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歐美央行為經濟衰退“打預防針”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財經

  上週,歐洲央行年內再度宣佈加息,美聯儲聲稱堅決降低通脹。歐美央行頻頻動作,展示遏制高通脹決心,同時又不斷釋放有關經濟衰退的口風,意在給市場“打預防針”。

  9月8日,歐洲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會議後宣佈,從9月14日起,將歐元區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借貸利率和存款機制利率分別上調75個基點至1.25%、1.50%和0.75%。這是歐洲央行年內第二次加息,幅度之大為歐洲央行成立20多年來所罕見。歐洲央行在聲明中大幅上調通脹預期,並預計“經濟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和2023年一季度陷入停滯”。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稱,未來將繼續加息,“加息次數可能多於兩次且小於五次”,這與她去年年底時“2022年加息可能性很小”的表態已是相去甚遠。

  有分析指出,今年上半年,歐元區經濟較去年有所反彈,但近期受到多個不利因素影響,下半年歐元區增速或大幅放緩。一是高通脹對歐洲經濟的抑制愈發明顯,近期“北溪-1”天然氣管道無限期關閉更讓歐洲通脹形勢雪上加霜;二是全球需求疲軟,加之美國加快收縮貨幣政策,歐洲經濟面臨的外部貿易金融環境愈發不利;三是疫情持續反覆對經濟的傷害從未消退;四是地緣政治形勢讓企業和消費者信心急劇下滑。如今歐洲央行釋放經濟可能“停滯”、還將繼續加息等信號,雖然並未明言衰退,但多少有些未雨綢繆又無可奈何的意味。

  相比之下,美聯儲在遏制通脹上的表態比歐洲更高調。9月7日,美聯儲副主席佈雷納德對外承諾打壓高通脹,稱美聯儲必須繼續加息,“政策利率還需要進一步上升”。9月8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延續其不久前在傑克遜霍爾年會上的鷹派立場,在卡託研究所舉辦的貨幣政策會議上表示,要在通脹問題上採取果斷有力的行動,以避免通脹的社會成本。美聯儲堅決致力於降低通脹,“歷史告誡我們不要過早地放鬆政策”。美聯儲負責人在9月議息會議前如此誓言全力遏通脹,不僅期望能扭轉外界關於美聯儲一年多來行動不力的形象,同時也傳遞出美國願為此付出更高經濟成本的信號。這正如鮑威爾在8日發言中提及,希望有一段經濟增長速度低於趨勢的時期。

  當前,美國經濟增長前景正變得更加黯淡。9月7日,美聯儲發佈全國經濟形勢調查報告(褐皮書)稱,美國經濟增長前景總體仍然疲軟,高物價和緊張的勞動力市場可能導致未來6至12個月需求進一步走弱。隨着貨幣政策持續收緊,利率上升壓力正向美國重要經濟領域傳導。9月8日,房地美數據顯示,美國30年期按揭貸款的平均利率從前一週的5.66%上升至5.89%,已是連續第三週攀升,達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利率持續攀升遏制購房需求,對美國房地產市場壓力不斷顯現。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近日數據顯示,美國7月成屋銷售連續第6個月下降,4個主要地區的銷售額均出現環比和同比下降。7月新屋市場銷售加速下跌,庫存升至2008年地產崩盤時水平。

  面對黯淡前景,歐美央行不約而同地選擇“打預防針”來調降預期。有分析認為,對歐美等發達經濟體而言,由於多年來無節制地舉債,經濟結構性問題又積累太多,因而經濟收縮的時間拖得越久,未來付出的成本只會越高。近期歐美央行的表態和行動藴含着以“短痛”替代“長痛”的意味。不過,去年歐美央行在通脹苗頭剛剛出現時過於猶豫,以致錯失遏制通脹“窗口期”,這已讓市場對其把握形勢的能力產生懷疑。如今又在向快速收縮的另一個極端擺動,一旦政策失當引發大規模經濟衰退,怕是難逃“不審勢即寬嚴皆誤”的評價。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