的財報電話上,蔚來便首次釋放了佈局動力電池的信號。李斌表示,蔚來已經有超過400人的電池團隊,將在2024年推出800V高壓平台電池包。

據悉,蔚來正在自研“磷酸錳鐵鋰”和4680電池,並計劃量產這兩種電池。其中,磷酸錳鐵鋰電池將供應蔚來旗下的子品牌(項目代號為ALPS阿爾卑斯),品牌定位在15-30萬元售價區間,預計2024年上市;4680電池將用於800V電池包,預計2024年應用於蔚來第三代平台(NT3)車型上。

李斌曾表示,“汽車廠商做電池是正常的戰略。”據公開信息顯示,蔚來計劃在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新建研發項目,包括從事鋰離子電芯和電池包研發的31個研發實驗室,以及1條鋰離子電芯試製線和1條電池包pack線,擬投資2.185億元,預計2022年8月至10月施工。

除了佈局動力電池外,蔚來還將手伸至更上游——鋰礦環節。近期,蔚來計劃投資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的礦石開採公司——Greenwing Resources Ltd(Greenwing),總金額最高或超過6億元。Greenwing藉此加快開發在阿根廷San Jorge的鋰項目,蔚來會優先成為客户。

車企向上延伸是趨勢

在新能源車整體成本中,動力電池的成本佔比最高,最高可達60%。其實在行業內,特斯拉很早就意識動力電池保供的重要性,並與松下聯合運營美國內華達州超級工廠,用於生產動力電池;而比亞迪作為產業鏈一體化企業,其全系車型均搭載自主電池。此外,長城汽車旗下動力電池企業蜂巢能源近年來擴產動作頻頻。

華安證券研報認為,車企向上遊佈局電池領域,旨在增強產業鏈話語權,有利於保障電池供應及降本增效。

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車企在電池產業鏈上佈局。大眾集團表示,將在2030年前,在歐洲建立6個年產能40GWh的動力電池工廠,屆時年產能將會達到240GWh,實現自給自足,首座工廠已於今年7月在德國破土動工。而本田近期也宣佈與LG新能源解決方案達成協議,將在美國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以生產鋰離子電池,為北美市場的本田和謳歌電動車型供應電池。

天風證券研報表示,汽車主機廠佈局動力電池擁有幾方面優勢:動力電池技術趨於成熟,主機廠具備後發優勢;背靠主機廠,動力電池出貨增長快且穩定;主機廠對車理解更深,車端需求可以直接穿透到電池;新技術、工藝和設備可以快速應用;電池和底盤同步開發,更易應用CTC等技術方案。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認為,自造電池將是整車企業未來必然選擇。“與汽車鋼板等基礎原材料不同,鋰電池是一個非標準化的電化學產品。隨着技術快速推進,整車企業未來必然會將觸角延伸到電池領域。”

不過他認為,由於動力電池研發製造生產週期較長,前期研發製造投入成本巨大,一般的車企短時間內難以承受。“與電池廠商合作或合資成立電池採購公司,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流方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20 字。

轉載請註明: 109億!又有新能源車企下場造電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