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APP訊 : 近期,個別信託公司業務風險爆雷,其公司治理亂象也隨之浮出水面,其中包括監管近年來多次提及的違規開展關聯交易、大股東挪用信託財產等“觸線”操作。
種種跡象表明,監管部門對信託公司股東的治理正進一步加碼。目前正在進行的信託業治亂象工作,股東違規行為和關聯交易管控則是監管整治要點。此外,記者還從多位信託業內人士獲悉,為了規範信託公司融出資金、轉移財產、輸送利益等關聯交易亂象,監管層近期發文要求各家信託機構限期清理非金融子公司。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市場亂象的根源是部分信託公司股東購買牌照動機不純,拿牌照更多是為了方便自己融資輸血。“投資人入股信託公司目的要端正”,近日,某信託公司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監管部門對信託股權轉讓的審查趨嚴。未來對信託股東的監管趨勢是從嚴從重,發現違規,嚴厲打擊。
監管整治突進
最為直觀的是,《通知》一共使用了282個字進行描述,比去年多近一倍。
日前,一位正參與信託股權交易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監管對新晉信託股東要求嚴格,關注公司治理,尤其看重入股資金是否為自有資金等問題。
今年3月1日起實施的《信託公司股權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中,監管層特別突出了投資人入股信託公司目的要端正、出資意願應真實,且投資人需充分了解信託公司的功能定位、信託公司股東的權責擔當。
事實上,在公司治理方面,監管部門越來越注重對信託股東的治理,特別是對股權進入到退出等各個階段的監管和治理。
此前,銀保監會信託部主任賴秀福在信託監管工作會議上要求“管戰略管風險管股東”。管股東是要規範股東行為,包括強化關聯交易管理等。2019年底,賴秀福在2019年中國信託業年會上,更直指當前信託公司股權管理的主要問題:一是股東信息有待進一步陽光化;二是股東責任未落實;三是治理機制不健全;四是關聯交易管控難。
信託罰單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對信託股東的監管和治理正在升級。
根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9年信託公司42張監管罰單中,共有4張與公司治理相關,與2017年、2018年之和相當。
這4張罰單的處罰原因分別包括公司治理機制長期嚴重缺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運行不規範;開展部分關聯交易未按要求逐筆向監管機構事前報告;高級管理人員在獲得任職資格核准前履職;向銀保監局隱瞞公司實際控制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變更事項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正在進行的信託業治亂象工作,監管層也再次持續關注信託公司治理的問題。
6月24日,銀保監會下發《關於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公司治理為信託公司亂象整治的7個工作要點之一。
近年來,公司治理是信託公司較為突出的短板。同時,監管層比往年也更注重且更細化公司治理。最為直觀的是,《通知》一共使用了282個字進行描述,比去年多近一倍。
上述《通知》新增內容主要是,信託股東的違規行為和關聯交易的披露管控。比如:股東存在虛假出資、循環注資、抽逃股本、代持股權等行為;股東違規持有多家信託公司股權;股東違規質押信託公司股權;通過變更股東公司股權間接轉讓所持有信託公司股權,規避股權變更審批;股東濫用股東權利或不履行股東義務,損害信託公司、信託當事人、其他股東利益;未按監管要求準確識別關聯方、及時更新並報送關聯方名單等。
嚴管關聯交易
賴秀福在信託業年會上表示,信託公司需要在《暫行辦法》實施之日起6個月內建立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
對於信託公司股東面臨的監管形勢,信託研究員曾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重點是解決好關聯交易。”
事實上,近年來,信託公司違規關聯交易屢禁不止,2018年和2019年監管部門開出的罰單,就有多起涉及違規關聯交易。
近期爆出較大業務風險的兩家信託公司亦涉及違規開展關聯交易。
本報記者此前獲得的視頻資料中,四川銀保監局副處長周彬指出,“川信的TOT業務存在不真實向投資者披露底層資產風險狀況、違規開展關聯交易、項目資金存在大量的股東挪用等違法違規行為。”
