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據彭博社報道,豐田在財報中預測,汽車銷量將依然強勁,但本財年的經營利潤或下降20%,理由是物流和原材料成本“前所未有”的上漲。
豐田認為,成本上升遠遠超過日元貶值帶來的好處,這對許多其他日本製造商來説是一個麻煩。
除了經濟困難外,名譽危機也接連重擊日本製造業。近日,老牌企業日本製鋼所曝出長達24年之久的數據造假行為。令人不禁思考,“日本製造”是否已註定走向沒落?
盈利日益艱難
受日本央行寬鬆貨幣政策與全球主要央行緊縮的方向明顯背離影響,日元兑美元匯率已跌至20年低點,自去年9月以來跌幅超過18%,這令日本企業感到不安。
路透社在4月進行的調查中發現,逾四分之三的日本企業表示,日元已貶值至對其業務不利的程度,近半數受訪企業預計盈利將受到打擊。
《紐約時報》指出,當日本是一個製造業超級大國時,日元貶值本來是值得慶祝的,它使日本出口到國外的商品更便宜,增加了海外收入的價值並吸引了外國投資。但現在,出口對日本整體經濟的重要性已降低,尋求避免貿易限制並利用廉價勞動力成本的公司已開始在海外生產更多產品,從而降低了匯率對其利潤的影響。
日本央行1月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儘管日元疲軟繼續對經濟有所幫助,但其對出口的積極影響在疫情之前的十年中已經減弱。
對於資源匱乏、高度依賴進口燃料和食物的日本來説,日元貶值將本已很高的物價推得更高,包括工業生產所需的原料。
儘管日元疲軟可能被視為對出口商有利,但日經中文網表示,由於新冠疫情導致的供應制約和因烏克蘭危機而加劇的資源價格走高,日本的進口額正在膨脹。
索尼金融集團高級經濟學家Hiroshi Watanabe認為:“日元走軟應該會令一些與出口相關的行業受益,但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這些行業正面臨阻力,而以日本國內需求為導向的企業也受到進口通脹的影響。”
“豐田疲弱的業績指引將對整體市場產生相當大的影響,這表明,就年度業績指引而言,日本製造業整體可能處於艱難的境地。”樂天證券首席策略師Masayuki Kubota表示。
東京商工調查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日本原材料價格高漲的情況下,近七成企業未能把成本上漲部分轉嫁到商品或服務價格當中,在疫情導致的消費疲軟下,企業即便想漲價,也擔心顧客流失。在旅行社和餐飲店等服務行業,即使盈利困難也維持價格不變的情況有很多。
事實上,日本消費者幾十年來習慣了穩定的物價,價格上漲將令他們不安。
“日元貶值正在衝擊經濟的最薄弱環節”,曾在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任職的野村綜合研究所經濟學家木內登英表示,家庭“面臨着每件進口商品的價格上漲”。
然而,日本央行政策制定者目前拒絕對日元貶值作出任何政策調整。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5月13日重申,由於日本經濟仍在從新冠疫情的影響中恢復,央行將堅持其貨幣寬鬆計劃。“雖然短期內通脹率預計將升至2%左右,但這受到能源價格影響,缺乏可持續性的推動。因此,央行認為,縮減目前的貨幣寬鬆政策是不合適的”。
造假醜聞不斷
除了宏觀經濟等因素造成的經營艱難,日本製造業近期醜聞不斷。
據《朝日新聞》報道,日本製鋼所9日發佈消息稱,該公司製造的渦輪機相關產品存在數據造假行為,截至今年2月已經持續24年之久。據悉,該公司屢次將未達到客户要求的產品數據篡改為合格的檢驗數據後發貨。
據報道,為避免推遲交貨時間,當發現產品數據未達到標準時,日本製鋼所的製造部門就會要求檢驗部門篡改相關數據,或在檢驗時改變測定方法或省略測定環節等。
而就在上個月,日本知名企業三菱電機被曝數據造假40年。本月6日,該公司涉事工廠的兩項質量管理認證證書,被國際認證機構暫停。值得注意的是,三菱電機已有6家工廠因質檢造假等問題,相繼被取消或暫停了相關國際認證證書。
“出問題就鞠躬道歉”已經成為日本製造業的“出圈”場面。
在20世紀後期,日本製造業曾一度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優越的產品性能和可靠的產品質量讓“日本製造”在全球市場所向披靡,“Made in Japan”等同於質量擔當。
“但是,長久以來,日本企業內部治理制度的改革、勞資關係改革、股東與管理層的改革等問題都沒有很好地解決,日本企業文化中的工匠傳承精神隨着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不斷國際化逐漸發生了變化。”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中心主任陳子雷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中國銀行全球調研專家、東京分行王哲此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日本製造業既面臨與美、德等製造業強國的產品質量競爭,又要應對中國等新興製造業國家的性價比競爭。尤其是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革命逐漸興起的時代,如果日本製造業無法作出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技術和管理變革,無法深刻反思和有效糾正自身的頑疾,只是躺在以往創造的光環之下,則勢必走向沒落。
記者 李曦子
編輯 王哲希
封面製圖 孫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