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接近尾聲!回顧過去,A股投資行情複雜多變,波譎雲詭。投資者在大盤指數的起起伏伏中甚是糾結。而臨近2022年,相信眾多的投資者已經開始關注明年行情與機會,希望規避市場風險,提前佈局行業機會。
為此,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整理了十大券商2022年度投資策略報告。聚焦券商對於“宏觀經濟、政策環境、投資機會和風險提示”等主題的解讀,並總結和摘抄出各大券商的最新投資策略和觀點。
中信證券
A股市場
藍籌主線歸來,貫穿全年,聚焦消費
核心觀點:中信證券認為,2022年上半年機會較多,下半年相對平淡。上半年政策重心在穩增長,建議聚焦優質藍籌崛起;下半年政策迴歸常態,建議聚焦相對景氣的板塊。同時,“五大領域”的改革政策在發展和安全之間的再平衡是重要看點。資金上,增量資金中“長錢”佔比提升,機構定價權將明顯增強。風格上,藍籌是貫穿全年的投資主線。配置上,建議在機會較多的上半年聚焦中游製造和消費;在相對平淡的下半年關注消費和科技。
宏觀經濟
宏觀政策將轉向“穩貨幣、寬財政”。中國將邁入“後疫情時代”
核心觀點:基於經濟運行仍然處於潛在增速水平以下,價格自上游到下游的傳導已經出現,居民消費價格可能在2022年面臨上行壓力,預計宏觀政策將轉向“穩貨幣、寬財政”。2022年中國經濟運行將真正邁入“後疫情時代”。具體來説,預計固定資產投資結構分化、總體平穩,消費有望在2022年底前恢復至潛在水平,出口增速邊際放緩但仍維持高增長,整體經濟有望實現5.4%左右的增速,高於2021年的兩年平均增速水平。
主題策略
創新型中小時代,全球性競爭優勢
核心觀點:目前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盈利能力更強、成長速度更快,具備“窪地崛起”的可能。在出口結構調整的背景下,我國已經在新能源、面板、工程機械、汽車零部件等產業初具全球性競爭優勢,“出海”將進一步打開其增長空間。2021年以來,北上資金、機構資金也越發開始關注創新型中小企業。建議重點關注三條投資主線:滬深市場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尋找2021年A股強勢板塊在北交所的映射品種、全球性競爭優勢產業出海。
風險提示
全球疫情反覆、疫苗接種不及預期;中美科技貿易領域摩擦加劇;國內經濟復甦進度不及預期;海內外宏觀流動性超預期收緊。
東興證券
宏觀經濟
方向逆轉,外落內穩
2022年全球需要消化“疫情衝擊-政策對沖—復甦脈衝”的欠賬。經濟處於疫後修復的餘波中。2022年是2021年的鏡像,復甦方向出現逆轉。明年出口下行幅度可能會超市場預期,再考慮到今年的高基數效應,出口可能成為2022年經濟的大拖累項。投資來看,國內生產端修復已接近潛在增長水平,“減碳”驅使上游投資意願減弱;地產投資增速也趨勢下行,僅基建將小幅上行。消費在歷經兩年低迷之後走向修復,但受制於居民可支配收入回升空間,反彈幅度有限。整體來看,消費的平穩回升難以抵消出口和投資的整體下行,穩增長的壓力加大。
政策環境
引擎失效,亟需政策
經濟下行亟需政策寬鬆予以對沖,寬貨幣正在途中。PPI降温明顯,CPI最早在下半年温和回升。宏觀經濟從疫後修復的“大起”轉向“大落”,亟需一輪政策放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寬貨幣或是途徑。
