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億邦動力”(ID:iebrun),作者:林嶽中,編輯:大成,36氪經授權發佈。
“美蘇爭霸”硝煙瀰漫,如何出招?“快”字訣!
2月28日,蘇寧易購公告,引入148.17億元深圳國資。
3月2日,國美零售公告,在港股配售募資44.5億港元。
隨着新一輪融資浮出水面,國美零售持有現金量約150(100+50)億元,蘇寧持有現金量約270(124+148)億元。
在這個綠意萌動的春季,2021年家電零售第一戰拉開序幕,雙方的戰線指向了同一個目標——“線上+線下”雙平台。
面對阿里+京東+拼多多的碾壓,張近東和黃光裕沒有了迴旋的餘地。黃光裕的豪言震耳發聵,張近東舉起了雪亮的“砍刀”。雙方將全力以赴,聚焦零售雙平台,啓動一場大刀闊斧的“雙平台改革”。
深圳國資豪擲148億入股之後,蘇寧即將新建華南總部。事實上,這一新佈局意在港珠澳的大灣區。
“必須注意到,在關注國資屬性同時,更需要關注本次投資的戰略性。”一位新零售領域的投資者認為,蘇寧易購與深圳國際、鯤鵬資本的聯姻,將實現資源共享,尤其是有利於蘇寧在大灣區進行新零售佈局、物流佈局。
一位深圳本地零售行業人士認為,從深圳角度看,深圳的確需要一個新零售巨頭作為牽引,阿里在杭州、京東在北京,蘇寧在南京,蘇寧承諾將在深圳建立華南總部,對深圳完善產業佈局以及在大灣區發揮領頭羊作用意義重大。
從上世紀90年代賣空調起家,成長為家電零售的最大巨頭,蘇寧一度被視作中國的“沃爾瑪+亞馬遜”。
深圳在全國跨境電商擁有絕對的霸主地位,是全國亞馬遜賣家最多的城市,著名的“坂田五虎”、“華南四大天王”就在這裏。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東進戰略、深惠交通融合等多方利好因素推動下,大亞灣區潛力不容小覷。
如今命運浮沉,蘇寧能否在深圳資本助攻下,身披“國家零售隊”的戰袍,打入亞馬遜在中國華南的賣家腹地,重現當年榮耀之光?
“股權對決”:黃光裕“手段高明”!黃光裕持股45.47%,張近東僅佔21.83%在蘇寧與國美龐大的軀體之內,潛伏着一頭債務“灰犀牛”,行業震盪已然顯現。
一邊是“新電商”大戰全面爆發,另一邊則是鉅額債務危機;無論是國美還是蘇寧,燃眉之急正是資金短缺。這個時候哪怕是輕輕拍一下,它們就會被“擊垮”!
積債難返,唯有改革一途。蘇寧與國美同時出手自救,雙方的第一個動作便是“股權融資”。蘇寧此次驚險一跳,張近東雖然保留“第一大表決權股東”,但是他已經失去“實控權”。
從股權結構來説,具有國資背景的深國際、鯤鵬投資分別持股蘇寧易購8%股權、15%股權,二者合計持股23%。正因為如此,業界驚呼“零售國家隊亮相了”。
蘇寧30週年慶祝大會上,張近東語出驚人,“企業小了是個人的,大了就是國家的。”可以佐證的是,更早前於2020年11月30日,蘇寧旗下雲網萬店A輪融資,同樣是深圳國資背景的深創投領投,深圳市羅湖引導基金和商湯等跟投,融資金額為60億元。
如此看來,這2筆新融資為蘇寧注入208億元國有背景的資本。據億邦動力瞭解,2020年11月,深圳國資牽頭蘇寧等30多家供應商,集體接盤榮耀手機。
觀察入股蘇寧的國資,深圳國際是一家以物流、收費公路為主業的企業。集團以深圳及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為主要戰略區域,通過投資併購、重組與整合,重點介入城市綜合物流港及高速公路等物流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與經營。鯤鵬資本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和助力全市產業轉型升級而設立的戰略性基金管理平台,於2016年6月註冊成立,註冊資本3億元。
現在而言,原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張近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蘇寧控股集團、蘇寧電器集團,合計持股比例為21.83%。鯤鵬資本持股15%,深國際持股8%,也就是説,國有資本持股比例為23%,成為蘇寧最大股東。從國資入股民營企業的以往案例來看,國資會入駐董事會,但不會參與實際運營,加上張近東仍為第一表決權股東,蘇寧易購目前繼續由張近東團隊管理運營。
本次股份轉讓完畢之後,公司將處於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狀態。再加上淘寶仍然持股19.99%,這也為下一步的股權爭奪留下想象空間。張近東、淘寶、深圳國資三方勢均力敵,鹿死誰手?阿里的角色夾在中間如何應對?據億邦動力觀察,近期蘇寧易購加大在二級市場回購,回購專用賬户持股1.99%。這也説明,張近東糧草先行,提前為自己“準備了一手”。
