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網點進退兩難 零售轉型正在路上

銀行網點進退兩難 零售轉型正在路上

傳統物理網點的智能化轉型正成為銀行零售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5家國有行網點數量仍超6.6萬個,較上年末減少141個,降幅僅0.21%;7家股份行的網點數量超9500個,較上年末增加20個。

自互聯網金融興起以來,銀行網點“唱衰”之聲就不絕於耳,不少銀行從業人士的直觀感受也是“銀行網點正在縮減”。但目前來看,國內銀行網點數量整體穩定,各家銀行網點增減策略也存在差異。

“未來銀行網點數量應該不會明顯減少,而是在不同地區之間做結構性調整,以及對網點形態進行升級。”一位銀行人士表示,一方面銀行擔心撤銷網點後會被鳩佔鵲巢,造成客户流失;另一方面則是銀行對線下網點的認知也在不斷更新。

金融業務的線上化縮影

2018年,全球知名金融機構資深顧問布萊特·金就在《Bank 4.0》一書中作出論斷:“銀行服務無處不在,就是不在銀行網點。”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5家國有銀行的網點發展情況發現,2010年以來,5家國有銀行網點的營運情況有着明顯的趨勢特徵:以2016年為分界點,前6年網點數量持續增加,之後則逐年下降。

從這5家國有大行網點數量變化情況來看,2020年同比降幅最大。當時,受疫情造成的社交隔離和淨利潤承壓影響,5家國有銀行營業網點數量較2019年末減少844家,同比下降1.25%。截至今年6月末,5家國有行的網點數量約6.66萬個,較2020年末減少141個,降幅為0.21%。

一家華東地區的國有大行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隨着電子支付手段的普及,例如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以及電話銀行等新模式的出現,銀行的傳統業務出現了分流。

“客户自己就能實現不少業務的自助操作,所以減少了許多銀行前台人員的工作量。”該人士表示,“儘管總體業務規模擴大了,但業務出現分流,也就不需要這麼多的網點以及櫃員。”

從銀行ATM(自動櫃員機)等自助設備數量的變化也可以看出,營業網點的傳統職能所受衝擊不小。ATM這一機具本來就是為網點分流而設,據央行數據,全國ATM機具數量在2018年達到峯值,約為111.08萬台,僅當年就增加了15.02萬台。也是從該年一季度開始,央行對ATM機具數量的統計口徑做出調整,新增統計自助服務終端、可視櫃枱、智能櫃枱等新型設備。

儘管統計口徑納入了更多的機具設備,也沒有改變ATM自2019年起逐年減少的趨勢。央行近日披露的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情況顯示,截至今年二季末,ATM機具共有98.67萬台,環比減少1.95萬台,今年上半年總共減少了2.72萬台。

這既源於去現金化社會的到來,也是金融業務線上化趨勢的一個縮影。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近年來銀行業的離櫃率不斷攀升,2020年行業平均電子渠道分流率已達到90.88%,離櫃交易達3709.22億筆,同比增長14.59%;離櫃交易總額達2308.36萬億元,同比增長12.18%。

布萊特·金此前出席中國首屆數字銀行高峯論壇時也曾表示,未來銀行的很多網點將消失,“銀行網點經濟效益將會受到挑戰,很多銀行獲客不再是通過網點,而是通過數字化平台”。存活下來的網點要麼能提供優質體驗,要麼是在小城市中為客户提供便利性服務。

大幅收縮趨勢尚不明顯

若拉長時間維度來看,國有銀行營業網點數量的波動幅度其實並不大。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網點數量自2010年以來整體呈現擴張,主要表現為近年來出現的收縮幅度低於此前的增長幅度。

此外,在經歷早年擴張後,工商銀行2021年年中網點數量較近10年來的峯值減少1422家,在5家國有行中波動幅度最大,而波動幅度最小的中國銀行今年6月末的網點數量僅較峯值時期減少276家。

有大行人士向記者表示,國有銀行整體上網點呈現收縮,不過隨着城市的變遷,網點會再進行合理佈局,“從當前的佈局來説,國有行擴大網點的意圖不明顯。”該人士説。

目前,多家國有銀行均提出要在保持網點總量穩定的基礎上,將新設網點資源向縣域傾斜。工商銀行2021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該行在縣域新增建設45家;農業銀行半年報也披露,將向城市新區、城郊結合部、重點鄉鎮等區域遷建網點;建設銀行在2020年年報中表示,網點佈局向縣域傾斜,該行2020年全年新設網點中近一半為縣域網點。

