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北斗星通去年扭虧為盈,智能網聯業務增收下的“低毛利率+虧損”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財經

2020年,受益於智能網聯汽車及工程服務業務、基礎產品業務等核心業務的快速增長,北斗星通全年總營收達到36.24億元,同比增長21.34%;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則同比大增122.5%至1.47億元,成功實現淨利潤扭虧為盈。

過去幾年以來,北斗星通不斷加碼佈局汽車智能網聯與工程服務業務,先後收購in-tech、遠特科技等企業,實現了從智能座艙、車聯網、汽車工程服務到汽車電子軟件開發等領域的佈局。這也使得北斗星通實現了營業收入的高速增長。

但是2019年,受連續收購造成的商譽減值影響,加上包括基礎產品業務、汽車工程服務收入下滑,以及智能網聯汽車業務的毛利率大幅下滑等多重因素影響,北斗星通的營收高速增長態勢戛然而止,淨利潤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虧損達到6.51億元。

此時,北斗星通的核心業務板塊都恢復了正增長,且未來營收增長勢頭強勁,但卻也面臨着極大的不確定性風險。

例如智能網聯汽車及工程服務業務,北斗星通在業績報告中表示,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新項目定點27個,預計2021年、2022年分別新增銷售額數億元。

作為最大的業務板塊,智能網聯汽車及工程服務業務收入已經佔據北斗星通總營收的半壁江山,但毛利率卻只有14.05%。同時負責汽車電子業務的北斗星通重慶分公司2020年的淨利潤還處於虧損狀態。

不過,北斗星通所面臨的卻也是大部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企業的困局,智能網聯汽車業務投資巨大,且仍然需要保持高水平的研發投入,短缺內還難以實現大規模盈利。

整體扭虧為盈

業績報告顯示,北斗星通主營業務包括基礎產品、汽車智能網聯與工程服務、信息裝備、基於位置的行業應用與運營服務,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38.63%、52.88%、8.55%和1.94%。

2020年,除了基於位置的行業應用與運營服務收入有所下滑之外,基礎產品、智能網聯、信息裝備三大板塊業務都實現了同比增長。

其中,基礎產品業務是北斗星通的核心優勢業務,產品包括主要應用於無人機、自動駕駛、測量測繪等領域的導航芯片、模塊及板卡系列產品、導航定位天線等等。2020年,基礎產品業務實現收入13.28億元,同比增長6.03%。

而汽車智能網聯與工程服務業務包含汽車智能網聯產品及汽車工程服務兩大板塊,其中汽車智能網聯產品主要包括智能中控、液晶數字儀表、遠程信息處理器(T-BOX)、集成式智能座艙等智能座艙電子產品以及相關車載電子產品。

2020年,由於併購遠特科技後合併報表影響,北斗星通的汽車智能網聯業務實現收入為10.75億元,同比增長63.13%。

而汽車工程服務業務是北斗星通2017年通過收購德國in-tech佈局的海外業務,主要提供包括整車的電子電器(E/E)系統集成、車輛密集測試、E/E結構&汽車電子開發、驅動/底盤/動力/車身/信息娛樂/車聯網等子系統的測試,以及包括智能駕駛輔助系統(ADAS)、信息娛樂等汽車電子軟件開發。

年報顯示,汽車工程服務的主要客户有寶馬、奧迪、大眾及戴姆勒等汽車生產廠商,2020年該板塊業務實現收入8.42億元,同比增長2.37%。

總體來看,智能網聯汽車及工程服務業務已經成為了北斗星通最大的業務板塊,去年合計收入達到19.17億元,佔全年總營收的比例提升至52.88%。

過去的2020年,汽車產業開始進入了全新的增長週期,智能網聯市場迎來了快速增長。新車的配置率和實際搭載率也在不斷提升。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新車(合資及自主品牌)銷售上險標配搭載雙屏(全液晶儀表+中控大屏)為279.96萬輛,同比2019年同期增長超過1倍。

財報顯示,去年北斗星通汽車智能網聯業務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一體兩翼”規劃佈局,“一體”業務主要聚焦智能座艙和儀表等主要產品,並佈局安全儀表、微座艙創新;

“左翼”業務佈局高精度定位相關產品、5G+V2X、視覺感知等產品和高精度位置服務;“右翼”業務佈局車載電子軟件,客户定位各大主機廠OEM及其軟件子公司、座艙電子Tier1、車載功能方案商等。

北斗星通在財報中表示,由於2020年新項目定點27個,新增了上汽通用、北京現代、長城等客户,預計2021年、2022年分別新增銷售額數億元。

智能網聯汽車業務尚未實現盈利

北斗星通的智能網聯汽車業務雖然實現了快速增長,但這背後卻存在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財報顯示,北斗星通的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業務主要由子公司——北斗星通(重啓)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北斗”)負責。

過去三年(2018-2020年),重慶北斗實現營業收入分別是8.92億元、12.95億元、19.2億元,呈現了逐年快速增長的態勢,但淨利潤卻分別是1573.17萬元、虧損5.19億元、虧損3053.82萬元。

與之相對應的是,過去十年間,北斗星通的營收規模在不斷攀升,從2011年的4.85億,到2020年的36.24億元,增長超7倍,但是淨利潤表現卻始終不盡如人意。

年報顯示,2011年-2016年間,北斗星通的淨利潤實現小幅增長,由3817萬元增長至5168萬元,2017年、2018年兩年淨利潤增長至1億的水平。但2019年,北斗星通卻虧損了6.51億元,虧掉了過去十年的淨利潤。

北斗星通在2019年年報表示,之所以產生鉅額虧損,主要是因為收購in-tech公司、華信天線等公司計提了7.08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影響,其中5.5億元是商譽減值。

這背後,在此前過去數年時間裏面,整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仍然處於初級階段,各家企業還處於技術論證、量產方案測試階段。

從最新的2020年業績報告來看,北斗星通已經邁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其智能網聯汽車業務整體的業績趨於向好,虧損也在大幅收窄。

資料顯示,北斗星通的傳統業務是衞星導航芯片、模塊及導航終端為主。2015年開始,北斗星通圍繞“北斗+”進行了一系列的產業併購。其中針對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北斗星通先後收購了德國in-tech、遠特科技、加拿大Rx Networks Inc.等公司。

為了加快推進汽車智能網聯板塊的佈局與整合,2019年北斗星通旗下全資子公司重慶北斗投資設立了北斗星通智能網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斗智聯”),並將公司智能網聯相關業務和資產全部注入北斗智聯,這其中包括將全資子公司深圳徐港100%股權轉入到北斗智聯旗下。

財報顯示,2019年、2020年,北斗智聯的營業收入分別是4.34億元和9.76億元,同比增長了124.88%;實現淨利潤分別虧損了2.46億元和1.12億元,虧損大幅收窄。

而in-tech公司過去三年的營業收入則為8.49億元、8.23億元、8.42億元,實現淨利潤為3180.72萬元、虧損536.05萬元、6258.58萬元,淨利潤也實現了大幅增長。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北斗星通的危機已經解除。截止2020年年報,北斗星通的應收賬款8.66億元,存貨8.19億元,未來不管是商譽、存貨還是應收賬款,仍然存在持續減值風險。

與此同時,《高工智能汽車》認為,2021-2023年間,新一輪市場割據戰才剛剛打響,整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進入了真正的規模化量產週期。這期間才是各大企業比拼的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