反觀國美此次融資,根據國美公告,賣方(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各方在配售前持股50.28%,此次配售完成後,持股將下降至45.47%。這意味着黃光裕及其管理團隊還有較大的股權融資空間,而此時,張近東團隊被稀釋至21%左右。從標價上來説,此次蘇寧易購以23%的股份僅換來148億元資金,國美零售在H股僅稀釋約5%股權,融資44.5億港元。對比來看,顯然國美零售的溢價要高出很多。
業界人士認為,黃光裕持股“45.47%”,這也是他資本運作的核心籌碼之一,也是他有底氣的來源。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對億邦動力表示,這足以説明,黃光裕的資本運作手法“太過高明”。
蘇寧營收“秒殺”國美:蘇寧營收2584億,國美約420億元蘇寧線上2900億,失去電商三巨頭寶座3月2日,蘇寧易購發佈業績快報,2020年營收2585億元。
另據國美零售3月1日透露,2020年預計營收420億元。十年前,國美年度營收便超500億元,這意味着十年間國美就是原地踏步。
也就是説,在經營業績上,蘇寧“秒殺國美”。
財報數據為證:2017年至2019年,國美零售營收從715.75億元降至594.83億元,相當於近十年原地踏步。
國美歸母淨利潤從虧損4.5億元擴大到虧損25.9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過79億元,幾乎抹去了2010年以來的全部利潤。再加上2020年上半年虧損26.23億元,鉅虧超百億,猶如一聲驚雷。
再看線上收入,國美在互聯網電商大潮中被拍在沙灘上。所謂的線上業務,基本上只是“快樂的噱頭”。在互聯網巨頭風起雲湧的這三年,國美線上業務只能説是“賠本賺吆喝”,營收一路大幅下滑。
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上半年,國美線上營收分別為39.44億元、20.56億元、2.33億元。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2020年疫情爆發催生了線上業務增長,但是國美2020年上半年線上營收反而比2019年同期猛降85.38%,營收佔比降至1.2%。
從線上營收來看,蘇寧易購2020年商品銷售規模為4163億元,其中線上平台商品銷售佔比70%(約2900億元),線上平台商品銷售規模同比增長21.60%。正是蘇寧的線上業績持續而穩健的增長,讓投資者眼睛一亮。
反觀國美零售,業內人士擔憂,現階段國美正在遭遇成立以來最大的銷售業績困境。如今的國美經營業績下滑、虧損已成常態。不過,國美零售剛剛發佈的消息讓人興奮,2021年伊始,國美零售的業績增長堪稱來勢兇猛。
A)2021年1月份,國美零售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4%,2月份同比增速進一步提升至124%;
B)日活量,1月份同比增長226%,2月份同比增速進一步提速,達到280%;
C)成交總額,1月份同比增長達216%,2月份同比增速高達327%。
假如按照這個勢頭經營,預計2021年國美零售的業績會出現根本性的改觀。當然,這僅僅只是一種預測。
我們沿着這個思路推算一下:目前國美零售總市值430億港元,蘇寧易購市值733億元RMB。從這個差距來説,國美市值追趕蘇寧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大佬團隊的集體反思:沒有黃光裕的日子,張近東飄了?黃光裕和張近東,可謂“王不見王”。“沒有光裕的日子,近東飄了。”一位與蘇寧紅孩子有深度合作且對蘇寧易購比較瞭解的企業負責人對億邦動力説。
黃光裕暫別江湖後,張近東一躍成為家電零售代言人,皇冠加身、金句頻出。頗為無奈的失誤在於,最近這幾年,蘇寧戰線拉得太長、攤子鋪太大,金融、地產、文體全面開花,稍有不慎,即是深淵。
2020年下半年,龐大的“蘇寧帝國”債務違約、資金鍊斷裂,各種不利消息紛至沓來;即使蘇寧官方“保留採取法律行動”的強硬表態也難以阻止,股價更是跌跌撞撞。
進入3月,蘇寧股權轉讓的靴子終於落地,具有全新股權結構的蘇寧開啓一段“新徵程”。
“此次國資入局蘇寧,從某種意義上説,意味着一支‘零售國家隊’正式亮相,對蘇寧是一件好事,對行業的意義值得觀察。”某零售行業觀察人士對億邦動力表示。
反思過往,“舉債擴張”是導致蘇寧資金鍊緊張、發生違約風險的重要原因。
2013年,蘇寧旗下蘇寧文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耗資5億美元收購了PPTV。
2016年,蘇寧以19.6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意大利國際米蘭足球俱樂部68.5%股權;同年,蘇寧聚力(原PPTV)以3.2億美元收購了龍珠直播。
2017年,蘇寧以42.5億元收購了天天快遞,被收購後的天天快遞卻陷入到連年虧損中。
