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孫華:日前,央行召開工作會議,部署2021年十大重點工作,提出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今天本報圍繞央行2021年工作重點,從貨幣政策、完善債券市場法制、支持小微企業、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等方面給予解讀。
本報記者 劉 琪
作為新一年央行工作的“風向標”,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於近日召開。此次會議圈定了央行今年的十方面工作重點,其中放在首要位置的依然是貨幣政策。相較於2020年央行工作會議提出的“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今年的工作會議對於貨幣政策的定調則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在重申“穩健”的同時強調“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同時,2021年央行工作會議提出,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帶動存款利率市場化。
對於在今年貨幣政策定調下,央行貨幣政策工具將如何發力,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2020年,貨幣政策在疫情期間採取“寬貨幣、寬信用”的組合,隨着經濟復甦較為順利,政策迅速轉為“邊際收緊貨幣、寬信用”的組合。2021年,貨幣政策流動性和信用的組合有可能出現方向上的一定程度反轉,即在流動性方面,保持合理充裕,及時開展不同期限的公開市場操作,體現“靈活精準”,尤其是保證中小銀行的流動性合理充裕;在信用層面,2021年有必要控制擴張速度,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同時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和窗口指導,體現“合理適度”。
“今年貨幣政策的總基調將保持一定延續性和靈活性。”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範若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貨幣政策並不會發生突然的轉向。疫情對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仍未完全消除,未來不確定性依然較大,需進一步推動經濟復甦進程。另一方面,貨幣政策將根據未來經濟發展形勢進行靈活調節。2021年我國經濟有望恢復至正常水平,一些應對疫情的非常態措施將逐漸撤出。
世紀證券研報認為,“精準”體現在結構政策上,要求貨幣工具精準滴灌:一是繼續發揮直達實體經濟的結構性貨幣工具的作用;二是繼續運用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科技創新、小微和民營企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合理”體現在總量政策上,“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即根據宏觀經濟環境調控總量政策,依據金融市場環境實施公開市場操作,平抑貨幣市場波動。
回顧2020年,央行堅持總量政策適度、降低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三大政策取向,搞好跨週期設計。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提供1.75萬億元長期流動性。累計推出9萬多億元的貨幣政策支持措施。前瞻性引導利率下降,推動實現了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的目標。
值得關注的是,央行在2020年進行的三次降準中最後一次是在去年4月3日宣佈,並於4月15日和5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之後年內再無相關操作。2021年是否還有降準、降息的空間及可能性存在?
對此,陶金認為,今年降準和降息空間均較小。首先,若沒有對實體經濟明顯的外生衝擊,全面降準的概率較小,但可能會通過定向降準等結構性操作,配合宏觀審慎管理,進行差異化的流動性投放。其次,實體經濟復甦依然相對順利的情況下,短期內通過LPR來進行降息的必要性較小,但若下半年復甦勢頭減弱,經濟增速出現比較明顯的下滑,則可能有必要進行適當的基礎利率的調降。
範若瀅則預計今年將有0至1次的全面降準或定向降準。在她看來,貨幣政策將更加註重精確性,引導資金流入實體企業。重點解決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不足以及中小企業資金可得性問題,預計2021年結構性降準、定向降準仍是重要備選工具。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