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寧鵬
連續高增長之後,證券類私募踩下“急剎車”。
中基協官網數據顯示,今年4月,證券類私募迎來低谷期,規模單月縮水高達5554億元,創下歷史紀錄。
2019年以來,證券類私募進入發展快車道,管理規模3年翻了三倍,從2萬億元左右擴容至6萬億元上方,大量百億級私募出現。
今年4月,市場極度缺乏賺錢效應,證券類私募遭遇業績低谷。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5月9日,有淨值更新的94家百億私募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12.72%;僅有10家百億私募今年以來取得正收益,佔比僅為10.64%。
存量私募面臨淨值縮水和客户贖回壓力,新基金募集則處於冰點。滬上一名私募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4月受了很大影響。”
單月縮水超5500億元
雖然市場普遍認可“4月很難”,但5000億級別縮水擺在眼前仍讓很多業內人士感到意外。
“我觀察的幾個朋友,在4月似乎都選擇了低倉位。”上述滬上私募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一組組冰冷的數據,確認了這一事實。中基協官網數據顯示,今年4月,私募總規模跌回20萬億元,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證券類私募縮水。
A股向來有“牛短熊長”之説,在證券類私募的歷史上,不乏長時間的低迷。比如,2017年上半年,證券類私募實繳規模為2.28萬億元,半年內大幅縮水4903億元。而在2018年,證券類私募曾連續10個月規模下滑。其中,當年11月底規模為2.26萬億元,較1月底縮水3478億元。
與之前相比,今年4月的情況顯然更為顯著。“單看絕對數據,或許是史上最大。但也要注意背景,畢竟這幾年經過大擴容,現在的5000億和5年前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一名資深基金研究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在2019年以來的私募大擴容中,不乏單證券類私募基金月增長超過5000億元的月份。其中,2021年7月單月增長5888億元,2020年10月單月增長5006.3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證券類私募發展呈現脈衝式特徵。私募基金備案自2014年開始,證券類私募行業迎來爆發式發展,2015年末管理資產規模達17031億元,是前一年的3.5倍。
今年4月,證券類私募發行明顯放緩。國盛證券分析師張峻曉指出,年初私募新發經歷開門紅,一季度新發486.3億元,高於往年同期,但二季度以來新發節奏明顯放緩,截至5月底,今年私募累計新發規模約560.8億元。
這一慘烈情況,很容易讓人把規模縮水和“清盤”聯繫起來。頗為意外的是,今年4月清盤的基金數量反而相比之前有所減少。
低倉位應對
2019年以來,私募規模加速擴容,市場節奏與私募權益倉位關聯也明顯增強。
事實上,從2022年3月開始,大多數資管機構的日子都並不舒心,部分大型私募機構壓力倍增。
權威渠道的信息顯示,但斌所創立的深圳東方港灣投資股份公司的東方港灣馬拉松22號產品於今年一季度提前清盤。有人發現,但斌旗下大量產品,幾周內(2月11日-3月18日)淨值曲線波動不大,這顯然和A股指數的大起大落形成鮮明對比。
作為一家百億私募,但斌在3月下旬證實了“疑似空倉”的傳聞。但斌回應説:“每次重大決定都不容易,都要付出相當心智,也要承擔相應的後果與結局。”
同樣在3月下旬,百億私募機構靈均投資、希瓦資產先後發佈《致投資者的一封信》。希瓦資產掌門人梁宏還道歉。值得注意的是,希瓦資產把過去一點時間的“錯誤”,總結為三個大方向:管理人經驗、融資時機和砍倉時點的把握。
相比倉位比較靈活的私募,公募回撤壓力更大。中信期貨分析師張革表示,4月beta持續下挫,市場情緒低迷,成交額持續下降,公私募整體的超額都有所轉弱。公私募對比的角度,私募的整體超額獲取情況仍略好於公募,但扣費後的業績差異相比往年有所縮小。
今年以來,受市場環境影響,二季度私募基金髮行明顯放緩,基金規模在4月下滑明顯。伴隨市場回暖,市場預期開始變得樂觀。招商證券研報指出,展望今年下半年, 預計私募基金規模可能繼續保持温和增長,季度環比略高於一季度增速,假設為4%,則年末私募證券投資規模將超過6.4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