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在《穿透監管背景下的信託公司股權管理》一文中曾指出,信託公司違規關聯交易主要有四種情況:一是以辦理受益權轉讓(回購)集合信託業務為名募集資金,這類集合信託的主要交易對象為信託公司的關聯企業;二是投資成立多個控股子公司,利用信託公司的金融品牌提供擔保,多頭套取銀行授信;三是信託公司以購銷資產及股權交易等免掛牌形式剝離資產,償還原有負債,但購買資產款項來源於銀行資金或挪用信託財產,其負債性質並沒有改變;四是通過關聯交易製造虛假利潤,操縱盈餘。
除了加強股東治理外,監管這把劍也落到了非金融子公司身上。由於信託公司存在通過非金融子公司與信託公司之間開展融出資金、轉移財產、輸送利益等違規關聯交易等市場亂象,本報記者獲悉,監管部門近日下發通知,推進信託公司非金融子公司清理工作。按照要求,信託公司兩個月內製定清理方案,兩年內完成清理工作,其中未經批准違規設立的非金融子公司在一年內完成清理。
在嚴管關聯交易方面,上述《暫行辦法》明確要求信託公司加強關聯交易認定和關聯交易資金來源與運用的雙向核查、建立關聯方名單管理制、完善關聯交易內控機制安排。
《暫行辦法》還要求信託公司董事會設立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負責關聯交易的管理,及時審查和批准關聯交易,控制關聯交易風險。
賴秀福在信託業年會上表示,信託公司需要在《暫行辦法》實施之日起6個月內建立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並且,前述《通知》也提及,“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未按要求設立或未有效發揮職能”屬於公司治理亂象之一。
本報記者通過信託公司最新年報瞭解到,截至2019年底,平安信託、重慶信託、長安信託、中泰信託等已設立了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而大部分信託公司暫未設立。
曾靳認為,過往信託公司的關聯交易是要事前報備,但是對所有報備程序進行嚴格審查存在難度。建議區分關聯交易類別,對於資金流向關聯方的關聯交易事項,達到一定金額、比例的,進行嚴格監管審查,必要的可要求信託公司在報備時一併報送律師事務所對關聯交易的法律合規出具分析意見。
信託股權轉讓市場轉冷
國元信託9%股權,一年三次掛牌,仍未成交。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比資金池爆雷更可怕的是,大股東挪用信託資金。
某信託公司高管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和關聯交易輸送利益不同,挪用資金是將屬於“張三”的錢挪到“李四”那兒,或者把“張三”用於這個項目的錢挪到另一個項目。
多位受訪人士認為,無論是輸血股東關聯方,還是股東挪用信託資金,都直接損害到投資人的利益,對受託人基本信義的背棄,更是對整個信託行業信譽的極大傷害。
對於上述亂象背後的根源,前述受訪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信託股東購買牌照的動機不純,拿牌照就是為了給自己融資輸血;二是近兩年來經濟形勢下行,股東主業造血能力下降,迫切需要資金補血。
本報記者注意到,大部分民營企業是在2001年至2016年期間謀得信託牌照的。根據此前媒 體的統計,這期間信託業共有37家59次信託股權轉讓。“宏達系”的宏達集團和宏達股份(600331.SH),也是在2016年取得四川信託控股權,合計豪擲近7億元,資本大佬劉滄龍成為了四川信託實際控制人。
“雖然民營系信託表現得激進一些,風險暴露更多一些,但國有信託機構並非不會出現類似治理風險。”滬上一位銀行資深從業人士認為,真正的問題是,股東和信託機構之間的利益輸送多年來沒有被斬斷。嚴監管之下,市場逐漸規範起來,大家要規規矩矩地做業務,不能像原來一樣經營目標把方向帶歪了。
隨着信託股東治理趨嚴,信託公司的股權轉讓市場也冷清了許多。近三年來,信託公司的股權轉讓半數為以國資劃轉、集團內部安排、國企混改等方式進行,還有少部分信託公司的小股東出讓股權。近期,安徽皖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皖投”)在全國多家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國元信託9%股權,這已是其一年以來第三次掛牌。安徽皖投相關負責人拒絕向本報記者透露目前有無意向投資人等情況。
前述正在參與交易的人士則認為,“牌照肯定是有價值的,P2P整頓最終迴歸到牌照發放。並且一家機構經營好壞,除了經營團隊和管理能力外,更關鍵的是股東理念和股東目標導向。”
“買金融牌照不能是為了一己私利,這或許正是監管要突出強調投資人入股信託公司目的要端正。”前述滬上銀行資深人士如是説。從嚴准入有利於保障信託公司股東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