根據我們的測算,2022年全A非金融企業盈利增速將大幅下滑到2.23%,下半年還將出現負增長。無風險利率延續下行趨勢,測算A股市場增量資金增量為3.16萬億,遠超2021年水平(僅比2020年略低)。企業盈利增速在2022年逐級下台階,下半年降至0以下;而估值上行在上半年即將有反應,預計上半年機會更大。
行業配置
消費復甦,科技下沉。喧囂過後,需還欠賬,大部分熱門行業已不便宜。尋找今年行業明顯受壓制或因疫情需求後置的板塊,這些行業具備估值修復的空間。消費恢復是相對確定的方向,部分高端製造業也有存在為數不多的價值窪地。
風險提示
行業景氣度不達預期,宏觀經濟超預期波動,疫情演變超預期。
華創證券
年度展望
新的“重心”下的穩增長
在中長期發展重心已經轉向的前提下,明年穩增長的舉措可能不在拉高地產、放鬆兩高項目的約束,更可能是上述政策排序中靠前的選擇,比如增加綠色投資、發展新能源汽車、增加政府消費或者政府投資等。
股市展望
成長起勢,消費伺機而動,週期大風已走
整體展望來看,2022 年股票市場處於一個政策底已現,開始尋找經濟底的過程當中。因此從大盤層面來看,市場底能否早於經濟底出現,取決於政策刺激力度與 GDP 下滑速率的較量當中。我們認為 2022 年初始,政策發力將明顯提速,經濟下滑速率也將邊際放緩。在這個時間窗口內,估值有望成為決定投資的關鍵因素。
金融
2022 降準之上,降息可期
展望 2022 年,穩增長重回政策高地,經濟目標或成為緊約束,上半年寬貨幣與寬信用共同努力,下半年寬信用逐漸有所成效,預計貨幣信用數據逐漸觸底走穩或回升值得期待,但大幅反彈仍難。2022 年的金融數據預測而言,數據穩住比較確定,數據反彈幅度不確定。社融、M2、M1 三大金融數據預計 2022 年年底可達約 11%、9%、4%,具體的數值將與經濟“目標增速”的設定高度相關。
風險提示
今年風險在內部,明年風險防海外。
國盛證券
宏觀
從週期性看行業演進歷程
萬物皆週期,波動屬正常。經濟週期:所處經濟體中,均具週期性,強弱之分。消費大週期:支出增加,消費升級。後半段如何投資:聚焦後周期品種。需求週期:餐飲恢復不及預期,明年復甦仍有彈性。渠道庫存週期:銷售費用投放加大,渠道庫存漸歸良性。成本週期:包材成本略有回落趨勢,原材料價格多在高位震盪。股價表現:初期靠價催化,需求驗證傳導至利潤端。
行業
從格局變遷透視行業發展機遇
量減價增大趨勢下的“逆行者”——成長愈發稀缺,行業集中度越低,發展空間越大,龍頭錯失發展良機,二線品牌超越有望。高端白酒行業複合增速較快,且滲透率較低。下游零售業變革催生上游食品成長賽道。
投資建議
聚焦後周期品種,關注餐飲供應鏈發展
聚焦後周期品種——調味品、啤酒、地產酒。從餐飲供應鏈角度看,我們重點關注上游復調標的(天味食品、日辰股份)、中游預製菜標的(味知香)以及下游餐飲供應標的(絕味食品、巴比食品)。
風險提示
經濟復甦情況不及預期,行業發展速率不及預期,疫情發展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中國銀河證券
政策方向與行業趨勢
促進居民消費升級、培育新消費成為“十四五”時期政策的主題,年內政策旨在引導未來國內消費健康、高質量發展;針對內需市場,深化供給側改革以滿足當下的消費需求,持續擴大優質消費品、中高端產品供給,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後疫情時代消費增速逐步恢復,可選升級類(煙酒、化妝品、珠寶)景氣度更高。
市場方向研判
估值層面,化妝品與免税兩大板塊表現持續亮眼,個護用品與超市處於低估值區間;業績層面,22 年看好業績持續提振與估值提升帶來的雙擊。
投資主線與展望
