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破淨及港股基金墊底第一和第二後,港股指數迎來一次標誌性的反彈。
8月24日,恆生科技指數大漲7.06%,創史上第二大單日漲幅,這距離恆生指數市淨率降至0.98倍、跌破淨資產僅一個交易日。考慮到港股市場已蜕變為以高科技而非銀行地產主導的新經濟市場,這種跌破淨資產的現象,尤其凸顯了錯殺後的吸引力。
大成基金冉凌浩認為,港股前期的滯脹正是為將來的補漲提供了充足的空間,未來也將會有多重動能驅動港股上漲。長期來看,港股市場走勢完全由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決定;未來兩年,港股上市公司盈利有望快速上行,有力支撐港股走勢。
久旱逢甘露,港股終於爆發
在經歷持續的調整後,基金經理終於等來港股的一次重要反彈。
恆生指數在8月24日大漲2.46%,恆生國企指數收漲3.21%;恆生科技指數更是大漲7.06%,創史上第二大單日漲幅。基金重倉股方面,美團公司收盤大漲13.51%、嗶哩嗶哩大漲10.22%、騰訊控股大漲8.81%。
港股在8月24日的大漲,更像是抄底資金的一次超級反撲。就在本次反彈前,港股的恆生指數跌破了市淨率。在經歷上週連續一週的持續走低後,8月20日的恆生指數市淨率水平一度降至0.98倍,跌破淨資產,該數據位於2002年以來的1%分位水平,意味着恆生指數的市淨率估值比2002年以來99%的時間都低。
值得一提的是,恆生指數此前也有三次主要“破淨”區間,分別發生在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16年初的A股熔斷、2020年的港股持續下跌階段。但今年的破淨與過往三次明顯不同,前三次“破淨”時,恆生指數還是以低估值、低市淨率的金融板塊為主要權重行業,但近年來,隨着港股市場及指數政策不斷優化,港股新經濟板塊佔比將不斷提升。
券商中國記者採訪獲悉,港股市場的日均成交金額中來自新經濟公司的佔比,由2018年的4%提升到2021年第一季度末的20%,而在今年第一季度,新經濟公司在香港的IPO募集資金達到一個新高潮,這一比重提升到95%,港股正越來越新經濟化,正塑造港股新的經濟形態。
在港股市場科技股佔比較高的背景下,當前“破淨”相比以往三次“破淨”的信號意味或更加明顯,即港股這樣以科技股為主導的新經濟市場,可能存在明顯的低估。
“恆生科技指數的估值已經很低,但其成長性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其PEG比創業板指數及納斯達克100指數都低。”大成基金冉凌浩表示,對應目前情況計算,恆生科技指數2021年市盈率為33倍,2022年的市盈率為25倍,2023年市盈率為20倍,對應的複合年化盈利增速達到30%以上,PEG估值較低,尤其是恆生科技指數主要權重股,如某些互聯網巨頭企業的估值水平已經位於歷史低水平區間,意味着壞消息已經在股價中體現出來了,未來下跌空間很小。
港股基金艱難,基金經理判斷底部已至
與此同時,在恆生指數跌破淨資產之際,重倉港股的基金年內收益名列倒數。數據顯示,截止8月24日,匯添富香港混合基金今年以來虧損已達24.79%,位列年內主動權益類基金虧損第一。年內虧損排名第二的則是易方達亞洲精選基金,年內虧損為24.11%,該基金的主要倉位也集中在港股市場。
然而,無論是匯添富香港混合基金,抑或是易方達亞洲精選基金,其核心持倉的港股上市公司,均為清一色的優質新經濟龍頭。因此,重倉港股的相關基金產品業績排名位列倒數,更凸顯了港股的調整似乎已進入恐慌的貪婪時刻。
恆生指數跌破市淨率顯然具有標誌性的信號,但一些大佬事實上早在月初就已開啓抄底。
8月9日晚間,李嘉誠的港股上市公司長和公司公告稱,於2021年8月9日回購65萬股,耗資3750.89萬港元,最高回購價58.05港元,最低迴購價57.45港元。8月6日耗資5209.1萬港元回購90萬股,每股價格同樣為58港元左右。長和近三個月累計回購股份數為929.75萬股,佔已發行股本的0.24%。
值得關注的是,港股相關龍頭公司的回購,也進一步增強了抄底資金的信心。
騰訊控股繼8月19日後,陸續於20日、23日、24日持續回購,連續4個交易日共回購65萬股,共斥資2.9億港元。騰訊控股發佈公告稱,於24日回購2.26萬股股票,耗資1020.05萬港元,回購價格在每股450.6-451.6港元之間,為連續第四個交易日進行回購。
國信證券也發佈研究報告稱,維持騰訊控股“買入”評級,予2022年PE35-38x,對應目標價為700-750港元。該機構認為,網絡遊戲業務收入為430億元,同比增長12%。基本符合一致預期。其中手遊收入(含社交分賬)為408億元,同比增長13%,該行估算流水同比增長約3%。端遊收入同比增長1%至110億元,超出一致預期1%。海外遊戲收入同比增長29%至108億元,剔除貨幣匯率影響後實際增速為37%;佔網絡遊戲收入比例達25%。
大幅折價的港股在許多機構眼中,已進入逐步佈局的區間。光大證券認為,長期來看,由於互聯網公司近期的股價調整,投資價值已經凸顯。監管意圖不是遏制互聯網企業做大做強,未來政策大概率是傾向於規範行業發展而非顛覆行業。規範後的互聯網公司未來仍將是中國經濟最具潛力、最有活力的一部分。
此外,從美股的經驗來看,互聯網公司也面臨過多次監管壓力,但業務拆分的風險和概率較低,多數公司在規範後依然蓬勃發展,再次煥發生機。目前港股互聯網巨頭們在監管壓力下,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低估值水平,這對長線資金來講,都是難得的買入時機。
大成恆生科技ETF基金經理冉凌浩認為,2020年港股表現明顯不如美股及A股,但港股前期的滯脹正是為將來的補漲提供了充足的空間,未來也將會有多重動能驅動港股上漲。長期來看,港股市場走勢完全由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決定;未來兩年,港股上市公司盈利有望快速上行,有力支撐港股走勢。
冉凌浩重申恆生科技指數已經基本到底部區間的觀點,但認為反彈可能不會來得那麼快,因為市場需要時間來徹底消化政策影響和負面消息,其間可能會出現窄幅震盪的走勢,但是到了4季度,投資者會逐步開始以2022年的業績來重估恆生科技指數的估值狀況,屆時會發現恆生科技指數依然有着很好的成長性,同時估值更便宜了,這可能會推動指數出現較好的漲幅。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