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活水正在趕來。投資界獨家獲悉,上海某知名機構新基金已經和一家理財子公司達成合作,但尚未官宣。
作者 I 楊繼雲 任倩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VC/PE翹首以盼的銀行資金,開始悄悄出手。
投資界消息,2月2日,國新基金宣佈旗下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益臻系列股權甄選”成功發行,共募集資金5億元,將以國新央企運營基金的投資項目作為底層資產,專門用於基金新增項目的出資。
消息一出,VC/PE圈沸騰。東方富海一位合夥人表示,這一產品的成功發行,是對行業的巨大利好和鼓舞。“從資管新規出台以來,我們持續在呼籲決策機構能夠突破、探索將銀行理財資金引入創業投資的合理途徑,浦發此次投資國新,可能會成為一個良好的開端。”
眼下,一個積極且實際的信號釋放出來:真正的長線資金正在慢慢重新入場。”北京一家PE機構募資負責人告訴投資界,“資管新規後,我們就沒拿過銀行的錢了,銀行理財子公司設立以來只投了幾個單項目基金,浦發此次開閘算是邁出了一大步,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接下來也會積極地去拜訪一些銀行。”
剛剛,國新聯手浦發銀行募集5個億
“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銀行資金,姍姍來遲。
投資界獲悉,2月2日,以國新央企運營基金投資項目作為底層資產的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益臻系列股權甄選”成功發行,共募集資金5億元,專門用於基金新增項目出資。據瞭解,該理財產品是與浦發銀行合作,產品期限為7+N年,提前一天半時間完成募集,創浦發銀行權益類理財產品期限最長、規模最大、募集速度最快三項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該產品並非盲池投資,底層項目清晰明確。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向投資界透露,該產品之所以在短時間內募集成功,一個重要原因是約90%項目已投並良好運行,約10%項目擬投並已框定範圍,“這些已投項目實現估值增長、確定性強,可以直接轉化為產品收益。”
自2018年資管新規出台以來,銀行通過資金池向基金出資的方式,由於存在期限錯配及多層嵌套等問題而受到嚴格限制。為破解募資難題,在中國國新的支持、指導下,國新央企運營基金管理公司與浦發銀行合作,創造性地設計推出了該產品,並通過市場化方式發行。此前,市場上僅紅杉、高瓴等知名投資機構發行過類似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國新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和國有控股機構,是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企業,同時按照市場機制運營管理的基金,目前整體管理規模超7000億元。由此,國新央企運營基金也成為央企中首家成功採用該方式募資的PE機構。
一石激起千層浪,多家機構都對投資界表示,真正的長線資金正在慢慢重新入場。
東方富海一位合夥人坦言,這次“益臻系列股權甄選”成功發行,是對行業的巨大利好和鼓舞。“事實上,從資管新規出台以來,我們持續在呼籲決策機構能夠突破、探索將銀行理財資金引入創業投資的合理途徑。這一基金的發行釋放了積極且實際的信號,為後續長線資金進入股權投資領域建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建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市場總監虞凡則觀察到,自從資管新規發佈,理財產品淨值化管理逐漸規範,從供給端來看湧現了多種創新型理財產品,銀行體系的資金進入到直接投資領域的渠道正逐步拓寬。同時從資金端來看,投資者對專業管理人信任增強,也願意承受一定的風險,形成投資的正向循環,未來將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
2020年,五成VC募資不到1億
大家都在焦急找錢
過去一年,募資難依然是盤旋在人民幣基金頭上的陰雲。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新募集總規模為11971.14億元,同比下降了3.8%。相比於外幣基金,人民幣基金募資難更加突出,新募集金額較去年下降了8.1%;且兩極分化更加嚴重——儘管多家頭部機構在年內完成了百億募資,但中小機構卻面臨嚴峻挑戰,近五成創投機構的募資總額低於1億,還有更多的小機構銷聲匿跡。
從歷史性原因來看,2018年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即《資管新規》正式稿)落地後,資管行業統一監管新時代開啓。資管新規的頒佈,對股權投資行業而言,最為顯著的影響便是募資難的問題全面爆發。
一方面,資管新規提高了個人投資者參與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的門檻,直接減少了個人合格投資者的數量及投資規模。另一方面,多層嵌套和募資通道等都受到了嚴格的限制,過往銀行、信託等渠道大量資金投資於私募股權基金的模式受阻。
人民幣GP募資變得更加困難。深圳一家中小人民幣基金的IR負責人曾告訴投資界,他所在的機構之前兩支基金已經全部投完,但是正在募集的人民幣新基金遲遲沒有進展。
“其實不僅是我,2020年我們整個投資團隊也都在募資,大家從4月份開始幾乎每週都出差,主要是找一些國資LP和上市公司。但去年的環境你也知道,人民幣母基金自己募資都很困難,政府引導金的錢更不好拿。”他説。
對於部分中小機構而言,2020年已經成為了生死之年。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VC/PE正在期待更多的長線資金進入股權投資行業,例如養老金、險資以及銀行資金。
鼓勵銀行及理財子公司與創投基金合作
春節前,VC/PE積極拜訪銀行
如今,“活水”終於要來了?
數天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其中,第18條專門提到了創投基金和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並鼓勵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創投基金、產業基金合作。
這是一個重要信號。某一線人民幣機構募資負責人評價,本次在頂層設計中再一次強調鼓勵保險資金、銀行資金、養老金等長線資金進入股權投資領域,對VC/PE行業是重大利好。
東方富海某合夥人向投資界介紹:“銀行是中國最大的金融機構,截至2020年底,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25.86萬億,是我國各類資管產品中規模最大、投資者覆蓋面最廣的類別。”
該投資人認為,如果銀行理財可以突破資管新規的限制,建立面向創投基金的常態化出資機制,對國內VC/PE的募資市場無疑是巨大利好,會將更多的社會資源引入支持本土創業創新的軌道上來,會從更長遠的週期上支持中國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國際競爭力。
早在2018年,銀保監會便發佈《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鼓勵銀行理財子公司設立,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理財子公司開始營業並正在探索參與股權投資的方式。投資界獨家獲悉,上海某知名機構新基金已經和某銀行理財子公司達成合作,但尚未官宣。
眼下,VC/PE已經行動起來了。北京一家PE機構募資負責人告訴投資界,“資管新規後,我們就沒拿過銀行的錢了,銀行理財子公司設立以來只投了幾個單項目基金,浦發此次開閘算是邁出了一大步,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接下來也會積極地去拜訪一些銀行。”
不過,上述一線人民幣機構募資負責人也提醒,“《行動方案》發佈後,我們也第一時間與一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進行了探討交流,對方表示銀行資金及銀行理財子公司出資私募股權的困難,主要在於資管新規中‘期限錯配’、‘多層嵌套’、‘分散投資’等規定,目前頂層設計中雖已明確鼓勵,但沒有具體政策,受制於資管新規的規定,他們仍然很難大規模投資。”
正如某位本土創投大佬曾感慨:“現在國家對於長線資本,包括保險資金、理財資金、社保基金等投入創投行業只是允許而已,在政策支持、税收優惠等根本性和制度性的措施未到位前,這些資本仍然缺乏將大量資金投入創投領域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