我們認為“專精特新”的消費品零售優質標的公司更符合發展的大趨勢。專注細分領域更在於對於對市場細分需求的挖掘;精細化運作更在於提供高品質的產品;特色化的研發創新是樹立產品力與品牌力的基礎;新興數字化的普及則是不斷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迅速補充並拉近與市場需求的距離。由此,符合上述條件的公司也有望實現優於行業整體的高成長性,強盈利性,以及自身技術、渠道或是自有品牌受到市場與消費者的認可,從而塑造長期經營的確定性與穩定性。
風險提示
行業內競爭加劇的風險;疫情影響持續的風險。
廣發證券
大類資產與大勢研判
滯脹魅影
21 年商品、股票齊漲,美債利率上行,“通脹+寬鬆”是全球大類資產主線,22 年宏觀環境轉向“滯脹+收縮”,歷史可比階段美股大概率下跌,美債利率上行,大宗商品漲勢趨緩。22年 A 股企業盈利增速大幅回落趨勢比較明確,在“海外滯脹(迫使美聯儲加息)- 全球供應鏈緊繃- 中國出口韌性- 穩增長訴求下降”傳導下,22 年“政策底”在幅度上不會超出市場預期,分母端難以形成有效對沖,我們判斷 A 股 22 年將迎來“金融供給側慢牛”以來的首個壓力年。
風格&結構
21年的“三個貝塔”走向鏡像
第一個鏡像:21 年的“供需缺口”過渡到 22 年的結構性“供給過剩”;第二個鏡像:21 年結構性信用分化修復,雙碳信用週期開啓。第三個鏡像,“市值下沉”在 22 年走向市值均衡。行業配置上,21 年各產業鏈條整體上表現是“上游好於中下游”,而 22 年隨着 PPI-CPI 及供需缺口的變化,配置視線移向下游。
經濟增長&盈利
經濟增長韌勁,企業盈利回落
海外經濟缺乏新的增長引擎,供應鏈約束和“工資—通脹”螺旋將導致“滯脹”重現。國內出口支撐經濟還有韌性,PPI 預計趨勢性回落,CPI 上行風險有限。22 年隨着“供需缺口”過渡到結構性“供給過剩”,A 股的週轉率和利潤率都將受約束,並進一步拖累企業的盈利能力。預計 A 股非金融 22 年盈利將回落至 0 增長附近。結構上,大/小市值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將轉向收斂。
流動性
穩信用穩貨幣,“雙碳”信用週期開啓
海外 22 年“通脹+加息”的組合對美債收益率壓力較大。但當前中美利差支撐我國仍有一定的空間實施“以我為主”貨幣政策。22 年金融條件呈現“穩貨幣穩信用”的組合,國內“跨週期調節”政策思路下廣義流動性兩大特徵:先收先寬,一加一穩。在雙碳信用領域做加法,在傳統地產基建領域穩信用,22 年信用的特徵更多是“穩”而非“寬”。風險偏好:美聯儲較快加息將對全球風險偏好形成較大抑制,國內資本市場改革穩步推進是正向支撐。
21 年“上游佔優”,22 年“增配下游”
隨着 PPI-CPI 剪刀差收斂、雙碳信用新週期開啓、供需缺口逆轉,22 年配置思路“從上至下”。建議關注:(1) PPI 下行向 CPI 傳導潛在受益的方向:PPI 下行成本壓力緩和的汽車、電機、白電, CPI 傳導提價兑現的食品加工、農業。(2)“雙碳”寬信用新週期受益的方向:“先立”新基建的軌交、新能源(風光),“後破”傳統產能“低碳轉型”的特鋼、綠色建築。(3)“供需共振”的新能源車/特高壓/電源設備;“供需缺口”延續的新能源材料/軍工。同時,我們也建議 22 年關注新興賽道景氣分化的方向: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動力電池)、光伏(組件)、半導體設備。
風險提示
疫情反覆,經濟不及預期,流動性收緊,中美貿易存在不確定因素。
華泰證券
宏觀
近期仍有 3 個潛在的“預期外”風險
