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經濟參考報》5月10日刊發記者王文博、何磊靜採寫的文章《保穩提質 外貿蓄力前行》。文章稱,進出口總值12.5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同比增加4.7%;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均增長;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比重提升……海關總署9日發佈的前4個月成績單顯示,中國外貿在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的形勢下,實現了正增長,並呈現出一系列積極跡象。
不過分析同時指出,後期面對國際經濟復甦乏力,產業鏈供應鏈不暢等難題,外貿企業經營仍面臨較大壓力。《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面對這一形勢,中央相關部門接連部署,從短期紓困保訂單,到長期促創新增動力,全面發力,吹響了外貿“保穩提質”的號角。
5月9日,陸海新通道國際聯運班列(俄羅斯—重慶—廣西)首發班列在重慶江津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發車。當日,陸海新通道國際聯運班列(俄羅斯—重慶—廣西)首發班列從重慶江津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緩緩駛出。該趟列車從俄羅斯烏斯季伊利姆斯克出發,由滿洲里口岸進入中國,到達重慶江津後重新編組集結,通過陸海新通道直達廣西,全程預計用時18天左右,較之前海運路線節約15-20天。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韌性彰顯 外貿實現正增長
近期,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國際局勢緊張,在多重挑戰下,4月份外貿形勢備受關注。海關數據顯示,4月份,以人民幣計,我國進出口總值3.16萬億元,同比增長0.1%;以美元計,進出口總值4961.2億美元,同比增長2.1%。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中國外貿在風險和挑戰中實現了正增長,這一成績實屬不易。”他同時表示,更不易的是,在規模上保持韌性的同時,外貿提質增效效果比較明顯。
數據顯示,前4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1.2%,佔外貿總值比重持續提升;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均增長;對東盟、歐盟、美國和韓國等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均實現正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3.97萬億元,增長15.4%;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1%,實現快速增長、比重提升……
在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看來,這充分體現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的特點,我國實現全年外貿保穩提質目標仍然有較好支撐。
應對挑戰 集中部署保穩提質
不過,從數據看,3、4月進出口增速持續回落,外貿壓力增加。記者採訪的企業普遍反映,近期物流受阻,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國際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成為制約外貿生產、履約、盈利以及後續接單安排的重要因素。
商務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盛秋平分析,國際經濟復甦脆弱乏力,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收縮通脹加劇,產業鏈供應鏈不暢,原材料價格高企,企業經營壓力上升。
針對這些問題,系列政策正在加力。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外貿保穩提質”作出重點部署,從保障外貿領域生產流通穩定,有力有序疏通海空港等集疏運,儘快出台便利跨境電商出口退換貨政策,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信貸投放,優化廣交會等平台服務等方面作出具體安排。
相關部門也在積極推動舉措落地。盛秋平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密切關注形勢變化,在保暢通、抓訂單、強支持等方面出台舉措,保障外貿領域生產流通穩定。
“穩”同時,更多“進”的舉措也在醖釀。鼓勵運用新技術新模式,加快壯大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着力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制定全國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數字貿易、綠色貿易……更多支持政策還將出台。
央地合力 確保全年穩外貿目標
在國務院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部署下,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等超過20多個省份陸續啓用了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物流的堵點逐步打通。江蘇等地還及時為外貿企業增開中歐班列、加密集裝箱航線,幫助企業降本減損,開拓新市場。
近日,太倉港新增了一條東南亞航線,為進出口企業增加了選擇物流方案的餘地。江蘇飛力達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海運事業部副經理潘強對記者説,從太倉港直接出海既為客户節約了大量的物流時間,還可以節約相當可觀的物流成本。
與此同時,不少公司還在積極推進轉型升級,向產業鏈高端邁進。從以初級產品加工為主,到逐步增加精加工產品,青島福生食品有限公司正在籌謀拓展生產線。“只有打通產業鏈條,才能塑造更強的品牌競爭力,謀求更大發展空間。”公司總經理張德巖對記者説。
政策加力和企業探索,將逐步夯實穩外貿的根基。高凌雲分析,影響我國進出口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從國內來看,產業技術在不斷升級,產品國際競爭力有望加強;從國際市場看,世界經濟雖然增速趨緩,但仍保持整體復甦態勢。另外,隨着形勢變化,國家跨週期調節外貿等相關政策力度和側重點也會不斷調整。
綜合來看,高凌雲認為,中國進出口有望從二季度後段開始迎來反彈,預計全年可實現保穩提質目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