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浙江湖州一家汽車工廠的數字化車間內,工人在檢測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謝尚國攝(影像中國)
7月10日,廣東珠海,橫琴CBD高樓林立。陳爍明攝(影像中國)
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7%,夏糧喜獲“十八連豐”,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16個月高於臨界點……打開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報表”,亮點確實不少。
7月15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主要宏觀指標處於合理區間,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
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得到持續拓展和鞏固
經濟持續恢復增長。夏糧再獲豐收,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工業生產穩定增長,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速快於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速6.7個百分點;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3%,連續16個月高於臨界點……上半年,農業、工業、服務業生產需求均繼續回升,GDP同比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3%,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得到了持續拓展和鞏固。
經濟結構調整優化。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3%,比一季度提高2.1個百分點;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27.9%,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產業結構更加完善;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7%,高於資本形成總額42.5個百分點,消費拉動作用增強。此外,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社會領域投資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4.6%和10.7%,分別快於全部投資10.2和6.3個百分點。
創新動能持續增強。6月末,根據統計局的基本單位名錄庫統計,法人單位數首次突破3000萬個,同比增長了16.6%。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13.2%,比一季度加快了0.9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的產量同比都保持了較快增長,全國快遞業務量突破了500億件,接近2018年全年水平。
民生保障持續改善。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2%,低於5.5%左右的預期目標;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5%,處於比較低的漲幅水平。此外,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上半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61,比上年同期縮小了0.07。“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繼續快於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這符合新發展理念,也是上半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在國新辦舉行的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吹風會上,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説。
餐飲收入規模與2019年同期持平,進出口規模創下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判斷中國經濟勢頭好不好,動力足不足,還要分析消費、投資、出口這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
看消費,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3.0%,兩年平均增長4.4%,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1%,兩年平均增長4.9%。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餐飲業,上半年收入達21712億元,同比增長48.6%,規模與2019年上半年基本持平。
看投資,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6%,6月份環比增長0.35%;兩年平均增長4.4%,比一季度加快1.5個百分點。強動能的高技術投資、補短板的社會領域投資,還有反映市場活力的民間投資,增速都在加快,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也得到了進一步發揮。
“目前支持投資持續恢復的有利因素在不斷增多。”劉愛華分析,一是企業效益普遍好轉,有利於增強企業投資的信心和能力。二是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同比增長16.8%,增速超過投資增速,資金保障比較有力。三是穩投資政策在持續發力。6月份新入庫的5000萬元及以上大項目超過1萬個,環比增長11.6%。“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藴藏了巨大的投資空間,下階段投資將會繼續保持持續恢復的態勢。”
看出口,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180651億元,同比增長27.1%。進出口規模創下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2.8%,月度進出口已連續13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
劉愛華綜合判斷,全年外貿進出口有望保持一個比較快的增長。但是,目前全球疫情走勢仍然錯綜複雜,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壓力比較大,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均衡,鞏固穩定恢復發展的基礎仍需努力。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實現5.2%的人均收入實際增速相當不易
總體看,上半年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在一系列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作用下,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3.5%,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比一季度下降0.2個百分點。
“城鎮調查失業率的回落,主要歸因於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和穩就業政策。”劉愛華説,從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失業率來看,25―59歲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失業率6月份下降到了4.2%,比上年同月低了1個百分點。
在看到就業總量穩定的同時,也要看到就業結構性矛盾凸顯。隨着6月份畢業季的到來,進入勞動力市場求職的高校畢業生不斷增多,就業壓力明顯增加,將帶動青年失業率上升。6月份,16―24歲城鎮青年調查失業率為15.4%,比上個月上升了1.6個百分點,和上年同月持平。
“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志願和去年相比,更加趨於穩定,求職活躍度明顯上升。另一方面,今年高校應屆畢業生規模達到了909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總的就業壓力較大。”劉愛華説,下一階段還是要堅持就業優先政策,延續實施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加強對重點羣體的就業幫扶,優化就業服務,擴大就業容量,鞏固就業穩定的態勢。
在上半年民生數據中,收入增速與就業指標同樣備受關注。今年上半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兩年平均為5.2%,這個速度低於上半年GDP兩年平均增速0.1個百分點。怎麼看待當前的收入增速呢?
“考慮到去年以來我們遭受疫情衝擊,實現5.2%的人均收入增速是相當不容易的。”劉愛華説,今年上半年,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了12.1%,兩年平均增長了7.2%;人均轉移性淨收入增長了9%,兩年平均增長了8.6%;人均經營淨收入同比增長了17.5%,兩年平均增長了5.6%。“實現這個增長,可以説既有經濟恢復的因素帶動了就業增加,進而帶動收入增加,也受益於各地加大了民生保障力度,同時也有市場主體自身的努力,成果非常顯著。”
進一步向好的因素在累積增多,下半年中國經濟有望保持持續穩定復甦的態勢
今年上半年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供需循環暢通,基本面為下半年經濟運行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總體上,支持經濟進一步恢復、進一步向好的因素在逐漸累積、逐漸增多。”劉愛華説,“從基本面來講,從供需循環、市場信心、內需持續增強來看,下半年中國經濟有望保持持續穩定復甦的態勢。”
經濟內生動力逐步增強。今年上半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9%,比一季度上升了4.9個百分點,説明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在逐步增強。
“現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對去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速下降起到減緩作用。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還將保持較快增長,會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比較重要的動力。”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許憲春説。
市場主體信心不斷增強。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9%,已經連續16個月位於景氣區間,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16個月高於臨界點,反映了市場主體對未來經濟增長的信心在持續改善。
全球經濟延續復甦態勢,為外需增長奠定基礎。6月份全球綜合PMI是56.6%,保持在15年以來的高位,據WTO最新預計,2021年全球貨物貿易量有望增長8%,反映了全球貿易復甦步伐在加快,這有利於外需保持比較快的增長。
宏觀政策繼續保持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的政策在不斷落實落地,有利於為企業紓困解難,持續為市場注入生機活力。
態勢向好,挑戰也不少。劉愛華表示,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復甦的態勢還是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做好跨週期調節,應對好可能發生的週期性風險。“尤其是要把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放在重要位置,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給中小微企業更多的成長空間,為推動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16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