1,中國地產產業鏈現金流快速萎縮、加速去槓桿相關的金融風險、尤其在,民營金融機構層面。2,受疫情和近期行業監管政策收緊影響較大的服務業可能的盈利、就業壓力,及相關的居民收入和消費的下行風險、尤其是此前韌性較強的互聯網領域就業及消費。3,海外和中國對全球增長的“預期差”達到歷史高點,不排除中國增長與需求降速的影響仍未傳導至海外的可能性——海外增長和通脹預期下調的“脆弱性”在上升,由此快速推高真實利率、加速海外國債曲線扁平化。
行業
2022配置能源與芯片的增長閉環
核心觀點:全 A 明年收益有望為正,主線為能源與芯片的增長閉環回顧 2021,我們建議“以大宗為盾,以製造為矛,以小勝大”,挖掘“碳中和承諾下的十二個長坡賽道”,推出“專精特新”的五維度模型,提出“從地產週期到電力週期”的新輪動時鐘。展望 2022,我們延續思路、深化判斷:A 股投資主線是電價市場化→電綠化→電氣化→電子化→電價市場化的增長閉環,其核心是能源與芯片的雙線國產替代。基於略顯雞肋的美聯儲和能屈能伸的 A 股製造業三張表等,我們看多 2022 年 A 股,後三個季度行情或更紮實,行業配置以儲能電力為盾、以硅基需求為矛。
固收
複雜宏觀環境下的生存之道
報告核心觀點明年前承疫情,後啓換屆,長期有碳減排、經濟擺脱地產依賴等趨勢,短期有全球開放國門、產業鏈修復、維穩需求等變數,分別貢獻戰略配置方向與戰術調整思路。宏觀經濟週期依“類滯脹”→“微衰退”→“小復甦”輪轉,PPI 向 CPI 傳導,上下游利潤重新分配,經濟動能由出口向財政等切換。流動性外部(美聯儲等)趨緊而內部(寬信用、居民資產再配置等)仍偏松。資產輪動可能如週期輪轉一樣加快,上半年債券仍有可為、股市結構市,下半年權益表現可能更突出,債券品種選擇更重要,權益關注經濟持續、供給鏈緩解、高賠率等選項,而商品多能化空黑色等都是不錯的交叉策略。
風險提示
政策調控時點和力度的不確定性,內需下行向境外傳導的不確定性。
國信證券
2021 下半年
中小市值公司漲幅領先,當前估值處於中等水平
2021 年 2 月為分水嶺,上證 50 與滬深 300 指數衝頂之後快速回落,但小盤股指數代表中證 1000 則在小幅回撤之後,於 5 月開始走出趨勢性行情,並且持續領先至今。我們以滬深 300 與中證 1000 的估值分位數作為對比。從估值分位數來看,中證 1000 的估值分位數在 20 年年中達到頂點,隨後一路下行;而反觀滬深 300 的估值分位數則從 2020 年 3 月疫情後一路單邊上行。進入 2021 年,隨着滬深 300 的估值分位數達到最高點,中證 1000 的估值分位數觸底,隨後開始一輪修復。截止 12 月 1 日,中證 1000 的 PE-TTM 分位數為 42.01%,處於中等較低水平,暫無泡沫風險。
三條主要脈絡擇優選取中小市值公司
從收益率角度,我們在今年的主要覆蓋與推薦標的均較為成功,我們的選股策略沿着三條主要脈絡進行,試圖從中選出超額收益品種。第一,快速成長主賽道中的中小市值個股,這類個股把握行業機遇,基本面上享受行業紅利,成長性不弱於頭部企業,而估值溢價則相對較小;第二,上市已久但業務出現拐點的企業。這類企業往往走出產品技術突破到財務數據改善的第二成長曲線,或是所在的傳統行業景氣度爆發。從技術突破到財務改善,公司估值將會逐步被市場認可。第三,精選次新股中的優質品種。隨着註冊制發行新股數量漸多,IPO定價更加有效後,對次新股的挖掘要求也在提升。
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超預期下滑;市場流動性風險;上市公司季度業績低於預期。
投資建議
剔除市場偏好、風格輪動等短期的影響因子,我們在中小市值個股的選擇上,依然沿着估值合理+邊際變化+成長可持續的主線,試圖尋找出擁有持續成長、複利效應的個股。在我們當前覆蓋的個股基礎上,我們綜合考慮個股的成長性與估值水平,繼續推薦雙星新材、宏華數科、浙江自然、牧高笛、久祺股份與安利股份,建議關注先惠技術、中際聯合、凱立新材。
