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舉牌三隻股票卻不披露,這家昔日百億級私募栽了!
A股市場的老股民,對著名牛散劉世強或許都不會陌生。2013年5月,劉世強出任私募基金原點資產法人代表及總經理,此後原點資產迅速成為比肩徐翔澤熙投資的明星私募。
不過最近,原點資產因多個違規操作被證監會處罰。公開資料顯示,原點資產在交易用友網絡、益佰製藥、東軟集團中存在持股比例達到5%時,沒有按照規定報送有關報告、進行信息披露,且在限制轉讓期內持續買賣相關股票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從公佈的違規操作來看,儘管2014年末劉世強將持有的原點資產股權轉讓,並卸任相關職務,但原點資產交易的股票背後經常出現劉世強的身影。
原點資產被罰720萬元
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上海原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原點資產)通過“原點資產”賬户組在交易用友網絡、益佰製藥和東軟集團中存在持股比例達到5%時,沒有按照規定報送有關報告、進行信息披露,且在限制轉讓期內持續買賣相關股票的情形。
具體來看,違規操作集中於2015年與2016年。
2015年4月21日,原點資產持有“用友網絡”股份達總股本的5%,未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證券交易所作出書面報告,未通知該上市公司並予公告,同時繼續買賣該股票,7月6日持股比例達到最高值約8.5%。
2016年7月11日,原點資產持有“益佰製藥”股份達總股本的5%,未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證券交易所作出書面報告,未通知該上市公司並予公告,同時繼續買賣該股票,8月26日持股比例達到最高值約6.39%。
2015年12月21日,原點資產持有“東軟集團”股份達總股本的5%,未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證券交易所作出書面報告,未通知該上市公司並予公告,同時繼續買賣該股票,2016年1月19日持股比例達到最高值約6.84%。
基於上述違法事實,證監會對原點資產罰款總計720萬元,對其法定代表人秦威罰款總計120萬元。
對此,原點資產、秦威在其申辯材料中提出,完全認同,並虛心接受證監會的處罰決定。
多次與劉世強“共進退”
劉世強最早進入大眾視野因為其持有多隻軟件股從而被市場稱為“軟件大亨”,並在A股市場賺得盆滿缽滿。
2013年5月,劉世強出任私募基金原點資產法人代表及總經理,帶着牛散的光環,原點資產快速成為私募界一顆閃亮的明星。
2014年末,劉世強突然將持有的原點資產股權轉讓,並卸任相關職務。但從證監會披露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來看,原點資產與劉世強多次出現在同一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上。
比如,2015年末,劉世強以4550萬股的持股數量,成為東軟集團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66%。
在2015年三季度末,劉世強還未出現在股東名單中,而在2015年12月17日,因重大事項於11月26日停牌的東軟集團宣佈,公司擬向第三大股東東軟控股、中國人保資管以及自然人劉世強合計發行不超過1.59億股股權。其中,劉世強擬出資4億元認購2195.39萬股。當年東軟集團四季度漲幅超過120%,劉世強這波操作獲利頗豐。
進入2016年後,東軟集團股價開始出現回落,劉世強也迅速於一季度退出該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
有意思的是,2015年12月21日,原點資產持有“東軟集團”股份達總股本的5%,同時繼續買賣該股票,2016年1月19日持股比例達到最高值約6.84%。上市公司定期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末,原點6號基金持有東軟集團1743.41萬股,2016年一季度,原點6號退出公司十大股東名單,與劉世強“步調一致”。
在用友網絡上的操作也是如此。2014年四季度末,劉世強成為用友網絡的第六大股東,持股比例達2.26%,2015年一季度,原點資產旗下的原點5號資產管理計劃便出現在用友網絡十大股東名單之中,而且根據證監會披露的處罰決定書,2015年4月21日,原點資產持有“用友網絡”股份達總股本的5%,7月6日持股比例達到最高值約8.5%。劉世強二季度也加倉用友網絡1100萬股。
除了上述兩隻股票,劉世強和原點資產在撫順特鋼、海信電器、合肥城建、設計股份上都曾出現相似操作。
昔日“明星”為何紛紛跌落神壇?
從原點資產過往的操作來看,儘管早已變更執行法人,但其身上仍帶着較為鮮明的劉世強風格,在多隻股票上快進快出。
公開資料顯示,原點資產曾晉級百億級私募,但後續便由於產品淨值出現較大回撤,投資者贖回嚴重,掉出了百億級梯隊,如今更是少見其公開發聲,直至近日被證監會處罰,重回大眾視野。
近年來,隨着私募行業快速發展,很多個人風格鮮明的“私募冠軍”陸續跌落神壇,並因違規操作受到處罰。
比如,被譽為中國證券市場的天才交易員徐翔2017年,因單獨或夥同他人與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長或者實際控制人合謀操縱股票交易而鋃鐺入獄,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半,罰金110億元;昔日私募冠軍羅偉廣,2018年因未及時披露股份被凍結等違規操作,被廣東證監局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2016年私募冠軍蘇思通,2018年陷入了借貸糾紛。
總結上述明星私募的沒落原因可知,在私募發展初期,私募冠軍的角逐異常激烈,風格鮮明、操作激進的基金經理更易“出頭”,但很多人是用高風險來博取高收益的,因此當市場風格不斷變化,行業監管逐漸趨嚴的背景下,這類私募風險暴露較為集中。
保銀投資總裁、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私募行業若要實現健康發展,合規是前提,如今行業的粗獷式發展時代逐步結束,守法合規、專注於核心競爭力成為私募生存的唯一途徑。
【來源:上海證券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