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月的你:雙十一都不知道買什麼,誒,借你的購物車抄一抄!
再下個月的你:今年基金都沒賺錢,哎,借你的基金賬户抄一抄!
別説想回到9月30日重新過十一了,可能你都想回到1月1日重新買基金了……
你是不是也很納悶,為什麼賺錢的基金都是別人家的?
説出來你可能不信,有一類人,他們買的基金今年賺錢概率超過了80%。
他們就是傳説中錢多又聰明的機構投資者。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2021.9.30,剔除貨幣基金、債券型基金,不作投資推薦)
我們分別選取今年中報機構投資者佔比超90%的基金和個人投資者佔比超90%的基金統計他們的年內收益率,可以看到,雖然機構偏愛的基金今年平均收益率不是很高,但是正收益概率超80%!相比個人投資者,明顯穩重很多。
既然他們這麼“學霸”,那直接跟着他們買基金不就肯定能賺錢了?
別急,不妨先看看最近三年機構喜歡的基金都是啥樣的:
近3年不同類型基金機構和個人持倉佔比數據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2020.12.31)
是不是有些意外,機構投資者對於債券型基金的持有比例基本維持在了90%左右,這難道就是傳説中的“窮人玩期貨,中產玩股票,富翁玩債券……”?
機構投資者向來被稱為聰明錢,也不是沒有道理,仔細看的話,會發現機構投資者在2017年至2019年不斷增加了股票型基金的配置,降低了債券型基金的配置,和個人投資者的操作可以説是完全相反,而這段時間,市場正處於低位。
但是對於這些資金體量大的機構投資者來説,求穩是他們的第一追求,他們更關心的可能不僅僅是收益的高低,更多的是長期收益的穩定性,説白了,就是“慢慢變富”。而個人投資者就不一樣了,懷着“一夜暴富”的心態,恨不得一擊命中要害,取得勝利,哪裏有風險哪裏就有他們。
那麼,機構買基金真的比散户賺錢嗎?
我們以權益類基金為例,看看最近3年機構持倉佔比不同的基金平均收益如何:
(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2021.9.30)
是不是又有些意外,機構持倉佔比小的基金反而收益更高,不過這倒是和上面機構的投資理念對上了,他們更偏向於低風險,那麼收益自然也就不高了。但是像18年下半年這樣的熊市,機構就大獲全勝了。這也説明了他們更看重風險、回撤等指標,而不是單純追求高收益。
那麼到底,我們該如何利用好機構持倉佔比來選基金呢?
機構持倉佔比這一指標一般會在基金中報和年報中展示,如果基金的機構持倉佔比較高,説明機構的認可度高,一般表現不會太差。但是這種策略更適合穩健型的投資者,同時也要注意,機構持倉佔比不能太高,如果超過了90%,會存在機構大量贖回引發淨值波動甚至是清盤的風險。
最好是選擇機構持倉佔比在60%-80%區間的基金,再結合歷史業績、基金經理、持倉等,挑選出適合自己的基金。
下面,我們就通過天天基金APP條件選基功能篩選了部分機構持倉佔比較高的權益類基金供參考: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銀河證券,截至2021.9.30,不作投資推薦)
當然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口味,機構是被條條框框限制的,選出的基金更適合長期投資,追求穩定的收益,而散户則更靈活,需求各不相同,沒有絕對的對和錯,我們更應該取長補短,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選擇而不是等着別人喂到嘴邊,要有組合配置、長期投資的意識,避免跌入追漲殺跌的惡性循環,要在投資中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做好規劃,才能更有持續性。
有句話很經典,“投資不是巴菲特在你耳邊説,我研究好了,就買這個,咱倆一起買,十年翻個十倍。”再優秀的作業,你抄來的也只有靜態的結果,而投資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抄作業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思考和學習,把別人的經驗轉變成是你自己的經歷和投資思路,不然再怎麼抄,別人的“13”到你這還是會變成“B”。
(免責聲明:收益率數據僅供參考,過往業績和走勢風格不預示未來表現,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