國泰君安
大勢研判
3300-3700 震盪,先進後守
1)從行情走勢上看,2022 H1:政策不確定性階段性下降,疊加寬鬆預期加碼,春季躁動接棒跨年行情。但隨着經濟下行和盈利壓力的進一步凸顯,以及寬鬆政策的更偏剋制,上升勢能將受到短暫約束,市場重回區間震盪格局。2022H2:伴隨經濟逐步回暖以及政策不確定性的下降,市場將逐步回温。2)底層投資邏輯的深刻變革帶來 2022年新的投資思路。當前經濟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資源再分配下,經濟和盈利端的結構性特徵凸顯,投資應更注重結構行情的把握。同時在經濟動能轉換、新老能源轉型的陣痛期,短期經濟增長和企業盈利仍存在不確定性,市場將轉向更加強調確定性的盈利成長。
於不確定中尋找確定
市場風格將從盈利彈性轉向更加強調確定性,而確定性來自於消費和科技製造板塊。1)消費:“弱週期”屬性在經濟放緩過程中提供確定性,同時歷史上“弱經濟+弱寬鬆”的環境下消費板塊表現相對較好。此外,2022 年消費板塊盈利修復亦明顯。2)科技製造:在國家產業結構轉型下,社會資源和經濟要素向科技製造產業的傾斜和再分配與高新技術產業自身向上的發展趨勢共振,科技製造板塊確定性凸顯。
配置思路
優選2022年盈利高確定性的消費和科技製造,關注景氣延續與景氣反轉兩條盈利主線。在增速回落大趨勢中,應聚焦盈利成長的確定性,優選高確定性高的消費與科技製造,同時關注景氣延續(電新、電子等)與景氣反轉(農林牧漁等)兩條盈利主線。
風險提示
1)疫情發展不確定性;2)地緣政治風險;3)國內寬鬆不及預期等。
東亞前海證券
珍惜明年上半年政策窗口期
隨着全球貨幣與財政政策的逐步退出,全球經濟將重新迴歸長期中樞,但是另外一方面海外疫情仍然長期反覆,對經濟形成脈衝式衝擊。通脹方面,美國頁岩油產能釋放依然緩慢,油價中樞易上難下,國內豬週期下半年有望回升,通脹對於貨幣政策的影響將在年中逐步顯現。整體來看,明年的宏觀環境相較今年將更加不利於權益市場表現。
不要忽視供應鏈緊張的中長期影響
從中長期視角來看,疫情後出現的供應鏈緊張格局有其必然性,長期以來在全球貿易依存度不斷上升的背景下,資源國、生產國和消費國的分工日趨複雜化,中美等主要經濟體庫存相對GDP水平都呈現明顯下降,這也為供應鏈的緊張埋下了伏筆。從日本地震和泰國洪水衝擊的歷史經驗來看,供應鏈受到衝擊後往往會對產業結構造成深遠影響。當前僅僅只是對於供應鏈最為敏感的高科技產業受到較大沖擊,未來供應鏈緊張向其他傳統產業進一步傳導的風險仍然存在。
必需消費品價格傳導將是最具確定性方向
從歷史上來看,原油價格上漲對農產品價格有着較為顯著的傳導,這一價格傳導主要通過兩種路徑實現:1)原油價格上漲推高化肥等農產品成本,進而驅動水稻、小麥、玉米等主糧價格上漲;2)原油價格上行推高燃料油、化纖、合成橡膠等價格,通過替代效應向燃料乙醇、棉織品、天然橡膠傳導,進而驅動玉米、甘蔗、棉花、橡膠等價格上行。
景氣投資的極限在哪裏
自2019年以來,關注於高盈利增長預期的景氣投資取得了明顯的超額收益,2020年受到疫情衝擊使得市場盈利預期切換節奏被動加快,到今年7月,市場反映的盈利預期已經切換至2022年,而近期市場表現已經反映了部分前瞻的投資者開始為更遠期的盈利預期定價。從有數據以來的A股盈利預測來看,多數行業預測未來2年的行業盈利的命中率低於50%,過快的盈利預期切換也會為景氣投資帶來更多的風險。
風險提示
發達經濟體疫情發展超預期,美聯儲貨幣政策超預期收緊,國內產業調控政策超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