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了什麼?最快上市僅兩個交易日,規模就腰斬了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整體表現欠佳,ETF基金品種首當其衝。ETF市場“新發”遇冷之際,年內新成立的ETF上市後也絕大部分出現份額縮水。其中,縮水最快的ETF僅上市兩個交易日,份額便減少過半;縮水比例最大的ETF上市兩個多月份額僅剩不到5%。

即便是存量市場,也有七成以上老ETF較最初發行規模出現縮水,ETF的吸金主力只是極少數,馬太效應在國內ETF市場正愈演愈烈。

新ETF上市後份額集體縮水

近五成淪為“迷你基”

今年的ETF新發市場有點慘淡。

據Wind統計顯示,截至5月20日,年內53只新成立ETF發行規模合計達191.70億元,同比去年同期93只新ETF產品653.42億元的合計發行規模,縮水超7成。與此同時,新成立的ETF在上市後絕大部分基金份額較成立時出現縮水,縮水最快的ETF僅上市兩個交易日,份額便減少過半;縮水比例最大的ETF上市兩個多月份額僅剩不到5%。

數據顯示,53只新ETF中,除了國泰標普500ETF上週五剛上市,嘉實上證科創板新一代信息技術ETF、華安上證科創板新一代信息技術ETF、上投摩根中證創新藥產業ETF未上市外,其餘有49只上市後均出現份額縮水。

具體來看,招商中證滬港深500醫藥衞生ETF縮水最快,5月19日上市後僅2個交易日,便份額減半,由成立時的2.26億份降至1.13億份;匯添富中證全指醫療器械ETF、華泰柏瑞中證全指電力公用事業ETF縮水速度也很快,5月16日上市後僅5個交易日,份額驟降7成以上;易方達中證消費50ETF、廣發恆生科技ETF上市兩週左右份額削減超8成。

方正富邦中證醫藥及醫療器械創新ETF縮水幅度最大,超過95%,博時中證港股通消費主題ETF、國泰中證滬港深動漫遊戲ETF也縮水超過94%。雖然已考慮4只上海金ETF在上市前進行的基金份額折算,嘉實上海金ETF和平安上海金ETF縮水比例依然超過9成,南方上海金ETF縮水超過8成,另有11只縮水比例也超過了8成。

此外,縮水量最大的嘉實國證綠色電力ETF,達到7.87億份,南方中證500增強策略ETF、匯添富中證滬港深張江自主創新50ETF分別縮水5.61億、5.26億,縮水比例分別為74.68%、75.14%和44.94%。值得一提的是,匯添富中證滬港深張江自主創新50ETF、嘉實國證綠色電力ETF是年內成立的規模第二、三大ETF,僅次於5月18日成立的嘉實上證科創板新一代信息技術ETF的13.97億,這也是今年僅有的發行規模超10億的3只ETF。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以來份額跌幅最小的是國泰中證基建ETF,自2月9日成立以來,縮水比例6.69%,雖然該基金成立以來淨值跌幅也達到10%,不過,基建板塊也算是年內比較抗跌板塊。

從持有人結構來看,上述縮水顯著的ETF既有以機構持有人為主,也有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比如,上市交易書顯示,招商中證滬港深500醫藥衞生ETF、匯添富中證全指醫療器械ETF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廣發恆生科技ETF、方正富邦中證醫藥及醫療器械創新ETF、博時中證港股通消費主題ETF等以機構投資者為主,華泰柏瑞中證全指電力公用事業ETF、國泰中證滬港深動漫遊戲ETF、嘉實上海金ETF、平安上海金ETF、南方上海金ETF等個人投資者則超過了機構投資者。

值得一提的是,年內新成立的ETF中,只有7只發行規模超過5億份,2-3億份的數量佔比接近6成。截至目前,53只新ETF中有25只基金份額較成立時減少超2億份,份額仍在2億份以上的只有11只,5000萬份以下的有17只。若以最新基金淨值計算,經過份額大幅縮水後,已有24只新ETF淪為不足5000萬元的“迷你基”,數量佔比超過45%。

淨值規模5000萬元以下新ETF一覽

發生了什麼?最快上市僅兩個交易日,規模就腰斬了

馬太效應愈演愈烈

5%老ETF成吸金主力

實際上,大比例縮水的情形也出現在今年以前成立的老ETF中(考慮到目前已有上百隻老ETF上市前後進行過基金份額折算,接下來以基金淨值規模為基準進行統計)。

據Wind統計顯示,截至5月20日,2022年之前成立的610只老非貨ETF 中,有445只淨值規模較發行時出現縮水,佔比七成以上,只有165只規模出現增長,佔比不到三成。其中,只有96只規模較發行時翻倍,佔比不足兩成,翻5倍以上為51只,10倍以上為28只。

其中,2004年12月成立的華夏上證50ETF由54.35億元的發行規模增至496.74億元,累計吸金441.39億元,規模增幅高達812.08%;2013年2月成立的南方中證500ETF由11.48億元的發行規模增至392.45億元,累計吸金380.98億元,規模增幅高達33.20倍;2017年1月成立的易方達中證海外互聯ETF由3.01億元的發行規模增至340.38億元,累計吸金337.37億元,規模增幅達111.92倍。此外,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華夏滬深300ETF、華寶中證全指證券ETF、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華安上證18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等17只自成立以來吸金規模超過1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5月20日,規模出現增長的ETF自成立以來累計吸金6613.78億元,其中規模增量前20的ETF合計吸金3861.92億元,佔比近6成,前30的ETF合計吸金4730.98億元,佔比超過7成,這意味着只有5%的ETF成為吸金主力。

“相較於海外市場,中國的ETF發展空間還很大。不過,目前來看,國內主流指數寬基產品已接近飽和,部分熱門賽道也逐漸變得擁擠。”在某指數基金經理看來,隨着馬太效應會變得日益明顯,即便仍然可以在更加細分領域或前瞻性領域追趕機會,但最終也只有少數有代表性的產品會脱穎而出。

不過,也有基金經理認為,國內ETF的格局還遠未到終局階段,即便出於完善產品線的考量,作為工具型品種的ETF也是一個不能隨便放棄的領域,尤其是細分領域仍有機會藉助市場的東風順勢而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07 字。

轉載請註明: 發生了什麼?最快上市僅兩個交易日,規模就腰斬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