2019年,蘇寧易購先花27個億收購37家萬達百貨門店,又斥資48億元,買下家樂福中國80%股份,旨在構建線上線下到店到手全場景的百貨零售業態。
蘇寧上述激進擴張動作,並非自身資金投入,而是通過大舉借債“借雞下蛋”來實現。
蘇寧易購2020年三季度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9月30日,蘇寧易購短期借款增加了48.23%,債務規模越來越大。
2020年,新冠疫情“黑天鵝”衝擊,蘇寧線下經營並不順利。前三季度蘇寧易購線下銷售規模911.8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2.7%。債務之增與營收之減疊加,蘇寧現金流瞬間緊繃,斷鏈危機迫在眉睫。
本次深圳國資入局,蘇寧易購官方説法是:“引進戰略股東有利於公司進一步聚焦零售服務業務,提高公司資產及業務的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推動企業長期戰略的實施落地。”
“此言非虛。”一位銀行界人士分析認為,關鍵時刻祖國救了蘇寧。通過引進國資148億,可以應對密集到期的債務違約風險;同時國資背書會給金融、授信機構更多信心,至少可以短時間緩解資金“斷鏈”問題。
對蘇寧來説,主業究竟是什麼?當然是他的老本行“零售”。
從2月28日,蘇寧易購發佈的公告中,或許能看出些端倪。公告顯示,公司引進戰略股東,有利於公司進一步聚焦零售服務業務,推動企業長期戰略的實施落地。
其中,特別是深國際加入,這一合作意味着蘇寧與深國際在物流領域將全面展開戰略合作,物流是流通的核心競爭力,蘇寧藉此機會向外界傳遞——“打造國際一流現代流通企業”的訊息。
從張近東內部講話來看,蘇寧發展脈絡逐漸清晰,那就是蘇寧將聚焦新零售,在線下和線上的核心競爭力上發力。
2021年,蘇寧要把握“聚焦”和“創效”兩大發展主基調,實現從商業模式向盈利模式的轉變、從零售商向零售服務商的升級。
他表示:“內外部多種因素交織的2021年,註定會成為蘇寧發展過程中意義特殊的一年,也必將是蘇寧近十年發展的轉折之年。”
2021年新謎題:蘇寧是否仍具反擊能力?國內還能鬧出新動靜嗎?據瞭解,2021年蘇寧將大刀闊斧進行業務變革,加快開放賦能、優化線下店面結構、推動大快消供應鏈融合、推進物流網絡的結構調整。
與此同時,張近東還將帶領團隊聚焦家電、自主產品、低效業務調整以及各類費用控制“四個利潤點”,強化蘇寧易購主站、零售雲、B2B平台、貓寧“四個增長源”。
當前,線上零售已經觸及到了天花板,高速增長期已經過去,一個骨感的現實是,線下零售已經佔總零售額的80%。如何開發這一筆業務源泉,正是零售商必須面對的。這恰恰是蘇寧30年線下店累積的優勢,而且目前蘇寧通過門店向智慧零售轉型,線上收入佔比已經達到70%。
張近東在10年前便意識到對線下門店升級的必要,並試圖打通線上線下,探索成為全新零售業態。蘇寧易購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各類自營店面總數2649家,蘇寧易購零售雲加盟店7137家。
相比自營店面的調整,2020 年蘇寧易購零售雲加盟店拓展迅速,全年新開門店 3201 家,在三四級市場樹立了渠道領先優勢。零售雲業務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全年銷售規模同比增長超過 100%,並實現盈利。
也就是説,零售雲成為蘇寧易購旗下的一匹黑馬,這也是蘇寧建立在“供應鏈+下沉市場”優勢基礎之上的成果。
數據顯示,2020年蘇寧物流新增、 擴建9個物流基地,完成10個物流基地的建設;同時加快物流倉儲用地儲備,競標西安、南寧、南京、南昌、昆明等8個城市物流倉儲用地。截至2020年12月31日,蘇寧已在48個城市投入運營67個物流基地,在15個城市有17個物流基地在建、擴建。
顯然,蘇寧線下線上+物流建設仍具有很寬的護城河,較高的競爭壁壘。即使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蘇寧零售雲實現100%增長,令人意外。
行業分析師龔進輝認為,蘇寧近幾年線上成功的秘訣,可以歸納為兩個關鍵策略:“離店銷售、C2M反向定製。”
此前的例證是,2019年1-7月,蘇寧與AO史密斯聯合研發反向定製7款產品,在零售雲近1600家門店上新和售賣,半年銷售額同比增長622%。受此啓發,2020年蘇寧零售雲重點“佈局C2M”。
蘇寧零售雲集團總裁助理劉懷力表示,2020年C2M定製產品達200多款,業務佔比將達到1/4。更可喜的是,零售雲在2020年實現盈利,給蘇寧未來帶來了巨大想象空間。
根據2020年蘇寧業績快報,張近東以及董事會判斷,“雲網萬店、C2M、零售雲”,可能是蘇寧在新的十年裏、線上電商必須要贏的戰略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