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股權激勵計劃數量同比翻番 科創板創業板佔比近一半

年內股權激勵計劃數量同比翻番 科創板創業板佔比近一半

股權激勵作為一項中長期獎勵機制,對於上市公司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調動人才積極性、推動企業長期發展有重要作用。《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6月22日發稿,A股共有400家公司披露了443單股權激勵計劃,同比增長144.75%。

從所屬板塊來看,正常進行或實施完成的股權激勵計劃中,科創板共70單,創業板共132單,二者發佈的股權激勵計劃合計佔比約46%。

162單激勵計劃

選擇第二類限制性股票

對於今年以來股權激勵計劃數量大增的情況,興證資管首席經濟學家王德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推動:首先,科創板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提高了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的吸引力。同時,科創板和創業板新增第二類限制性股票激勵,制度的完善也為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提供了友好的環境。其次,隨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和經濟的恢復,企業藉助股權激勵強化業績復甦的動力也顯著提升。第三,今年以來市場震盪上行,上市公司推出股權激勵有助於穩定投資者信心,引導投資者長期投資、價值投資。

“今年以來,股權激勵計劃大幅增加,主要是由於制度紅利和企業對自身發展前景的認同。”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股權激勵可以以市場價的五折進行授予,科創板和創業板還可以嘗試折價更低,這是較大的激勵。

從股權激勵方式來看,大多公司選擇限制性股票激勵,部分選擇期權或股票和期權組合。具體來看,剔除停止實施的5單,在438單股權激勵計劃中,337單為限制性股票,100單為股票期權,1單為股票增值權。

而在337單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中,有162單選擇第二類限制性股票,且基本都是科創板和創業板公司。其中,在科創板發佈的70單股權激勵計劃中,除1單股票期權和1單股票增值權計劃外,另外68單均第二類限制性股票激勵。

“第二類限制性股票激勵無需在授予時出資,只有在滿足歸屬條件並辦理股票登記時,激勵對象才履行出資義務。故而,允許使用第二類限制性股票激勵的科創板、創業板公司,自然更願意選擇此類方式。”田利輝表示。

“相比於第一類限制性股票激勵和股票期權,第二類限制性股票激勵在定價、出資時點、限售期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王德倫表示,在長期激勵效果方面,第二類限制性股票激勵是賦予激勵對象以一定價格購買公司股票的權利,因此只有公司股價高於參考價時,激勵對象才有行權收益。這有助於激勵對象綜合決策、長遠佈局,以維護公司的長期股價水平。

計算機等三行業

推出股權激勵計劃較多

股權激勵的授予價格一般低於市場價,所以上市公司在股權激勵計劃中也都設置了考核指標,包括公司層面的業績考核要求和個人層面的績效考核要求等。一般來説,激勵力度較大的公司,設置的業績考核目標亦較高。

如科創板上市公司世華科技,其限制性股票的授予價格(含預留授予)為每股8.80元,為草案公告前1個交易日交易均價的35.08%,亦低於草案公告前20個交易日、60個交易日和120個交易日交易均價的50%,在業績考核目標方面,以2020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為基數,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或淨利潤增長率分別不低於40%、90%和150%。

田利輝表示,長期來看,實施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的公司具有更低的代理成本,往往發展前景喜人。短期來看,如果較市場價打折的股權激勵規模過大,可能影響其他股東的權益。

據記者梳理,剔除停止實施的5單,上述438單股權激勵計劃中,激勵股份數量佔公司總股本比例超過5%的有37單,超過10%的僅1單。

此外,王德倫提示,“處於新興賽道創新成長的公司往往不確定性較大,這類公司往往會採用多種方式凝聚核心技術人員,穩定市場和員工信心,因此投資者也需要持續關注這類公司在發展過程中的核心競爭力、所處行業賽道的前景是否發生了變化,而不能單純以是否實施了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作為投資依據。”

從行業來看,上述438單股權激勵計劃中,計算機、醫藥生物和電子行業的股權激勵計劃較多,分別有55單、55單和51單,新興行業公司股權激勵較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2 字。

轉載請註明: 年內股權激勵計劃數量同比翻番 科創板創業板佔比近一半 - 楠木軒