從股份行公開數據看,網點數量也並沒有明顯的收縮趨勢。證券時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梳理了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7家股份行於2012年至2021年財報中披露的網點數據。整體來看,股份行網點數量在近10年間呈上升趨勢,尤其是2017年以前增長態勢明顯,此後雖有小幅下滑但波動收窄,2019年起各行又恢復營業網點數量淨增長態勢。

還有一些城商行“逆勢”宣佈網點擴張計劃。例如,南京銀行董事會在不久前通過《江蘇省內分行機構發展規劃(2022-2023)》,其中提到,預計至2023年末,該行營業網點將較2020年末新增50%,即100家,屆時總量將達到300家。

有銀行從業人員認為,新設網點對於銀行來説不是件小事,繁雜的溝通準備工作——譬如選址、人員機器配備等都需要大量人力和時間規劃。

當談到部分城商行擴張的戰略意圖時,該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分析,從城商行佈局來看,依託於所處地域,若要擴大自身影響力、增加業務覆蓋面,就要依託實體網點的擴張。“要有業務量撐着,不然即使網點多,業務量不夠,虧損的話它也撐不下去。”該人士表示。

“沒有網點沒有渠道,有時會力不從心。所以把戰略踐行好,首先就要把渠道鋪設好。”南京銀行行長林靜然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從同業對比情況看,該行目前網點數量202家,在長三角萬億以上規模城商行中最少,而網均產能始終處於同業領先地位。

另一方面,有銀行人士表示,物理網點存在租金、人員等成本,在當前銀行業盈利增速放緩大趨勢下,如果單純從財務角度考慮,削減網點以降低運營成本才符合常理,“但實際情況是,銀行往往擔心撤銷網點後,會被其他銀行佔據這一原網點的輻射片區,造成客户流失甚至市場份額的流失,所以銀行對裁撤網點非常謹慎”。

“多數銀行一方面不會再像過去一樣快速擴張網點來跑馬圈地,但也不會為了減少成本而大量削減網點,未來的工作應該更多是在不同地區之間做網點佈局的結構性調整,以及網點形態的升級。”該人士表示。

物理網點賦能零售轉型

“網點的轉型其實是銀行業務轉型的一部分。”一位區域型銀行人士告訴記者,“隨着形勢的發展以及客羣習慣的變化,相應的業務轉型也要跟進,這也就伴隨着一系列的轉型,例如相較於以往的封閉式櫃枱,現在的開放式櫃枱也體現出服務流程的變化。”

另一位資深銀行從業人士也認為,傳統營業網點在關停增加的同時,銀行對新零售網點的建設卻熱情不減。“網點主要服務於零售客户,而近幾年來,銀行已經發現盲目尋求網點數量的擴張並不能完全適應當前服務模式的迭代。”他表示。

當前不少銀行均將物理網點視作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網點的轉型也圍繞着銀行零售轉型與數字化轉型兩大戰略展開。

例如,光大銀行高管在8月底舉行的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表示,近幾年來,該行持續打造物理網點+手機銀行+遠程銀行的“鐵三角”模式,謀劃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推動物理網點與各類渠道、場景、平台的協同與融合。其中,具體措施包括,利用大數據選址優化網點佈局,整合全行渠道,利用線上平台提升線下網點能效等。

“未來我們還將基於數據模型和數據分析,實現網點畫像效能的評價、全生命週期管理等重點功能。”該行高管表示。

不過,當前中國銀行業新零售網點發展中仍有痛點。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儘管在硬件配置上發展很快,但在軟件上仍待改進,“目前很多銀行網點還是以產品為主,不能真正做到以客户需求為中心。”他表示,由於目前銀行實行短期化的考核激勵機制,導致客户經理以產品為主導,致使客户體驗差。

這也是目前新零售網點轉型最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前述區域銀行人士表示,只有前沿的技術與前端的業務相結合,才能引領數字化轉型的潮流,這也是各家銀行積極發力新業務形式的動力所在。

“總體來説,隨着科技手段的提高,例如數字化、智慧化的提高,銀行業務會伸展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只要有網絡的地方,或者有手機的地方,所有的銀行業務都能觸及到。”資深銀行從業人士表示,現在有些城商銀行拼命擴展網點,也是擴大自己的服務範圍,“只有通過擴充網點、多開銀行卡(需網點面籤的一類賬户),後面的電子服務才能提供給更多的客户,這樣也有利於擴大銀行的品牌影響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56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網點進退兩難 零售轉型正在路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